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意识形态工作是党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是对社会发展规律、实现“中国梦”的真知灼见与精准把握。新时代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需要以先进理论为指引,以社会实践为抓手,牢牢把握意识形态话语权,创新意识形态工作载体,全面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感召力。
【关键词】新时代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吸引力
【中图分类号】D261.1 【文献识别码】A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自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伟大成就,为新时代全面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文化软实力、中国影响力稳步推升,社会更加和谐。但面对新的世情、党情与国情,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仍旧复杂,必须深刻认识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新挑战,全面把握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构筑具有强大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以先进理论为指引,彰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生命力;创新意识形态工作载体,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网络引领力
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意识形态工作,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保障。始终坚持“两个巩固”为基本目标,服务于党与国家中心工作,将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作为出发点与落脚点,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以及“中国梦”,提供思想、理论与舆论引导。与此同时,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广大人民,坚定“四个自信”,将这一思想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及方法论中。总之,通过不断加强理论武装,做好党员干部及广大群众的意识形态教育工作,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入行。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主要是由于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缺乏主动意识与创新理念,思维方式及手段落后,也说明思想宣传工作在某些领域缺少说服力。所以需要将意识形态工作放在改革、发展、创新的思路上去进行思考和筹划,丰富意识形态的科学载体及形式。尤其是在网络时代,思想观念的斗争呈现出隐蔽性、渗透性等特点,这使互联网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要场所。牢牢占领网络意识形态阵地,需要全面把握互联网的传播特点,创新网络意识形态的内容、形式及方法,对网络上出现的错误思潮要及时予以抵制,对在认识上存在偏差的要给予教育引导,通过大力开发科学性和艺术性俱佳的内容产品,鼓励文化机构、新闻媒体进入网络,提高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成果数字化转化力度,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平台,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网络传播中的引领力。
始终把握意识形态话语权,凸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
紧密围绕广大群众所关注的重点问题,进行丰富的理论解读、典型宣传,弘扬主旋律、持续壮大正能量。坚持将不断丰富壮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作为目标,主动推进话语权建设,建设富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巩固并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一是善于将有形话语转变为无形话语。一般来讲,有形话语是我国在世界上的整体发展实力,能充分表明我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但尝试将这一有形实体采用合理、科学的方式转变为人们易于接受的无形话语,转变为人们内在的情感与真实感受,这还需要采用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接地气”的方式,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好的教育。
二是发挥学术话语对政治话语的促进效能。马克思主义认为,学术研究与政治理论宣传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政治话语与学术活动相脱节,就会失去科学性与合理性,学术话语离开政治,就业会失去方向。所以,要实现政治话语与学术话语的紧密结合,更好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宣传工作稳步推进,彰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力
当前,我国社会意识形态出现了一元主导与多元并存的局面,这使意识形态对社会稳定的影响因素更为复杂,因此,这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宣传工作提出新要求。全面做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视角做好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工作。明确宣传的理念及价值导向,让意识形态宣传工作能体现人文关怀,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提高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的认同度。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宣传工作坚持以人为本,需要深入群众生活中,关注群众的社会心理,全面掌握群众的思想实际。从人民群众的视角去思考问题,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让人文关怀走进群众的日常生活,宣传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及幸福理念,依靠情感与文化关怀,为生活提供向上向善的力量,提高群众的人文精神。
二是创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宣传内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需要对群众关注的实际问题给予科学的引导及解释。大量的事实证明,现实生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及创新的源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宣传的内容只有贴近群众生活,才能解决现实问题,满足群众的现实诉求。
三是组建高素质的宣传队伍。为了全面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引领力,全面做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宣传工作,需要深入实际,开展调研,在全面了解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群众的现实需要基础上,对理论进行创新与完善,创作与人们思想、生活相衔接的作品,真正满足群众的精神需求。从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工作人员,要善于采用灵活多元的形式进行宣传,尤其是要注意和群众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将抽象的理论采用通俗易懂的话语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让群众从内心深处感受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能帮助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在潜移默化中内化成群众的自觉行为规范。所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宣传内容要紧密结合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生活的现实发展变化,从社会、人的发展需要出发,将社会现实中存在的问题,给予科学合理解释,让人民群众科学对待社会转型期遇到的社会矛盾,消除社会冲突与焦虑,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引领力。
以社会实践为抓手,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感召力
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及发展的进程中,社会实践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丰富及发展的现实源泉,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的动力,是检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正确性的重要标准。要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感,就需要将其融入到日常生活及工作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只有和社会实践保持紧密联系,关注并回答社会实践中的现实问题,关注并反映群众的心声及诉求,才能被越来越多的群众所接受与认可,进而展现出强大威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对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及改革的经验总结与提炼,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通过社会实践去感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价值,巩固并全面深化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解,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这本身是自我教育与体验的过程,通过切身的体验能获得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说服力。
社会实践要密切结合群众的生活实际,强调社会实践和理论教育紧密结合,关注群众的合法权益,循序渐进做好群众社会实践活动。考虑到社会实践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到学校、社会以及政府等各个主体,需要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社会相关部门及单位要充分重视社会实践的价值,创建科学管理制度,抓好贯彻落实工作,确保社会实践的稳步推进。社会实践需要经费保障才能顺利实施,政府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各个部门及单位要整合好相关社会资源,实现经费来源的多元化,改变社会实践经费来源短缺的情况,创建社会实践平台,尝试从企业、校园、农村等不同领域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做到社会实践的规范化。
(作者为长江大学电子信息学院讲师)
【参考文献】
①刘小梅、赵慧:《建设具有强大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唯实》,2018年第2期。
责编/孙垚 美编/杨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