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网络协商民主的有效扩展

核心提示: 网络协商民主是实现协商民主理念的重要形式。互联网时代,协商民主参与的范围和渠道得到了有效扩展,同时也面临着新的现实困境。要通过拓展民众的话语权,增强协商民主的广度和深度;增强党和政府的沟通能力,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将网络与实体协商相结合,克服数字鸿沟;完善网络协商平台,确保网络协商民主正常、有效运转。

【摘要】网络协商民主是实现协商民主理念的重要形式。互联网时代,协商民主参与的范围和渠道得到了有效扩展,同时也面临着新的现实困境。要通过拓展民众的话语权,增强协商民主的广度和深度;增强党和政府的沟通能力,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将网络与实体协商相结合,克服数字鸿沟;完善网络协商平台,确保网络协商民主正常、有效运转。

【关键词】互联网 网络协商民主 话语权 【中图分类号】 D608 【文献标识码】A

互联网的发展给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人们的生活等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革,网络时间的自由,网络空间的开放、通达和不设限制,使得人们习惯于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发表意见、相互讨论,逐渐形成了一个既相对独立又与现实空间相交错的网络空间。网络空间是开展协商民主的一个重要场域,为了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发展,利用好网络空间进行充分有效的对话与协商非常必要。

网络协商民主拓展了协商空间,提高了协商时效性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协商民主为大规模协商民主的实现提供了可能。在网络协商民主发展过程中,协商民主从技术上得到了互联网的支持,拓展了互联网所承载的公民参政议政功能方式,使网民摆脱了地域、时间等自然因素的制约。而互联网平台则为协商民主发展提供了新的公共场域,网民在家里便可以参与到讨论过程中。同时,互联网成了协商民主赖以发展的平台,为网络协商民主的崛起创造了良好的公共氛围。因此,从出现之日起,网络协商民主就具备了一定的优势。

首先,网络协商民主能够实现协商的时效化、规模扩大化,能降低组织者及参与者的成本,具有开放性、自由平等性特征。并且互联网信息资源的即时性和广泛性,能够让协商变得更为灵活自由,促进协商民主主体理性的发育,提高协商的时效性。其次,在协商民主体系中,网络协商民主具有高度时效性、成本低廉性,重新聚拢了公民对于协商参与的热情,弥补了传统协商民主的许多不足,在互联网虚拟世界中,重建了公共领域,为大规模协商民主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充分的场域条件。

网络协商民主的现实困境

民意表达与反馈易被操纵。网络民意表达具有理性和非理性特征,如果信息过载的话,网民容易陷在永无止境的信息风暴中,没有充足的自由时间去消化、判断信息。如:一些网络精英往往会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引领话题和舆论走向,导致线上与线下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引发更大范围内的关注。再加上一些掌握着协商事项的关键信息和行政权力的政府部门参与协商,利用双重优势来影响议题的走向,看似通过网络协商民主达成的共识,实际上网络民意已经被转化,对协商的质量和效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信息失真导致各主体缺乏良性沟通与互动。网络协商民主离不开协商主体间的良性沟通与互动:一方面,网络技术会导致信息失真。在网络协商民主中,线上交流省去许多环节,而数字化鸿沟容易导致精英主义,从而导致信息失真。如:一些信息“富人”成了更多的公共决策受益者;而信息“穷人”则成为某些公共决策的利益受损者。另一方面,网络系统的开放性存在安全隐患,会导致协商各方的直接互动难以实现。再加上一些不真实、被扭曲的危险信息,会直接影响协商民主的效果。

缺乏网络协商动力。在网络空间中,一些官员不尊重民众的知情权,开展协商民主的动力不足,不愿意或极少与民众进行沟通与交流。同样,民众大多只是网络空间中的看客或沉默者,当自身利益受到侵害时,才有可能通过网络参与政策的讨论和制定。协商必须是民主协商,协商要在决策之前或者决策之中,才能体现出协商民主的实效性。如:目前,很多城市社区建设了网站和数据库,但由于缺乏协商动力,这些网站并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没有开通协商民主功能,反馈的信息难以体现出协商民主的实效性。

达成的共识缺乏约束力。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网络协商民主往往难以达成共识,如协商主体参与能力弱、公共精神缺失等,即使通过审慎考虑达成的共识,如果没有得到党和政府等权威部门的确认,也根本没有约束力,难以发挥相应的作用,这样会影响民众通过网络参与协商的积极性。因此,在社会治理过程中,党和政府必须要利用网络协商,增强协商结构的权威性,高度重视协商民主的作用,及时进行监督执行,才能真正解决矛盾和化解风险。

扩展网络协商民主的措施

拓展民众的话语权,增强协商民主的广度和深度。网络为每一位参与者提供了一个相对平等的对话机会,通过沟通与协商,能够让民众的声音被党和政府听到,增强了协商民主的广度和深度,拓展了民众网络话语权。同时在协商的过程中,还形成了尊重公共利益的社会基础,培养了民众的公共精神,学会了相互理解、尊重,促进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向纵深发展。从长远来看,拓展民众网络话语权,能够使各方正确看待社会不同群体利益的差异性,还能锻炼民众的民主素质,促进理性、公正政治秩序的形成。

增强党和政府的沟通能力,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当前,党和政府需要最大限度地凝聚政治共识,同民众在网络空间中保持有效互动,从“灌输者”向“沟通者”的角色转变,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同时,在国家治理过程中,提升网络沟通能力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在理顺政党、国家与社会关系过程中,通过网络协商民主,可以有效降低公权力运行的成本,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发挥社会力量的能动作用,最终形成多元共治的良好格局。

将网络与实体协商相结合,克服数字鸿沟。互联网时代,信息不仅从公民代表流向普通公众,也从普通公众流向公民代表,因此线下协商与网络协商的结合则成为一个双向过程,能够使普通公众的意见直接流向公民代表,使民众的意见真实地表达出来,激发民众参与协商的热情,克服网络协商存在的数字鸿沟,降低线下协商所必须支付的成本。但目前在实际运行中,这种模式还缺乏促进两者相结合的制度设计。首先,从决策层面看,为了真正做到信息发布、在线服务和互动决策三者的有机结合,就要构建从线上到线下、从协商到决策的无缝对接方案。其次,从协商的层面看,为了避免网络协商出现信息落差、周期较长等缺陷,可以使用网络与实体协商相结合的方式解决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而一些简单的事项无须启动实体协商,可以尝试列出协商事项清单,直接通过网络协商解决。

完善网络协商平台,确保其正常、有效运转。网络空间为协商民主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平台和渠道,离开任何一个方面,都无法确保协商民主正常、有效的运转。首先,网络协商民主的有效扩展,要制定话语规则,通过有序的话语商谈和交锋,在规范的话语规则下才能使网络协商有序开展,最终达成最低限度的共识。其次,现实生活中,各级政府的门户网站和社区网站大多数不具备讨论与协商的功能,只限于回答民众的提问、投诉和建议。但可以通过分析网站后台存储的大数据和网络协商民主,来获悉并解决一些民众高度关注的问题。因此,有效扩展网络协商民主,需要加强网站建设,利用微博、微信等沟通工具,激活协商民主功能,探索应用于网络协商民主的途径和方法,将传统的咨询式网站升级为协商式的网站。

此外,在信息过剩情况下,为了避免出现网络暴力和群体分裂等现象,在网络空间治理中,必须要提升党和政府的舆情监测能力和舆论引导水平,党和政府要善于同社会组织、公民等网络参与主体进行合作,善于通过制定政策和法规体系进行有效的治理,共同维护网络空间的开放性、多元性和自主性。

(作者为广州市社会主义学院副教授)

【参考文献】

①毕宏音:《网络协商民主研究的三维视角》,《天津社会科学》,2017年第9期。

责编/孙娜   美编/于珊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谷漩]
标签: 民主协商   互联网   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