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加强高素质专业化新闻队伍建设

——为建设新型主流媒体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核心提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新闻舆论工作和新闻队伍建设,新闻舆论工作队伍建设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绩。当前面临新形势,新闻舆论工作队伍还有一些不适应的地方,存在一些问题。应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出发,通过加强教育培训、人才引进、干部交流、人才培养、政策支持,来加强新闻舆论工作队伍建设。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新闻舆论工作和新闻队伍建设,新闻舆论工作队伍建设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绩。当前面临新形势,新闻舆论工作队伍还有一些不适应的地方,存在一些问题。应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出发,通过加强教育培训、人才引进、干部交流、人才培养、政策支持,来加强新闻舆论工作队伍建设。

【关键词】新闻队伍  新型主流媒体  组织保证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

十八大以来,党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的思想政治状态和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新闻舆论工作和新闻队伍建设。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指挥、亲自推动,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文艺工作、网信工作、哲学和社会科学工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等座谈会上发表系列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新形势下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特别是新闻舆论工作的一系列方向性、全局性、根本性重大问题,为做好新闻舆论工作、加强新闻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新闻舆论战线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举旗亮剑、锐意进取,为宣传贯彻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维护全党全国工作大局作出了重要贡献,为推进党和人民事业蓬勃发展汇聚了强大正能量。这其中,党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自身也得到了理论武装、实践锻炼和长足发展。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是党领导的一支十分重要的队伍。这些年来,通过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持续开展“走转改”活动,通过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和深入推进党的创新理论武装,通过组织历次重大报道、重大活动和经历多次重大敏感事件的舆论斗争,这支队伍的思想政治状态和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

一是“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明显增强。能够坚定自觉地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复杂的舆论形势下和繁重的工作任务中,真正建立起了应对西方意识形态和负面社会舆论的政治自觉、理论底气和心理优势。这是我们进一步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和新闻舆论工作最重要的条件和保证。

二是担当精神和创新意识明显增强。能够恪守党性原则,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在重大问题上敢于发声、敢于亮剑,敢于同国内外各种反华势力和负面声音相抗衡。同时,积极抢占媒体融合舆论阵地,全方位构筑主流舆论强势,引导舆论的信心、方法和手段都有了极大的改进和提升,做好新闻舆论工作的责任感、自豪感明显增强。

三是业务素质和专业能力明显增强。能够积极适应舆论格局变化和媒体融合发展,新闻媒体主动转型、求变求新,人才队伍在完成重大任务的实践锻炼中素质得到不断提升。不仅传统报纸中能够担纲起草重要社论评论和重大深度报道的编辑记者队伍在扩大、工作水平在提升,而且培养了许多新媒体记者、融媒体记者、全媒体记者,具有多媒体采编技能、全媒体发布能力的新闻采编队伍正在不断发展壮大。

总的来看,近年来面对新闻宣传战线的同志们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的“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要求,牢记职责使命,自觉增强政治家办报、办网、办台意识,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着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在新闻宣传的许多方面都做出了积极努力,取得了突出成绩,使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更加强劲,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事实证明,我们这支队伍总体上是很好的,是讲政治、守纪律,有凝聚力、战斗力,关键时刻能够靠得住、冲得上、打得赢,值得党和人民信赖的队伍。

面临新形势、新问题,需要针对薄弱环节、解决突出问题

就主流媒体而言,当下面临的第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编制内人员的短缺。 随着媒体融合的深度推进,主流媒体大多由一份报纸或广播、电视等单一传播形态发展成为具有全媒体形态的“媒体方阵”,形成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并举,覆盖桌面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电子屏等各类终端的现代传播体系,新闻生产力得到极大释放。但是,这些工作都是在没有增加机构和编制的基础上完成的。尽管各主流媒体在人力资源保障上已经向采编一线倾斜,但事增人不加,采编主体业务人员还是很紧缺,在担负巨大的工作负荷的同时,思想上和精神上也长期处于紧张状态。

第二个问题是离职人员呈现增长趋势,但报考人数有所下降。据统计,2014年以来,人民日报社共有55人调离或辞职。尽管离职人数只是人民日报社干部队伍的极少部分,但离职人数呈逐年升高趋势。与此同时,新闻专业毕业生就业选择更加多元化,选择直接进入媒体从事新闻编采业务的意愿在降低。在今年大学生招聘过程中,报考人数较往年有所下降。而且我们在面试过程中了解到的信息也印证了这一趋势。造成“一升一降”问题的原因是综合性的,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不能回避,就是新闻行业的整体薪酬水平不高,特别是主流媒体与市场化媒体相比,收入待遇偏低,成为吸引和留住人才的主要制约,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新闻媒体单位的吸引力。

第三个问题是媒体企业采编人员相关待遇问题。随着媒体融合深入发展,主流媒体宣传渠道、传播形态日益多样。在政治导向上实行统一管理,始终坚持一个要求、一个标准、一把尺子、一个刻度,严格各类媒体的政治标准和工作要求。在日常管理上,遵照中央关于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非时政类报刊转企改制的精神和要求,根据管理权限和单位属性实行分类管理,对企事业不同体制类别的干部人才,仍采取现有不同的管理机制,避免了“混岗” “双轨制”等问题。近年来,在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建立新型媒体集团过程中,人民日报等许多主流媒体坚持全社一盘棋的选人用人理念,把人民日报社系统内企业人才也纳入选用视野,着力将企业人才的数量优势转化为质量优势,注重加强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努力破除人才流动在编制身份、人事关系、户籍等方面的制约,极大地调动了企业人才的活力和创造性。目前,人民日报社属媒体集聚了一批政治素养好、业务本领强的采编骨干。但在解决人才户口和工作居住证等方面面临很大难题,造成部分员工在北京购房、购车、子女教育方面存在很大困扰。这些后顾之忧,也给社属媒体企业员工队伍的稳定性带来一些困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必须从党的工作全局出发把握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精准有力。

立足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局,从三个方面来谋划新闻舆论工作

一是把握一个重大主题。就是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履行“48字”(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职责使命,巩固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为新时代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

关键是用习近平新闻思想武装新闻舆论工作队伍的头脑,在学懂弄通上下功夫,在做实宣传上下功夫。始终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始终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必须确保党的各级各类新闻机构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于马克思主义、忠于党和人民的人手里。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必须把讲政治作为新闻工作队伍建设的立足点。始终坚持党性原则,必须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新闻舆论工作队伍建设的思想基础。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是基础,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正确的前提下,尊重新闻传播规律,把握好时度效,才能更好地“抓住时机、把握节奏、讲究策略,从时度效着力,体现时度效要求,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例如,环球时报的社评,在国内外重大事件上敢于发声,配合党和政府在民间舆论场上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能够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尽管有时个别观点论述可能有偏颇有瑕疵,但始终瑕不掩瑜,能够得到官方和民间的共同认可,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在塑造于我有利的国际舆论格局中发挥着独特作用。

二是做好一个重要课题。就是新闻舆论工作队伍要适应媒体融合发展需要,尽快进行素质结构转型优化,实现由单一型人才向全媒型、专家型人才的转变。

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媒体格局、舆论生态、传播技术深刻变化的情况下,媒体生存发展、谋求未来的必由之路。媒体融合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新闻舆论战线的重要战略任务和改革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并要求新闻舆论工作者“努力成为全媒型、专家型人才”,这就为新闻舆论工作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

实现这种转变,首先要摆脱一个误区:随着“两微一端”的快速发展,我们往往要求编辑记者能够承担文字采写、录音、摄影、摄像甚至出镜等多种不同工作,还要处理、剪辑、转化图片与音视频,集多种能力与技术于一身,似乎这样就是实现了单一型向全媒型人才的转变。如果这样理解,就把培养全媒型、专家型人才,狭义地理解成培养技术全面、能熟练运用各种工具的人才。

实现这种转变,一是要处理好从单一型到全媒型的转变。要采访、写作、编辑、播音等多元知识与技能复合于一身,关键是还要具备全媒型新闻传播理念,能针对不同的媒介形态生产出不同形式的新闻作品。二是要处理好从杂家型到专家型的转变。不仅要具备新闻传播理论知识,而且要有一定的政治、法律、经济、社会、历史等学科知识的储备,特别是针对自身宣传报道的领域有深度的研究,成为深耕领域的专家学者。“两个转变”,不仅要加强“术”的层面上的培养,即理论知识和技能上的培养和储备;而且要加强“道”的层面上的培养,即社会责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精神的树立和涵养。这样才能从整体上优化新闻舆论工作队伍的素质结构,培养出有思想、有温度、符合主流媒体需要的全媒型、专家型人才。

三是解决一个关键问题。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世情党情国情深刻变化的情况下,年轻的编辑、记者如何真正做到“三贴近”,深入实际、身入问题、心入民意,与时代相同步、与实际相结合、与民心相呼应。

随着党的新闻舆论事业蓬勃发展,新闻舆论工作队伍也不断壮大,一批又一批年轻同志进入新闻舆论工作队伍。年轻同志有知识、有技能、有激情、有创意,为新闻舆论工作带来了新的活力。但是,绝大多数年轻的编辑、记者都是从家门进校门、从校门进单位门的“三门”编辑、记者,基本是从书本到书本、从文章到文章,从案头到案头,对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和基本国情了解不够。而且,年轻一代也是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一代,有的人用“鼠标”当“脚板”,把应该“面对面”的工作变成了“键对键”,习惯于从网上找线索、找题目,吃现成、炒热点,不能够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这就导致一部分年轻编辑、记者缺少社会经验、缺少基层锻炼、缺少深刻思想,客观辩证地看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

对于解决这个问题,新闻工作者要练好如下基本功:一是“知天高地厚”。了解国情、熟悉民情是做好“顶天立地”报道的基本要求。要知“天有多高”,就必须刻苦学习,吃透中央精神,弄通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知“地有多厚”,就必须迈开双脚,深入调查研究,倾听时代的呼唤,摸清群众的脉搏。二是“重天地对接”。要善于把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统一起来、一致起来。吃透两头,是为了沟通上下、连接两头。三是“求天地融合”。就是 “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也是做好“顶天立地”报道的目的。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弘扬核心价值观;必须坚持事实第一,深入、深入、再深入。编辑记者要走出办公室、走出会议室、走出互联网,通过深入采访发现新闻、发现问题、发现典型。要多写具体鲜活生动的新闻,减少干涩枯燥无味的报道。要在改进文风上下功夫,强化讲故事的基本功。

新闻工作者既要上接“天线”,也要下接“地气”,把“走转改”长期坚持下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要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只有扎根基层、扎根人民群众当中,才能从基层一线和人民群众中汲取营养,写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

对加强新闻舆论工作队伍建设的具体建议

一是加强教育培训。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培训的核心、重要内容,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闻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着力提高培训质量和内容层次,进一步加强新闻舆论工作队伍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研究和学习。同时,要加强专业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新能力和熟练运用新媒体技能的培养。新闻工作是创造性创意性很强的工作,每篇文章、每件作品都是创作,对创新创意能力要求非常高。宣传是简单重复做、还是充满创意、创造性地去做,效果大不一样。现在的媒体环境下,一段有创意的视频甚至一张图片,传播力影响力有可能胜过一批社论。

二是加强人才引进。人才是媒体竞争的核心要素。建设一支政治素质硬、业务水平强的人才队伍,拥有一批真正有使命感、责任感和执行力的创新人才,是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关键。现在新闻业态的深刻变化对媒体所需人才的结构和种类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媒体人才已大大突破传统单一采编人才的范畴,数据处理工程师、产品经理、UI设计师等新岗位、新工种不断涌现。去年,人民日报社人事局根据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的人才需求,积极创新提出了项目用人的思路和相关配套制度、办法,但在人才落户、编制等方面面临诸多制约。最近全国多地都出台了力度空前的人才引进政策,我们希望这个政策能覆盖到新闻单位特别是主流媒体,以帮助克服人才瓶颈,加快打造了一支既有专业新闻素养,又懂新媒体传播运营,还具有互联网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新闻舆论工作队伍。

三是加强干部交流。新闻战线干部的特点是政策理论水平高,综合文字能力强,接受新思想新知识比较快。但是,比较欠缺实践锻炼和经验。从横向层面来讲,可以在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内部以及新闻单位和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之间尝试建立常态化的各层级的干部人才交流机制;从纵向层面来讲,可以推荐有一定领导经验的优秀编辑记者到地方挂职交流,推动年轻的编辑记者在国内国外“上山下乡”闯世界。前些年,中央有关部门组织的优秀编辑记者挂职地方相关活动的成效很不错,建议对一些好的做法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长期坚持。

四是抓好人才培养。做实新闻单位与新闻院校联办共建,必要时主流媒体可以在业务上领办大学的新闻学院。新闻院校毕业生是新闻舆论工作队伍的主要来源,要从源头上提高新闻舆论工作队伍的能力素质,因而必须把好源头关。新闻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问,要在抓好现有共建内容的基础上,在课程设置、培养目标上更符合新闻单位的实际需求,让学生多到新闻一线实习、实践,使教学更贴近实际,才能使学生尽快成长成才。因此建议,有关部门在经费上支持,真正建立一个机制,把新闻单位作为学生的另一个课堂,让教学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新闻单位在学生实习的过程中,通过传帮带,也可发现、考察、培养未来新闻人才,为正式招录大学生工作提前做好准备。

五是给予政策支持。在经费上对主流媒体给予支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对新闻舆论工作者在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大胆使用,生活上真诚关心,待遇上及时保障”。希望在绩效工资改革、规范津补贴等方面给予新闻媒体单位更大的操作空间,在收入分配上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稳步提升新闻队伍收入水平,更好体现主流媒体工作者的劳动价值,让党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堂堂正正获得合理合法收入,工作生活得更有底气、更有自信、更有尊严。

责编/宋睿宸    美编/宋扬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王妍卓]
标签: 队伍建设   高素质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