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向全世界做出庄严承诺。
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也是推动国家发展、民族进步以及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前进的根本动力。
改革开放40年来,按照可比价格计算,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约9.5%;以美元计算,中国对外贸易额年均增长14.5%。中国人民生活从短缺走向充裕、从贫困走向小康。
40年来,通过坚定不移推进对外开放,中国吸引了许多跨国企业前来投资兴业。这些跨国商业巨头带着资金、技术以及管理理念,借助中国在土地、劳动力等方面的成本优势,在中国投资办厂。一些外企还在中国成立了研发中心、产品开发和技术服务机构等。这些公司扎根中国,深耕中国市场,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腾飞岁月,也分享了中国经济高速成长的红利。
这些跨国企业在搭乘中国经济发展“快车”的同时,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必要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宝贵的管理经验、众多的国际化人才,对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外国资本进入中国,也为本土企业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提供了重要平台。在与跨国企业的竞争中,中国的制造业快速成长,“中国制造”走向了全球的许多角落。
在对外开放中,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共建“一带一路”,中国企业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共同成长,中国经济发展与全球经济深度融合。
国家信息中心“一带一路”大数据中心不久前发布的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进出口总额达到14403.2亿美元,同比增长13.4%,高于中国整体外贸增速5.9个百分点,占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36.2%。
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中国经济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作出重大贡献,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促进了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中国的对外开放,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当前,世界已经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各国经济社会发展日益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推进互联互通、加快融合发展成为促进共同繁荣发展的必然选择。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站在新的历史关口上,中国必将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在开放中推动实现互利共赢。这是新时代中国发展的战略抉择,也是符合全世界人民共同利益的必然选择。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扩大利用外资特别是用好高质量外资,对于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跟上全球科技进步步伐,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大伟认为,要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利用境外优质的资本、技术和人才资源,增加中高端产品和服务供给,才能更好地弥补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制造业整体仍待提升等短板,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放带来的产业增长、市场结构调整、竞争强化、倒逼内资企业创新等效应将大量释放。
从全球经济发展看,中国有13亿多人口、人均GDP近9000美元,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持续推进,将给全球资本提供巨大的市场空间和众多的投资机会。而且,作为新兴经济体中的佼佼者,中国十分重视贸易自由化、积极扩大进口,对外商资本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可以说,中国依托巨大的经济规模、优良的市场环境积极扩大进口,将为世界各国基于各自要素禀赋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提供巨大的市场,为全球经济包容可持续增长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的发展是世界的机遇,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贡献者。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中国将继续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努力通过合作理念、合作模式和合作实践的创新,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努力实现各参与方互利共赢。(记者 林火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