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导向标识是缓解交通拥堵,提高人们出行效率的重要基础设施。在新时期城市规划建设中,城市导向标识建设要树立以人为本、统筹管理的理念;要克服管理职责不清晰,设计不科学合理,人性化智能化程度不高、文化特征不鲜明等弊病,在避免和缓解“大城市病”过程发挥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大城市病 导向标识 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U1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交通路网复杂、公共空间拥挤、城市原生态文化风貌消退等“大城市病”日益凸显。在新一轮现代化大都市建设热潮中,如何避免、缓解“大城市病”是城市建设的首要课题。习近平总书记说,“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要不断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务,彻底改变粗放型管理方式,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城市导向标识在引导服务城市生活、规范城市秩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城市宜居、文明、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在城市管理走向精细化、人性化的今天,导向标识建设需要转变理念,提升质量。
我国城市导向标识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长期以来,受粗放式管理方式的影响,城市导向标识建设并未引起足够重视,主要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第一,整体规划缺乏统筹。城市导向标识建设涉及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无所不在。它不仅仅是单一的指示牌,更是城市信息服务的综合载体,是城市生活的引导者。但是,在很多城市规划中,并未将其作为一个系统进行统筹考虑。通常不同城区、不同部门各自为政,城建、交通、旅游、市容、社区多龙治水,地铁站与公交站,公交站与道路街区、街区与景区的导向彼此分割,不能给城市生活提供规范有序的信息导引。
第二,导向标识设计不科学。由于规划管理上的乱象,城市不同地理区域、不同功能区域之间的导向信息出现混乱、割裂。此外,即使同一区域的导向系统,有时也因导向布点混乱、导向区域重叠等问题,使行人无法准确完整地获取所需的导引信息。比如,大型火车站内导向标识不鲜明、地段设置不合理、缺乏周边环境导引信息;公交站点没有运营线路图、站台周边街区图等,行人必须四处查找、人为拼凑,才能够获得所需的导向信息。
第三,智能化手段运用不足。在数字地图、GPS定位十分发达的今天,我国的城市导向大多数还停留在平面指示图的阶段,信息化智能化程度不高。城市导向标识建设需要加入现代科技手段,通过大数据技术更多地运用电子信息手段,实现“智慧管理”。
第四,文化特色不鲜明。城市导向标识是城市风貌的一部分,应该展现城市的历史文化和特色。现实中,不少城市导向设施千家一面,毫无生气。
第五,人性化服务水平不高。无障碍环境建设是社会进步与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城市的无障碍建设仍以硬件建设为主,无障碍导向信息这种软件建设相对薄弱,不能很好地利用无障碍设施。
真正有效的导向标识建设应是想其所想,建其所需,才能为其所用
转变观念,打破导向标识建设各自为政的现象。要从城市精细化、人性化管理的角度出发,统筹城市导向标识建设。导向标识规划是一个整体系统工程,不能有各扫门前雪的思想。首先,管理部门要转变理念,思考与城市功能定位和城市特点相适应的导向标识建设目标与任务是什么;其次,要建立健全导向管理机制,保证相关条款、准则落实到位;最后,要确定导向标识管理责任与监督机制,明确责任主体、确认谁来监督、如何监督。例如,我国城市导向设施人为损坏现象严重。如果把城市的所有一、二级主干道两侧的路基导向牌纳入到市容管理中,统一编号归档并在每一个导向牌上标注管理部门名称及联系电话;甚至可以安装自动报警装置和监控设施。这样既可以震慑破坏分子,也有利于市民监督与统一管理。
健全连贯机制,完善导向信息系统的整体性。避免、缓解“大城市病”,不仅要从宏观上着眼,也要从细节入手;不仅要合理的“堵”,还要高效的“疏”。城市导向标识是疏导行人合理规划出行路线的有效手段,其不仅仅是一块指示牌或一张交通图,更是一套系统、整体的规划方案。以往的城市导向标识建设,是以政府为主体来发动与组织,按照管辖范围与行业规范的要求,为城市交通、商业街区、公共建筑等市政基础设施配备导向设施。这样的建设模式,少了使用人群的意见,多了理想化和想当然的成分,导向效果并不理想。真正有效的导向标识建设应是以满足行人“找路”为根本要求,想其所想,建其所需,才能为其所用。导向标识规划不仅要充分考虑导向信息内容的多重性、接受人群的多样性和传达信息的及时性,让受众及时、准确获得所需要的导向信息;还要考虑如何具备规划设置的前瞻性,既能够服务于环境现状,同时又预留发展、变更空间,以适应未来城市空间的整体规划。
发展数字化智能导向系统是打造智慧城市管理的重要途径
大力发展数字化智能导向系统。发展数字化智能导向系统是打造智慧城市管理的重要途径。智能化导向设施可以根据行人的需求自动规划最佳行走路线,达到对导向信息多角度、全方位的认知效果。利用数字化技术,导向设施可以储存城市生活的海量信息,使人们互动查询变为可能。行人不再因面对复杂的“纸面”城市交通图感到苦恼,而是通过点击屏幕,局部放大、页面翻转等交互性手段获取导向信息。在机场、车站、医院、城市广场等人流密集地区,应大力开发使用包括LED显示屏、语音自动播报、蓝牙无线装置、WIFI等多种电子导向设施,为行人提供智能导向服务。
优化导向地图设计,提高导向信息可视化设计水平。当前,我国城市主干道两侧导向牌大多只有文字没有导向地图,即使有导向地图也大多信息复杂、不易阅读。导向地图在实际使用中,需通过梳理交通路网信息,做井然有序的归纳、排列,划分出视觉信息层次,形成主次、轻重的阅读层级等优化设计方法,才能解意出满足认知需求的交通地理信息。在导向牌上增加导向地图、优化地图信息,提高可视化设计水平,这个看似细微的设计,不仅有利于解决行人“找路难”的问题,还可以体现出大城市管理的人文关怀与国际化水平。
城市导向标识建设应与城市景观相结合,展示城市魅力特色
近年来,激进的大拆大建致使大城市的城市面貌单一,失去了原有独特个性。城市导向标识建设不能再重蹈旧辙,应当认识到环境与导向设施本身的融合关系,在实际应用中因地制宜,而不必迎合潮流,拘泥于某种风格;要根据街区环境的具体特征和文化脉络,创造出定位准确、特色鲜明的导向标识;反映出城市景观的历史记忆与想象,让世界各国人民在搜寻导向信息的同时,感受中国独特的城市魅力。
我国大城市公共空间基本都建有完善的坡道、盲道、垂直电梯、扶手、低位电话等无障碍设施,但指引利用这些无障碍设施的导向信息却极度匮乏。增加触摸导向、语音导向、低位导向等导向设施是提高大城市无障碍设施使用率的重要保障,是政府为市民贴心服务的职责体现,是市民幸福生活的保障,是让城市生活更美好的基础。
总之,在当前“大城市病”困扰下,我们不能被动地停留于限行、减少城市人口,而是要大力提升城市导向标识建设水平,高效率地引导人们便捷使用有限的公共服务资源,从而提高城市生活的幸福感。
(作者为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
【注:本文系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城市导向设计理论研究与创新”(项目编号:15WYA0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①仇保兴:《中国城镇化发展与数字城市建设》,《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第8 期。
②刘海波:《信息图形设计探析》,《美术与设计》,2010年第6期。
责编/张蕾 美编/杨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