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治理要闻> 正文

网络文化对公民道德有何影响

在我国网民人数快速增长的背景下,信息量大、覆盖范围广的实时性网络传播,逐渐成为公民沟通交流的主要方式。但随着各种网络传播媒介的出现,也催生出一系列网络谣言、网络暴力、赌博色情等网络信息,对网络与社会发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通过多样化的手段净化网络环境,引导公民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与道德认知,成为网络文化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网络文化的主要特征

网络文化指的是借助互联网传播的一切文化,其包括文化观念、文化方式、文化产品、文化活动等内容。当前,我国网民大多利用PC、智能手机等接收网络信息,其中各种门户网站、微博、微信、QQ、贴吧、论坛等,是公民接收与浏览网络信息的主要渠道。网络文化是互联网技术、新媒体技术与文化内容的结合体,包括互联网中所有具有文化属性的内容。因此,在分析网络文化环境的过程中,需要结合互联网传播形式与文化内容,做出正确的分析与理解。

网络作为信息传播的第四媒体,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特征:信息传播的实时性。网络文化主要依托于互联网进行传播,因此能够在任何时间进行信息的更新与发送,并传播给有需要的用户群体。网络中的新媒体平台还可以根据用户反馈,进行相应内容的回复与讲解,因此网络能够实现信息的实时传播。

网络空间的虚拟性。网络文化传播的空间为虚拟空间,大多数用户都采用昵称或化名进行信息交流。因此在网络空间中的信息传播为虚拟传播,网络信息的内容与来源非常隐蔽,这也就造成了一系列不良信息的出现。

网络文化的海量化与多元化。相比于传统的信息传播媒介,网络传播的信息具有海量化与多元化特征,网络中传播的信息复杂多样。

网络文化传播的自由性与互动性。网络信息的传播打破了时间、空间、地域限制,公民可以通过各类的网络平台进行互动交流,信息发布者与接受者可以针对问题展开讨论,因此网络是公民信息交流的重要媒介。

不良网络文化对公民道德的影响

不良网络文化促使公民道德认知与价值观的异化。网络文化是综合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的信息传播,能够培养公民形象思维的能力,但也会造成公民道德认知与价值观的异化。随着各种图片、视频出现在网络媒介中,这种过于立体化的内容会对公民产生误导,从而出现错误的思想价值观念。特别是网络中西方文化、腐朽思想逐渐增多的情况下,一些公民会摒弃正确的道德观念,依据错误的道德理念行事。因此,过于形象化、虚拟化的网络世界,会影响公民的道德理念与价值观念。

网络文化可能造成公民道德情感的淡漠。当前,各种网络社交媒介,便利了公众的信息交流与人际交往。但网络中人与机器之间的交流,是不带有感情的信息内容交流,缺乏语言与肢体的直接感受。网络文化中的信息交流更为直接,交流双方难以考虑对方的背景与说话环境。这种机械化的情感交流虽然改变了原有的交流方式,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简单,但也造成了公民道德情感的淡漠。公民一旦习惯通过网络途径进行信息获取,习惯通过网络进行人际交往,就会排斥真实的交流。而且从网络转向现实世界的过程中,公民容易产生严重的失落感。由于其不能应对复杂的人际关系与沟通,长此以往会造成在家庭、社会的人际交往过程中,公民道德情感的淡漠。

缺乏有效管理的网络文化易导致公民道德行为的失范。网络中的信息传播非常自由与隐蔽,而且在网络信息传播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互联网管理法规对其管理。除此之外,各种各样网络文化参差不齐,正面与负面网络文化同时存在,这也是网络文化传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在缺乏有效法律监管的情况下,网络文化的传播就变得非常随意,公民在网络中的言论也缺乏道德责任感。某些人认为网络环境是虚拟的环境,所以其想通过发布大胆的、偏离社会道德的言论,来获得广泛的关注与追捧。另外,一部分公民借助网络聊天室等平台,来传播不良思想、行为内容,在社会中产生恶劣的影响。因此,网络文化的监管疏漏、自由化,导致了公民道德行为的失范。

强化主旋律文化的宣传,构建网络监管体系

在公民思想道德的建设过程中,相关教育部门要借助网络这一传播媒介,强化主旋律宣传,以实现对公民道德观念的引导。首先,在我国门户网站、微博、微信等信息传播平台,要通过发布正能量、积极向上的思想信息,营造和谐健康的思想道德氛围,从而引导公民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其次,思想政治宣传媒体要借助微博、微信、论坛、贴吧、电子信箱等传播媒介,与社会中的网络青年进行交流,做好公民的信息咨询与心理辅导工作。最后,要根据不同行业群体的阅读喜好,制作出形式多样的新闻信息,吸引公民主动进行思想道德理念建设,从而占领道德理念与价值观念的主阵地。除此之外,教育部门还可以在校园、社区、企业等公众部门,开展网络思想道德的宣传活动,并通过各种思想道德网站的介绍与讲解,来构建健康的公民网络交流环境。教育部门只有从思想内容、宣传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开展公民道德的引导与建设活动,才能提高公民的道德认知与网络自律意识。

法律法规是网络监管的主要手段,也是维护社会道德秩序的主要途径。通过制定完善的网络法律法规,能够有效保证公民遵守基本的网络道德。当前,我国已经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也制定了关于网络游戏、淫秽、色情等方面的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中国互联网网络版权自律公约、关于网络游戏发展和管理的若干意见、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互联网站禁止传播淫秽等不良信息自律规范、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规定。这些网络文化管理政策的出台,能够有效约束网络中公民的言论与道德行为,并抑制各种网络犯罪与违法事件的发生。因此,构建起严格的网络法律法规,并加大对各种网络犯罪的打击与惩处,能够有效规范公民的网络道德观念与行为。

在互联网的信息传播与交流过程中,网络管理部门应根据不同的网络内容,通过网络防火墙、网络加密、敏感信息过滤等技术,来完成对不良网络信息的防御与监管。通过多种网络防御与加密技术的建立,能够针对网络文化中存在的色情、诈骗、谣言、暴力等信息,选择恰当的网络技术予以解决。而对于广大需要浏览网络的公民来说,只有有效屏蔽那些具有负面作用的网络信息,才能营造出适合公民道德发展的网络环境,才能对公民的网络交流活动产生积极影响。网络管理部门可以在公民常用的软件中,建立针对不同内容的网络防御体系。还可以在门户网站、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加大对网民的教育与引导,来达到净化网络环境的目的。

(作者为福建师范大学讲师)

【参考文献】

①李兰芬:《国家认同视域下的公民道德建设》,《中国社会科学》,2014年第12期。

责任编辑:王驰
标签: 网络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