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我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迅速,但是结构性失衡问题成为了绿色食品产业跨越发展的瓶颈。绿色食品产业必须立足结构性改革这一突破口,从培育消费市场、优化产业结构、健全市场体系和强化科技创新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全面提升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 绿色食品 产业结构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我国绿色食品产业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
近年来,国内食品消费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需求日益增加,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但是,绿色食品的供需结构不平衡,产业发展粗放性特征凸显明显。因此,从供给侧发力,势必对于提升绿色食品的整体供给水平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根据2017年农业部《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精神,要重点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着力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益。绿色食品作为我国优质农产品的象征,在国内食品安全形势日益严峻的形势下,顺应了民众对安全优质农产品的消费需求。目前,我国绿色食品的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增长态势和综合效益趋升。产业体系逐步完善,以绿色食品标志管理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已基本建立。根据农业部相关数据统计,2015年我国绿色食品有效达标企业已达9579家,绿色产品数量已超过2.31万个。尽管我国绿色食品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绿色食品产业结构不合理问题也逐渐凸显。从整体上看,绿色食品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缓慢,结构性失衡成为了绿色食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为此,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政府相关部门要从现代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全局出发,着力于解决绿色食品产业的结构性问题,将绿色食品产业作为提高农产品供给质量的重要内容加以推进。
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
目前,我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经济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仍旧存在供给结构不合理、有效需求不足等问题,具体如下:
供给结构不合理,有效需求不足。随着我国食品消费结构的变化,绿色食品市场供需失衡明显。目前,绿色食品的生产主要还是以传统模式进行,产业基础薄弱,产品加工链短。另外,产品结构不合理,品种单一。初级农副产品比重大,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精深加工产品少,与城乡居民对安全优质农产品的需求差距较大。品牌建设方面,居民的绿色消费意识没有广泛建立,消费者缺乏对绿色食品功能和价值判定的完整认知。
产业组织化程度低,地区发展结构不平衡。我国绿色食品产业组织化程度低,生产企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发展粗放型特征明显。绿色食品企业构成存在比例失衡,中小食品企业占总数近一半左右,生产规模小而且分散,大型食品企业偏少,尤其是缺乏起龙头作用的企业集团。
市场体系建设滞后,监管机制不完善。我国绿色食品的专业市场体系还没有建成,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阶段未能实现有效衔接。目前,市场建设方面还没有全国统一的顶层设计,管理办法也不规范,导致绿色食品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无法形成。在生产资料市场建设方面,市场营销策略不成熟,专业流通体系建设方面严重滞后。同时,由于农产品生产分散,涉及的品种多、链条长、技术要求高,绿色食品产业的全过程监管不到位,监管机构之间普遍存在职责交叉、责任落实不到位等问题。
科技创新能力薄弱,产业服务化体系缺乏。当前,我国绿色食品科技创新力度不强,生产过程中有许多关键技术亟待解决,比如生物农药、生物肥,天然食品添加剂等生产资料的开发,农作物的生产栽培技术、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以及食品加工和包装等关键技术的开发。在食品运输、储存等环节上涉及到的技术处理能力还不够。
如何推进我国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
着力培育消费市场,优化产品结构。产业发展的动力来源于市场需求水平和需求结构的升级。我国要积极培育绿色消费市场,充分挖掘绿色食品市场的需求潜力。充分发挥媒体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理念的引导作用,增强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同时提高民众对绿色食品标识的认知水平。另外,创新宣传推介方式,着手打造“互联网+绿色食品”的新型办展模式和营销策略,集信息发布、产品推介、网络销售一体,促进绿色食品产业向市场化方向发展。在绿色食品开发方面,着力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品质,不断满足多样化的消费需求。要加快发展绿禽畜和水产类等高附加值产品,鼓励发展深加工农林产品,促进生产和消费的良性循环。
完善产业结构,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具有产业集群的天然特征,可以通过空间集聚整体挖掘区域竞争优势。因此,一方面要尽快完善绿色食品产业组织体系,提高绿色食品产业集群的规模效应,提高产业组织化水平。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国家级和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在市场占有率中的主力军作用,切实加大绿色食品基地建设,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同时,积极引导和扶持地方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示范社的发展,进一步优化供给结构,提高供给的质量和效率。政府要充分发挥产业政策优势和主导作用,加快绿色食品全产业链的建设步伐。根据区域资源禀赋的差异性,优化产业布局,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针对产业发展程度一般或者偏低的地区,要加大政府的政策扶植和适度干预力度;凝练产业优势,发挥地方资源潜力,打造重点地带和特色产业的发展。对东中部地区,要在绿色食品示范企业和生产基地建设上以高质量高标准为目标,着力提高其产出的稳定性和高品质。
加快专业市场体系建设,健全食品安全监管机制。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需要创设良好的市场环境。制度层面上,要围绕供给侧改革的目标和任务,构建有效的制度供给体系。首先,合理制定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推进优质优价市场机制的形成。其次,要立足品牌定位和制标原则,研究并制定符合我国国情,并且与发达国家接轨的农产品及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加快标准建设步伐,创新标准化管理模式。同时,建立健全绿色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提高监管能力。一方面,不断完善绿色食品质量保障体系,坚持质量管理与标志许可相结合的基本制度;加快绿色食品质量追溯体系的建立,确保全程质量管控;建立严格的产地环境监测机制,合理管控投入品。另一方面,积极构建基于大数据的社会风险预警机制,将食品安全的社会风险预警机制融入社会总体预警机制,及时防范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推动产业科技创新,全面提高服务效能。新常态下科技创新是驱动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绿色食品产业要尽快完善产业技术服务体系,促进技术与产业的应用发展。一要提高协同创新的水平,构建以绿色食品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一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二要重点加强对生产资料的开发和农作物生产栽培技术的研发,加大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和引进,加快突破绿色食品制造、流通等领域关键共性技术的开发。健全产业化技术支持体系,全方位提高管理服务的水平。一要搭建信息网络平台,引导绿色食品企业建立专业营销渠道,着力完善供求信息和诚信体系建设等专业平台。二要加大对地方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和反哺力度,设立专项资金,提供资金扶持。在不断完善绿色农业补贴机制,增强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市场竞争力的同时,积极引入资本,培育新产品和新业态,加快实现发展动力的转换。
(作者分别为玉林师范学院政法学院讲师;玉林师范学院政法学院教授)
【注:本文系2017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供给侧改革下的玉林中医药产业发展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17KY0534)成果】
【参考文献】
①张志华、余汉新、李显军:《我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5年第3期。
②魏后凯:《农业供给侧改革如何改》,《人民论坛》,2017年第12期。
责编/张蕾 美编/杨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