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前沿理论> 正文

走富民强县的乡村振兴发展之路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作为新时代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原则和方针,强调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为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指明了方向。

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抚顺县政府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带领全县人民,按照“生态立县、工业主导、农业增效、旅游牵动、全域发展”总体发展思路,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县域经济企稳向好,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生态环境持续好转,民生福祉不断改善,开创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当前,抚顺全县上下正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力度,全力推进城镇化水平,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通过推进城镇化进程,盘活土地,实现经营权、使用权流转。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坚持做好三产融合,深入推进城郊型特色农业发展,坚持绿色矿山和发展环保产业道路,做足“红、蓝、白、绿”四色旅游文章,实现从富民到强县的推进。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做好保护和宜居两篇文章,实现乡风文明和有效治理。

打造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抚顺县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科学规划产业布局,明确功能分区,促进粮经饲统筹、农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培育助农增收新产业新业态。充分利用农业资源,发展农业的各个部门或各个产业。农业的产业体系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如何充分地、科学地、合理地利用好农业资源,使其各得其所,提供最大的效率;二是农产品被生产出来之后,如何适应社会需求新的变化,让其进入加工、流通等领域,同时这些领域也必须同时发展。由此得出,发展农业的产业体系,第一是产业结构优化,第二是产业链延长和产业链政策制定。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就是如何能让资源、资金、技术、劳动力等要素被优化利用,使经营体系形成增长能力,投入到农业生产、经营和运行中。

2015年以来,抚顺县连续三年实施城郊型特色农业扶持政策,通过近1亿元的奖补扶持,拉动了约20亿元社会资本投入,产业规模迅速壮大,农产品生产销售、精深加工、出口创汇接连取得新突破。以单片黑木耳为代表的食用菌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抚顺县食用菌以每年约1000万袋的增量发展,单片黑木耳产量位居辽宁省第一,被评为全国食用菌产业化建设示范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新发展,产业化龙头企业63家,专业合作社419个,带动农户近1.3万户。成功举办中韩优秀企业合作展,组织参加中国•上海优质农产品博览会等展销活动,农产品销往海内外,市场影响力不断扩大。

总结起来,抚顺县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具有如下创新探索:第一,坚持农业优先发展。因地制宜优先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扩大特色品牌,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提升产业竞争力。加大对农业农村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加快食用菌生产加工集聚区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产品质量。第二,坚持乡村绿色发展。加大农村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加快推进生态保护修复,积极推进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绿色化、生态化,发展绿色产业,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乡村空间格局,为农村居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第三,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通盘考虑乡镇与村屯发展规划编制,在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方面一体设计、相互融合,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互惠一体,形成双轮驱动。第四,坚持产业融合发展。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延伸农业产业链,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大力发展农业新型业态,着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第五,坚持改革创新发展。打破要素瓶颈制约和体制机制障碍,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性作用,立足于用市场办法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拓宽乡村建设发展主体,探索新型农业生产模式,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增加有效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必须摒弃单纯依靠刺激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思路,寻求供给侧办法,通过去除无效供给、创造适应新需求的有效供给,打通供求渠道,努力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均衡,进而实现经济结构的新平衡。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过去五年,抚顺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供给侧改革扎实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以石文再生资源产业园、救兵木业集聚区为重点的新型工业架构初步成型。石文再生资源产业园被纳入辽宁省“十三五”危险废物防治规划,并正式获批成立,园区一期已具备项目承载能力。救兵木业集聚区建设全面启动,在解决原木供应、木材集中干燥、减少空气污染等方面切实发挥作用,产业链条逐步完整,竞争力和带动力有效增强。

引导矿山企业“由黑转绿”。抚顺县鼓励发展井工开采、尾矿渣再利用等新工艺、新技术,石文毛公、峡河双兴等技改项目顺利实施。成功引进后英集团,有效盘活矿产资源,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大力开展矿业秩序整治,生产经营环境不断好转。

生态旅游业蓬勃兴起。抚顺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充分利用“七山一水”生态资源优势,以“神奇天女山” “多彩三块石”为核心品牌,全力打造四季皆宜的综合旅游集聚区。成功举办天女木兰高峰论坛、冰雪文化旅游节等节会活动,三块石(国际)登山活动连续两年入选“中国体育旅游精品赛事”。县域旅游知名度、美誉度持续攀升,被评为国家森林旅游示范县。五年累计接待游客463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17.1亿元。

依托东北亚木业交易中心、创赢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基地、易品购物广场等新项目,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实现了三次产业互促共赢、融合发展。

城镇建设统筹推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必须将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中。要从根本上改变乡村长期从属于城市的现状,明确乡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中的突出地位和在城乡关系中的平等地位;从根本上改变以工统农、以城统乡、以扩张城市减少农村和农民的发展路径,明确城乡融合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效途径。进一步理顺工农城乡关系,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以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的短板,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平衡充分发展。

过去五年,抚顺县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坚持规划先行,立足城乡一体化发展布局,完成县城总体规划修编提升和8个乡镇总体规划、乡域体系规划编制。国家发改委等12部委专家组到抚顺县实地调研,对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予以充分肯定。启动石文镇棚户区改造工程,完成镇中央大街改造,净水厂建成投入使用,彻底解决百姓多年饮水难题。完成救兵镇综合服务中心、县中医院、龙头大桥建设,“新石线”实现境内通车;县消防站建成使用,彻底结束县域内无县级消防站的历史。全县累计开发房地产12.6万平方米,石文镇成为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后安镇、救兵镇被纳入辽宁省第二批特色乡镇培育名单,被评为全国重点镇。抚顺县共建设美丽乡村36个、村级组织阵地95个,硬化、绿化、亮化、净化水平不断提高,被评为辽宁省亮化工程试点县,八家子村和太平村被评为国家美丽乡村。

生态环境日益优化。抚顺县大力开展青山工程,荒山造林5.6万亩,退坡还林4000亩,矿山生态治理4428亩,围栏封育467公里,绿化村屯69个,森林覆盖率达70.08%,五年增长0.98个百分点。大力开展绿水工程,完成河道工程防护124公里、生物防护150公里,清淤疏浚200公里,水库除险加固6座,被确定为全国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国家第一批河湖管护体制机制创新试点县。大力开展蓝天工程,始终保持秸秆禁烧高压态势,拆除、关闭10吨以下燃煤锅炉69台,黄标车全部取缔。大力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累计投资2.6亿元,完成污水处理厂、垃圾中转站等13方面工程建设,垃圾收集运输设施设备不断完善,农村环境明显改善,辽宁省农村环境治理现场会在抚顺县召开,8个乡镇全部被评为国家级生态乡镇。

基础设施持续改善。为全力做好辽中环高速公路征地拆迁工作,抚顺县启动通武线后安外环路建设。改扩建、大中修黑色路面1217公里,新改建、维修桥梁49 座,完成村级道路“一事一议”工程694公里。完成40个村屯饮水安全工程,近3.5万人受益。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3万余亩;完成农田水利建设工程244项,新增改善灌溉面积7万余亩。建设4G基站504个,在辽宁省内率先实现有线宽带光纤接入。完成广电中心整体搬迁,改造有线电视光缆1500公里,数字电视平移5.3万户。

在我国人口加速向城镇聚集的大趋势下,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推进的同时,避免出现乡村衰退问题,真正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把乡村建设成为与城市共生共荣、各美其美的美好家园,是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要求。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过去五年,抚顺县民生工程有效推进。全面改善九年一贯制学校、县高中、县职高办学教学条件,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县顺利通过验收。完成县医院等11家县乡医疗机构新改扩建工程,三级医疗预防保健服务体系逐步完善,被评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县。人口计生政策全面落实,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成功举办第十三届全民运动会,送文化下乡活动丰富多彩,县文化馆荣获双服务全国先进集体称号。发放妇女小额贴息贷款4.36亿元,获辽宁省妇女小额贴息贷款工作突出贡献奖。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和送农民上大学工程,实现实名制就业1.53万人次,城镇失业登记率控制在5%以内,抚顺返乡大学生及农民工创业科技孵化基地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第一批“星创天地”。

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退休人员工资实现13连涨,取暖费“暗补”变“明补”全面落实。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6.13%,1374名被征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平台;全面落实优抚安置等政策,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逐年提高,发放养老、救助等资金1.76亿元。新农合农村常住人口参合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受益人口达69.7万人次,报销补偿金额达1.75亿元。实施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294户,新建、维修灾民倒损房屋和贫困户危房686户,维修改造乡镇敬老院8所。大力实施精准扶贫,2578户6398人实现稳定脱贫。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在“8.16”“8.13”洪灾中,抚顺全县上下奋力抗洪自救,取得了抗洪抢险全面胜利。创新开展日间督查、夜间巡查模式,全力做好安全生产、防火、防汛、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等工作,连续四年被评为辽宁省安全生产先进县,连续五年被评为省级无传销县。加强农村信用环境建设,海浪乡松树村荣获抚顺市首个信用村称号。集中开展信访稳定“百日攻坚”、信访矛盾“清仓起底”、党的十九大维稳安保等专项行动,信访形势稳中向好,信访总量逐年下降。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群众安全感进一步提升,连续四年被评为省级平安县。率先在抚顺全市开展公调对接工作,村级公共法律服务成效显著,八家子村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文明村;“六五”普法圆满完成,“七五”普法全面启动,被评为全国法治先进县。

当前,抚顺县正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体要求,力争到2020年,实现城郊型特色农业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种养殖结构不断优化。食用菌生产加工集聚区支撑作用进一步显现,农产品加工能力显著提高。以生态旅游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发展。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配套率、等级和质量进一步提高。小城镇规模进一步扩大,功能不断完善,品位显著提升,建成一批实力较强的特色乡镇和特色小镇。农村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幅,在抚顺全县与辽宁全省范围内同步建成小康社会。

【本文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政治文化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责编:张盈盈 / 李 懿

责任编辑:张盈盈
标签: 之路   振兴   乡村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