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追求GDP的发展为核心的干部考核体制和政治生态是造成GDP注水的主要原因
过去几年,地方GDP数据相加,无论是总值还是增速都超过全国GDP的数据统计,这已经是被大家多年诟病的事情。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除了经济财政以及数据统计技术层面的原因外,以追求GDP的发展为核心的干部考核体制和政治生态是造成GDP注水的主要原因。
首先,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渐建立起了以“发展”为核心的干部考核评价体制机制。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相对完善,但是在具体的干部“德能勤绩廉”的考核中,对“绩”的考核与其他四项内容相比,明显更容易量化,往往成为了考核干部的硬指标,为地方干部单纯追求经济发展提供了制度化支持,形成了单纯追求GDP数据的地方干部政治生态。有些地方官员为了追求升迁,甚至不惜在GDP数据上造假,形成了“数据出官、官出数据”的不良生态。
其次,在地方治理上,存在着层层下达发展指标、层层落实责任的压力型体制,助长了一些地方的GDP数据注水。有些基层政府不切实际地提出经济发展目标,为了达到GDP发展的指标,往往在统计数据上下功夫,在各种报表上想主意,有些地方干部甚至通过“下达指标”来干预数据统计工作,使一些地方的经济发展数据与实际情况出入很大。
最后,一些地方官本位严重,有些地方政府和领导干部为谋求政绩,不顾当地实际而鼓励投资,往往不能取得好的效益。有些地方政府不注意发挥市场的作用,民营经济活力较弱,中小民营企业数量较少,高端产业不多,产业升级困难。这些地方的政府和干部往往就喜欢在数据上做文章,用好看的数据来迎合上级,给干部带来促进经济发展的“面子”。
十八大以来政治生态逐渐好转
党的十八大以后尤其是在十九大后的一系列新行动、新要求、新任务下,良好的政治生态逐渐形成,干部生态明显向好的方向发展。
首先是监督的压力、巡视的结果,促进了地方政治生态的好转,助推干部作风由善于弄虚作假向努力实事求是转变。巡视是监督的一把“利剑”,也是促进政治生态好转的助推器。在GDP挤水的背后,巡视无疑起到了主要的助推作用。2016年1月底,中央第八巡视组在向国家统计局党组反馈专项巡视情况时,直言不讳地指出:有的领导干部以“数”谋私,搞权力寻租。很明显,巡视的压力是促进地方能够忍痛自曝家丑、转变作风的直接动力。
其次是党规党纪约束见成效。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加强了纪律建设,用纪律约束党员尤其是高级干部的行为,为干部生态的好转提供了纪律和制度保障。通过修订和颁布新的党内法规,大力扭转了全党的政治风气和政治生态,强调“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强调“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不准以任何理由和名义纵容、唆使、暗示或强迫下级说假话。凡因弄虚作假、隐瞒实情给党和人民事业造成重大损失的,凡因弄虚作假、隐瞒实情骗取荣誉、地位、奖励或其他利益的,凡因纵容、唆使、暗示或强迫下级弄虚作假、隐瞒实情的,都要依纪依规严肃问责追责”。各地主动对GDP挤水分,也充分说明党的十九大后,地方干部生态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尤其是高级领导干部对党忠诚、不弄虚作假的风气逐渐形成。
再次是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改变带来干部作风的转变,破除了“以GDP论英雄”,消除了地方搞“GDP数据竞赛”的动力。2014年6月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选什么人做干部就是风向标,有什么样的干部,就有什么样的党风,“要改进考核方法手段,既看发展又看基础,既看显绩又看潜绩,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再也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来论英雄了”。2014年重新修订颁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就突出“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逐渐破除了以往在干部选拔工作中出现的“唯GDP”“唯选票”“唯分数”论的弊端,突出了理想信念的要求,政治立场、政治态度、政治纪律的要求,坚持原则、敢于担当的要求,加强道德品行、作风修养的要求,树立正确政绩观,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实绩的要求等。这些干部考核评价标准和机制的变化,使干部在追求当地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发展质量,为GDP挤水解除了后顾之忧,不再护短、作假。
最后是地方干部“四个意识”提高,为GDP数据挤水提供了担当。党的十八大后,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成为干部必须具备的修为。坚持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战略部署和大政方针,成为检验领导干部尤其是高级领导干部具备“四个意识”的重要指标。维护中央权威,必须具体体现到全部工作中去,决不能表面上喊着同中央保持一致,实际上没当回事。GDP数据作为中央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是否真实,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以及地方经济决策是否科学,这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也是考验地方干部对党和人民是否真诚、是否具有“四个意识”的重要指标。在2017年的两会期间,习近平同志到辽宁省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听闻辽宁某个镇曾瞒报经济数据,习近平插话说:“此风不可长,必须坚决刹住。”他说,经济数据造假,不仅影响我们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和决策,而且严重败坏党的思想路线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败坏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他要求全国范围内都要杜绝数据造假现象。地方主动给数据挤水分,也充分表明,地方干部在努力追求光明磊落,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在提高。
要倡导实事求是,也要警惕和反对完全忽视GDP数据、不想方设法谋发展、不思进取的错误倾向
我们也要看到,之所以中央强调要杜绝数据造假,一些地方主动给GDP数据挤水,还有着更深层次的经济社会背景,就是我国发展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处在了新的历史方位,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经济方面,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新的历史方位、新的主要矛盾,决定了我国经济发展新的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落实这个新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必然要求地方各级领导干部、各级政府克服各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克服地方保护主义、抛弃个人私利,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切实落实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去,否则,国家的战略就会落空、任务就会走样。
因此,我们在鼓励、欢迎地方给GDP数据挤水分的时候,不能从一个错误极端到另外一个错误极端,要倡导实事求是,警惕浮夸作假的风气,也要警惕和反对完全忽视GDP数据、不想方设法谋发展、不思进取的错误倾向。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国依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国情,努力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保持一定的经济发展速度依然是解决我国主要矛盾的关键。离开社会生产力发展,中国就解决不了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带来的问题和矛盾,也满足不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关键要科学发展、高质量的发展。因此,我们也要认识到,GDP数据依然是衡量一个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依然是考核评价地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指标。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参考文献】
①《为地方自挤数字“水分”点赞》,《经济参考报》,2018年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