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在乡村发展中主要表现为:当前现代化的红利和改革开放的成果,并没有真正惠及到广大农村和农民;占有绝大多数人口以及地域面积的农村,还存在着明显的“不充分”。可以说,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我国要实现全面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题中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在当前的现实背景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任务要求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因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农业农村置于优先发展位置,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国家的七大战略之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
坚持和完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以党建这一红色引擎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实施乡村振兴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坚持乡村全面振兴,要准确把握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挖掘乡村多种功能和价值,统筹谋划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注重协同性、关联性,整体部署,协调推进。要实现多方面的统筹整合进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必须突出党在农村工作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关键作用,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一方面基层党组织要将党和国家关于乡村发展的政策传达给村民,帮助他们了解党和国家的乡村振兴计划和战略,另一方面基层党组织要发挥先锋模范和战斗堡垒作用,调动村民积极性、带领村民实现脱贫致富。
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产业兴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一方面要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激发农业发展新动能。另一方面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为农民创造产业链增值效益。最终,通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优产品结构,调顺产业体系,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农业成为有魅力的蓝海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职业,让农村成为创业的活力乐土。
坚持绿色生态导向,推动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乡村振兴不仅仅要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更要兼顾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等方方面面,它是多角度、深层次的发展。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以绿色发展引领生态振兴。从产业融合角度来看,坚持绿色发展,将乡村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生态经济的优势,提供更多更好的绿色生态产品和服务,促进生态和经济良性循环。从农业发展角度来看,坚持绿色发展,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走一条绿色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广大农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不足成为农村地区主要的“发展不充分”,也是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重要领域。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塑造美丽乡村新风貌。要按照城乡一体化的标准在农村进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包括水、电、气、路、网络、通讯、卫生、垃圾处理等现代生活设施,教育、医疗、银行、保险等现代服务设施,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同时,加强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让农民享受与城市居民所享受到的同等待遇的社会保障福利,真正使城乡结成命运共同体。
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人才队伍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主体,要多渠道、多层次培育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一方面,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农业职业经理人及骨干农民培育为重点,创新培训机制,强化能力素质提升、生产经营服务和产业政策扶持等,帮助职业农民快速成长。另一方面,发挥科技人才作用,支持和鼓励城市各类优秀人才下乡创业创新,参与乡村振兴。除此之外,还要加强“三农”工作干部队伍的培养、配备、管理、使用,把到农村一线锻炼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形成人才向农村基层一线流动的用人导向,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村工作队伍。
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抚顺实践
东北是我国粮食主产区,农业在地区经济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农村地区地域面积较为广阔,农民更是东北地区常住人口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我国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工业反哺农业的能力相对薄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可以通过乡村振兴实现东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因此,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是工业、城市的振兴,更是农业、乡村的全面振兴。
抚顺县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生态立县、工业主导、农业增效、旅游牵动、全域发展”的总体发展思路,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出一条符合抚顺县情、具有抚顺特色的乡村振兴道路。
着力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抚顺县做强“一园三区四镇”(“一园”是石文再生资源产业园,“三区”分别是食用菌生产加工集聚区、救兵木业集聚区、天女山•三块石旅游集聚区,“四镇”分别是后安单片木耳特色镇、救兵木业特色镇两个成建制镇和天女木兰文旅小镇、汤图满族特色旅游小镇),通过加快重点区域建设,持续推进环保工业项目、生态旅游项目和产业升级项目建设,走出一条“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产业振兴之路。
依据自身优势打造城郊型特色农业,拓展农业多重功能。围绕种植结构调整、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抚顺县立足自身区位、资源、产业优势,大力发展城郊型特色农业,全力将抚顺县打造成周边城市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和产品,扩大设施农业规模,推进农业园区向休闲、观光、采摘、农事体验的旅游型农业园区转型,做优做特以农业园区和采摘园为依托的果、蔬产业。此外,依托旅游资源,通过市场化运作将城郊型特色农业和生态旅游业结合起来,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实现“旅游+农业”“农业+旅游”模式快速发展。
以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着力点,拓展农业增值空间。重点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通过近1亿元的奖补资金投入拉动了约20亿元社会资本参与,扭转传统种植业的原有走势,从吸引农户参与、助力龙头企业发展到支持农产品销售、精深加工、出口创汇,吸引各类资源快速向特色农业聚集,逐步完善农业产业链条,形成成熟的“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当前,抚顺县以单片黑木耳为代表的食用菌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单片黑木耳产量跃居辽宁省第一,被评为全国食用菌产业化建设示范县。除此之外,抚顺县还集中培育引进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加强农产品包装和加工转化。
依托好山好水好空气,以“全景全域全季”旅游为目标,放大旅游产业牵动效应。首先,牢固树立生态意识、精品意识、前列意识,把“两山一带”(三块石森林公园、天女山森林公园和百里采摘带)打造成为景观轴、生态轴、发展轴,推进全域绿化、立体绿化。通过打造“全域全季全时”旅游格局,使旅游空间和内涵更加丰富。其次,加速放大旅游牵动作用,带动提升生态休闲、农事体验等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促进产业融合互动,培育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通过多种旅游观光项目切实提升农民收入水平。
着力改善乡村居住环境和农民生活质量
把乡村建设成幸福美丽新家园,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之一。抚顺县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一抓建设强管理,优化美丽家园新环境;二抓保护促改善,实现生态文明新提升;三抓民生增福祉,推动幸福指数新攀升。多管齐下建设生态宜居、基础设施优良、生活保障齐备的美丽新农村。
以加强生态建设为保障,打造美丽宜居乡村。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强化生态保护治理,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进一步筑牢辽宁东部绿色生态屏障。抚顺县深入实施青山、绿水、蓝天工程,实现退荒还林5300亩,强力推进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强化饮用水源保护,深入开展大伙房水源保护区综合治理。着力构建城镇市政管理长效机制,加强商贸秩序、镇容秩序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不断完善公共配套服务,稳步提高环境美化、管理优化水平,努力营造整洁、优美、有序的乡镇环境。
着力提升乡村基础设施水平。抚顺县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增加在道路交通、水利设施及教育、医疗卫生等各方面投入,让全县人民共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一是完成村屯饮水安全工程,除险加固水库。二是推行“路长制”,建设好、管理好、养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切实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三是完成“一事一议”村级道路建设工程463.4公里,在辽宁省率先实现油路、自来水、光纤传输村村通。四是改造升级农村基层组织阵地建设,实现全县95个行政村基层组织阵地标准化,不仅是乡村办事和行政中心、为村民提供服务和排忧解难的中心,也是村民学习培训、信息交流中心,为乡村振兴提供一个凝聚人心、社会和谐的发展平台。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根据城乡居民实际收入水平确定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建立城乡低保及特困供养人员基本保障提升机制并逐年提高保障标准。建设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中心,将因石文镇县城规划建设、救兵镇关山水库建设及县域内辉山乳业等重点项目征占失去土地的农民加入保障平台。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在抚顺市率先实现“一乡镇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和“一乡镇一所公办幼儿园”的目标,实现“一乡镇一所公办卫生院”“一乡镇一个综合文化站”“一乡镇一所敬老院”。
着力打造乡村振兴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抚顺县通过创新“622”工作法和乡村振兴培训班培养了一批深入农村、热爱农业、亲近农民的基层干部队伍,通过“凤来雁归”活动吸引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让他们在农村大施所能。通过基层党建发挥农村带头人的引擎作用,形成农村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有效循环。
一是创新“622”工作法让乡村干部队伍面貌焕然一新。“622”工作法的主要思路是各单位保留60%人员完成全部工作,抽调20%人员深入到乡镇、村和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信访稳定一线进行锻炼,选派20%干部上挂到国家、省相关部门及外派到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挂职锻炼,或到各级培训机构学习提升。其中,“一线锻炼”选派一批党建和农村工作经验丰富、善于做群众工作、懂技术、会经营的干部到软弱涣散村任党组织“第一书记”,选派一批优秀中青年干部到乡镇挂职锻炼,丰富挂职干部农村基层工作经验,进一步充实乡镇班子力量。通过“622”工作法形成人才向农村基层一线流动的用人导向,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村工作队伍。
二是多种方式吸引优秀人才回归。建立有效激励机制,鼓励和支持在外经商务工人员、在外大学生和中高层次人才回归创业就业,带动资金、技术和人才的进入,为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智力保障和人才支持。“622”工作法中20%的干部外挂到经济发达地区学习经验、增长见识、引进资源,将挂职单位和地区的好经验、好做法带回抚顺县。通过多种方式让农村人才集聚效应强起来,实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激发人才潜能”的闭环流动。
三是多种途径培养人才。为全面贯彻乡村振兴战略,抚顺县根据乡镇干部的岗位特点和工作需要,派出干部赴高校、其他地区参加乡村振兴培训,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角度的干部教育培训,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多种渠道培育乡村振兴人才,为推进抚顺乡村全面振兴储备力量。
着力加强乡村振兴的党建引领
乡村振兴要推动乡村组织振兴,打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培养千千万万名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抚顺县以“党建+生态旅游”“党建+扶贫”“党建+产业”等模式,将党的建设工作与具体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将党建工作触角延伸到经济社会各个领域、乡村振兴每个环节。通过党建这一红色引擎,推动乡村振兴各方面工作顺利进行,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一是将党建做实,推动乡村振兴各方面发展。把基层党建工作体现在实际工作上、嵌入到实际工作中,增强党建工作针对性和有效性,着力使基层党组织建设接地气、聚人气。抚顺县通过“党建+生态旅游”组建景区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按照行政建制和管辖体系,由景区单独成立党组织,或者联合组建和临时组建等方式建立党组织,使党的组织在景区、景点实现全覆盖。此外,通过“党建+扶贫”“党建+产业”等,在各方面发展凸显党建的引领作用。
二是以党建助推产业转型,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抚顺县找准党建与“三农”的融合点、切入点、发力点,在制度建设、载体创新、规划引领等方面下功夫,为乡村发展锻造“引擎”。通过农村集体合作社统一规划,实现农业现代化、产业化,促进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在基层党组织引领下,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创新经营模式,培育发展有机农业种植,落实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产业兴旺。
三是通过乡村带头人作用提升基层党组织的胜任力和执政能力。抚顺县积极选拔培育“能带富善治理”的基层带头人,从加强组织基础、创新党组织设置、激发党员活力等视角出发,促进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一方面明确村党支部书记的主体责任,带动村民自觉主动创造美好生活的热情。另一方面充分挖掘农村实用人才的“宝藏”,大力培育新型农民,打造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土专家”。
乡村振兴的抚顺启示
乡村振兴要树立全方位的“党建+”理念,用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在实现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基层党组织是“指挥所”更是“先锋队”,基层党员不仅是政策的传达者,更是具体的行动者和实践者,在实践过程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只有通过基层党组织的引领示范带动村民,激发他们建设美丽家园的热情,乡村振兴战略才能落到实处。在乡村产业发展方面,也要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用党建融合资源、用活资源,做大做强支柱产业,扶持农民创业就业,让农村资源要素活起来,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释放现代农业各项功能,通过融合发展形成乡村振兴发展合力。抚顺县在发展过程中,强化和巩固农业的食物保障功能、原料供给功能、就业收入功能、生态保育功能、旅游休闲功能,通过三产融合发展激发农业新活力。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生产生活生态契合、城乡统合、要素集合、功能整合形成发展合力,实现“种、养、加、销、游”五大环节有效联动,并将产业链深化、延长,构建起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要激活人才这一关键动能,培育强化乡村发展的内生动能。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造就更多乡土人才,培育新型农民,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通过党建促进产业发展和人才队伍素质提升,通过产业发展吸引人才回流,壮大基层党组织人才队伍和县域发展人才队伍,实现“产业—人才”的良性循环,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能,是实现乡村振兴以及东北地区全面振兴的关键手段。
思想观念振兴对于乡村振兴尤其是东北地区全面振兴意义重大。改革创新是乡村振兴的引擎和动力源,不仅仅是技术和制度的改革创新,思想观念的变革更是推动乡村振兴、产业振兴以及东北地区全面振兴的重要动力。抚顺县以“622”工作法为代表的党建引领的乡村振兴工作,在促进干部转变思维方式、提升干部综合素质、转变干部工作作风等方面收效显著。抚顺县创新实践带来了从干部群众干事热情到城市精气神的全方位转变,深刻地说明了,实现新时代的乡村振兴、东北振兴,首先要实现当地干部群众思想观念的振兴。
责编:贺胜兰 / 李 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