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同的时代,造就不同的乡村图景。当下,大数据“基因图谱”正向广阔的八闽乡村拓展,为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孕育着无比美好的未来。福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开启新时代乡村振兴新征程。
【关键词】大数据 福建乡村 新动能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大数据,让乡村扶贫更精准了
宁德市屏南县古峰镇长汾社区的贫困户陆苏平,坐在家门口长吁了一口气。他去年签下5万元扶贫贷款入股了当地农民专业合作社,春节前1万元的利息和分红打到了自己的账户上。有了这笔收入,他家可以过上一个好年了。
办理扶贫贷款速度不断升级得益于屏南县在宁德市率先建立的精准扶贫信息管理系统。通过互联网,贫困户家庭信息、致贫原因、帮扶措施、资金流向等悉数入网,县、乡、村三级扶贫部门定期对信息进行更新和实时共享,地方扶贫工作从“漫灌”转向了“滴灌”。屏南县扶贫办主任胡小青介绍,一般情况下,银行完成从审核到放款的全套流程,需要5-7个工作日,而借助精准扶贫信息管理系统,贫困户1-2个工作日就能拿到贷款。
精准扶贫不仅要“高效”,也要“实效”。宁德市下党乡被称为我国扶贫开发思想的“策源地”和“实践田”。如今,这个曾是“鸟都飞不出去的地方”则进行着另一个实践。2015年,下党村利用物联网技术,发挥地方特色,推广定制茶园。消费者通过APP客户端可随时查看茶树生长情况和茶叶制作加工状态。这种可视化定制消费扶贫模式,将贫困村的产业与大众扶贫、消费需求对接起来,第一年就推动农民收入翻番。2017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万元,村集体收入22.3万元。
一根网线从源头上精准定位了扶贫的对象和手段,并通过信息公开的方式,护送着惠农资金走好“最后一公里”。在福州市罗源县庭洋坂村,贫困户雷兴义的女儿雷水翠,用手机查询父亲领取惠民资金的情况。点击“福州市惠民资金网”并输入父亲的名字,雷兴义名下的“城乡低保补助”“生态林补偿金”“农业支持保护补贴”3项惠民资金便跳了出来,每一笔资金的发放时间、应发放金额等信息一目了然。原来能发多少钱都得等人通知了才知道,如今每一笔款项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老百姓的心里敞亮了,基层干部的工作顺畅了,扶贫工作也愈加规范。
大数据,让农业更现代更安全了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乡村才能振兴。互联网为农业插上了智慧的“翅膀”,实现了转型升级。
在南平市光泽县崇仁乡,一颗名为“傅小西”的西红柿已经结出了“互联网+智慧农业”的“果实”。鼠标轻轻一点,一组由实时温度、湿度、光照等数据组成的气候参数就传到了电脑终端,今天棚里的西红柿要“吃”多少营养液,全由这组数据说了算。在这些通过智能系统传来的大棚气候参数的“呵护”下,棚内的西红柿奇妙般地实现了四季不断产,年产量比普通地栽高出了8-10倍。
通过互联网技术,不仅改写传统农业靠天吃饭的历史,还联接起田间与餐桌,有效推进“三产”融合,推动农业跨越式发展。触网的农民足不出户,也能清楚自己种养出来的农产品,最终端上了谁家的餐桌。福安市是我国南方最大的葡萄生产基地,连续三年入选中国电商百佳县。100多个村庄种植的7万多亩巨峰葡萄,有30%是通过电商平台销售的,且网销价格要高出当地均价30%左右,惠及7.5万户农民。福安市农业局局长叶细玉介绍说:“这得益于大电商环境下‘一品一码’的全面推广。”
如今,福安市逾2000家涉农电商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应用“一品一码”,共有259家农业企业进入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监管信息平台,751家农业经营主体完成备案,实现农产品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跟踪、信息可查询、产品可召回。
福建2001年就开始治理餐桌污染,2011年启动福建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监管信息平台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走在全国前列。2017年9月进一步推进食品安全“一品一码”全过程追溯体系建设,已有76个涉农县(市、区)全部接入追溯平台,3700多家生产主体纳入数据库管理,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即时上传、远程可溯。一张更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网正在精心编织中。2018年,福建启动实施“农业云131”信息工程,即构建一个全省农业大数据资源中心,完善农业生产、经营和质量安全三个服务系统,建立一个服务全省“三农”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大数据,让乡村更开放更美丽了
“互联网+”,打破了城市与乡村的空间隔离,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革命基点村龙岩市新罗区小池镇培斜村,几个月前,10几万斤蜜橘通过电商卖到了全国各地,一解果农往年增产不增收的困扰。不仅如此,在涌动的电商浪潮中,该村传统的竹制品销售也销往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全村每年的电商销售额达1亿元,仅竹席网络年销售额就达3000多万元。
近年来,福建积极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搭建“京东特色馆”等农产品销售平台。星罗棋布的乡村连锁网点,在“互联网+”的链接下形成“云上”联合商城,降低了商业成本,也为许多村庄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如今,全省已有46个县(市、区)建有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超过5500个,行政村覆盖率约42%;在建档立卡贫困村建成投入使用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604个,覆盖率达到30%。
如果说,乡村旅游、观光农业成为当下旅游业的新时尚,那么,互联网的引入则为它的持续发展铺就了一条阳光大道。福州市永泰县的嵩口镇,目前较完好地保存着明清时期古民居建筑群100余座。有了这些“底子”,嵩口镇的旅游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2008年,该镇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殊荣,2016年又入选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
这里头,有大数据的一份功劳。在嵩口镇各个景点中,一个个二维码标签随处可见。扫一扫二维码,景点的历史、文化介绍便出现在手机上,同时,语音导览也可随时播放景区介绍。这些特殊的“景点身份证”,复原了古镇的千年时光,也留住了游客的脚步。
如果说互联网打响了嵩口镇的知名度,那么,宁德市屏南县双溪镇的文化旅游,则在互联网的“孕育”下,打出了“油画村”的新名片。在双溪镇安泰艺术城一楼的工作室内,说话不流利的杨发旺却因为油画找到了自信,获得了经济上的独立,每个月能挣到三四千块钱。而随着“朋友圈”的扩大,越来越多的人直接赶来双溪镇安泰艺术城学油画、买油画。
屏南县率先在漈下古村建立文创试点,开展公益油画教学项目,此后又在厦地、降龙、双溪等村落推进公益教学和艺术驻创。两年多来,借助“互联网+”的传播优势,信息和资源有效对接,已有2万多名海内外学员来到屏南县各村落体验或驻创,全县集聚了60多家农民画廊、30多家文创民宿。数据显示,2017年,屏南县共接待游客405.99万人次,同比增长22%;旅游综合收入31.68亿元,同比增长30.5%。
大数据,让农民职业更有吸引力了
一台电脑,一根网线,开启了福建农民激情燃烧的创业岁月,也让越来越多人能通过勤劳与智慧获得更全面的发展。
在长汀县河田镇上修坊村,自主创业的家庭农场主人易小贞,近日忙着组织人员包装河田鸡和鸡蛋,为“供销e家”网上订单发货。去年她的家庭农场在网上推出的肉鸡、鸡蛋、花生油等特产,销售额突破了800万元。自从镇里的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后,农产品销路不是问题。
2015年,长汀县获批创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目前全县已建设75个农村淘宝服务站、52个供销e家村级服务点,不仅实现“网货下乡”,也让当地河田鸡、小黄姜、百香果、长汀米粉等具有当地特色的农产品进了城,拓展了销路,实现了增收。长期以来,农产品、劳力等各类生产要素大多由农村流向城市。随着互联网在农村的发展和普及,这一态势悄然发生改变。
曾经贫穷落后的顶村村地处厦门市最北边,平均海拔450米,许多青壮年都外出打工。十多年前,村里将目光瞄准山里的满眼绿色,率先发展乡村旅游,先后获得农业部认定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和国家旅游局公布的“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等三个“国字号”称号。
村支书黄东跃说“在外人眼中,如今的顶村村已经算是声名在外的‘富美乡村’。但我们的未来,寄希望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的回归。”1984年出生的马贤辉如今已是顶村村一个专业合作社的总经理,原先在岛内做物流管理,2015年合作社初创时在村两委的动员下回到村里。目前,像马贤辉一样回乡在合作社打拼的年轻人有10多人,已经成为合作社的经营管理骨干和业务拓展主力。他们正齐心协力优化“互联网+文创+乡村旅游”的实施方案,为房车公园宿营地、乡村音乐休闲广场及亲水旅游体验区等项目的实施做足准备。
这些回归乡村的创业青年,他们闯过江湖,却不忘乡愁,深谙“三农”民情,又熟知城市人的消费心理。他们希望通过努力,让土地不再荒芜,让乡村再度热闹,让农民更有话语权,让乡亲的生活跟上新时代的步伐。近几年,邵武、长汀、连城、武平、古田先后入选全国结合新型城镇化开展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的地区。而电子商务,正是返乡人才创业的一个重要途径。
大数据,让乡村治理更有效了
农村互联网的发展普及,在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同时,也对乡村社会治理带来深刻变化。扫一下二维码,就能租一辆自行车在村里自由穿行;打开手机软件,就可以看见独自留守家里的老人在做什么;点开另一个视频,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也可以实时关注……这是“互联网+”下,南安梅山镇灯光村的生活小场景。
灯光村位于泉州南安市梅山镇西北部,是一个偏僻的山村,村里近三分之一人口外出从事水暖、建筑等生意。为了弥补家庭监护的缺失,灯光村借力互联网,架设了一张“亲情网”。
2015年,“智慧灯光”项目落户灯光村,村里80岁的五保户老人潘丽英,生活发生了变化。家中客厅的监控通过物联网和互联网技术,直接连接到挂钩帮扶的村干部手机上,老人在家里发生了什么事,村干部便能第一时间赶到。同时,由于全村覆盖了WiFi网络,留守儿童只要通过手机,就可与千里之外的父母视频沟通交流,父母通过手机也可以远程监控煤气泄漏等家庭安全问题。
在福州市闽清县,管河巡河也遇上了“互联网+”。乡村水系治理离“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不再遥远。借助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县、镇、村三级治水部门可以进行水系名录查询管理、日常治水办公、河道在线监测等工作,河道专管员、河道保洁员还能通过定位,迅速找到污染源、垃圾点,完成清理后实时反馈。
在平潭综合实验区,一张更大的“智慧网络”已经编织完成。说起前年出海渔船拔锚的情景,流水镇北港村渔民张议现在仍心有余悸:“正当我心急如焚,不知所措的时候,区海事局的救援船来了。”原来,张议那天一大早就出海捕鱼,一直到了晚上家里人都不见他回来,就拨打12345紧急求助。12345平台立即启动“网格”管理系统进行搜寻调查,发现这艘渔船在海上出了故障,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协同处置,成功将张议营救上岸。
原来,2015年10月,平潭综合实验区被确定为福建省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平台建设试点,探索将网格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构建融综合治理、城乡管理、政务服务、便民服务“一体四翼”的新型城乡社区综合服务管理体系。这个体系的建设,让管理部门和老百姓都尝到了甜头。眼下,群众通过12345服务热线、手机APP“五彩麒麟”、 12345门户网站等方式提出的诉求,均可连接到平潭“智慧岛”指挥中心,实行统一受理流转、统一指挥调度、统一考核评估。
不同的时代,造就不同的乡村图景。当下,大数据“基因图谱”正向广阔的八闽乡村蔓延,为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孕育着无比美好的未来!福建省委书记于伟国提出,福建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大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开启新时代乡村振兴新征程。
【参考文献】
①潘旭涛、杨霖怀、姚琼:《互联网+助推农业“高大上”》,《人民日报海外版》,2015年8月20日。
责编/宋睿宸 美编/王梦雅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