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永恒的世界需要永恒的马克思

核心提示: 在人类浩瀚的文明长空,有许多灿若星辰、英名永恒的人物,而马克思则是其中最耀眼的恒星。马克思倡导和践行的信仰价值、创立和主张的思想观念、创新和阐发的科学理论、开创和实践的壮美事业都是人类不朽的丰碑。永恒的世界、永恒的人类,需要永恒的马克思,需要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

【摘要】在人类浩瀚的文明长空,有许多灿若星辰、英名永恒的人物,而马克思则是其中最耀眼的恒星。马克思倡导和践行的信仰价值、创立和主张的思想观念、创新和阐发的科学理论、开创和实践的壮美事业都是人类不朽的丰碑。永恒的世界、永恒的人类,需要永恒的马克思,需要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

【关键词】马克思 信仰 理论 共产主义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在人类浩瀚的文明长空,有许许多多灿若星辰、英名永恒的人物。他们以超凡的思想、科学的理论,启迪人们的智慧,影响人类社会的进程。毫无疑问,马克思是永恒人物中最耀眼的恒星,其思想理论历久弥新、永久流传,是人类文明殿堂的“普照光”,是时代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在思想迭出、理论频现的当今时代,马克思依然是一座丰碑,人们能够源源不断地从马克思的思想和理论宝库中寻求到解决问题之道和救世良方。随着时光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马克思及其思想理论亦愈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永恒的世界、永恒的人类,需要永恒的马克思。

马克思的永恒,永恒在其倡导和践行的信仰价值

作为利益攸关的命运共同体,作为思想观念的能动创造者,人类必然有其引领时代前行的信仰价值。在人类社会历史中,曾经出现过许多引领时代的信仰价值,例如,中国的“大同”世界、“太平”盛世,西方的“理想国”“乌托邦”“太阳城”“千禧年”等。然而,有哪一种信仰价值似马克思确立的“为人类而工作”的价值追求及“共产主义”信仰那样具有普遍性、真理性和永恒性呢?

马克思中学时期便立志从事服务人类幸福的职业。他在《青年人在选择职业时的思考》中说:“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正是强烈而自觉地追求正义和崇高的人类进步事业的人生志向、为劳动大众的福祉奋斗和为人类解放讴歌的价值追求,成为了马克思创立马克思主义的强劲的精神动力。

我们知道,马克思所倡导和践行的共产主义信仰是理性的信仰,是以科学为基础的、有现实依据的真实信仰,是真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共产主义信仰超越了各民族偶像崇拜的特殊性及差异性,是各民族创造“自由人联合体”的共同价值追求,具有引领时代的信仰规范功能。“为人类而工作”的价值追求更是将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与工人阶级解放胜利的实践活动联系在一起,从而走出了一条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现实道路。由此可见,马克思为工人阶级及其事业讴歌并为之奔走,不是“同情”他们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的艰难处境,更不是高高在上地去“拯救”他们,而是看到了他们与先进生产力的现实联系,看到了他们所承载的改变世界、创造历史的责任和能力,看到了他们的历史责任与人类社会发展逻辑的一致性,看到了他们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实践者,从而生成了“人民情结”。

正是把自己的事业与壮丽的工人阶级解放事业联为一体,与实现共产主义实践运动的伟大结合,使马克思以凡人之躯,尽“圣人”之责,行非凡之事,为人类解放事业作出了完美而彻底的奉献。马克思高尚的人格魅力和不朽的人生价值,使其所倡导及践行的信仰价值,成为了感召和凝聚一切进步力量的旗帜,成为了引领时代、赢得民众、赢得未来的普遍价值,具有穿透历史、超越时空的永恒性。

马克思的永恒,永恒在其创立和主张的思想观念

马克思“为人类而工作”的价值追求和共产主义的信仰,不是“情感的神圣发作”“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等非理性的冲动,而是以理性为基础的,并通过其创立和主张的思想观念彰显出来,有其立意的必然性及合理性。思想是客观存在的属性、本质和规律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形成的观念体系。思想观念以理论为“寓所”,是渗透在理论之中的“主义”。马克思所主张的思想观念即(狭义的)马克思主义。(狭义的)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和不断丰富发展的、关于世界存在本质和演化规律的科学世界观,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根本利益的观念主张和实践的指导思想,是以工人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为价值取向的思想体系,是人类不朽的思想丰碑。

马克思创立和主张的思想观念,摘其要旨,概而论之主要有:关于客观世界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运动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原理;关于人类实践活动及其发展规律的原理;关于人类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演进及其发展规律的原理;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的原理;关于阶级、阶级斗争、阶级分析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原理;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体和历史创造者的原理;关于剩余价值学说和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的原理;关于社会主义历史必然性和工人阶级历史使命的原理;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原理;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原理。这些原理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本质特征和普遍规律,包含着丰富的具体思想观点,形成了“新世界观”的思想体系。马克思的思想真正达到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张载语)的理想境界,与日月同辉,与人类共存。从这个意义上讲,马克思的思想观念是永恒的。

马克思的思想观念有其层次性,如哲学层次的普遍思想,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层次的一般思想。思想观念的层次不同,其持久性也有差异。最抽象、最普遍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具有永恒性;相对于形成的条件而言,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亦有其相对的永恒性。而马克思思想中的个别观点或个别结论,是马克思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当时当地的历史事件、实践问题做出的具体判断和时代回答,随着社会条件的变化和时代实践主题的变换,可能部分正确,亦可能已经过时。因此,马克思所主张的思想观念,并不“句句是真理”,也不是万古不变的教条,而是一定历史时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其“永恒性”亦是相对的。因此,马克思思想观念的永恒性,并不是人类文明的“终结”,亦没有隔阻人类探索真理的前行之路,而是为人类进行更加广阔的求索提供了思想指导。

马克思的永恒,永恒在其创新和阐发的科学理论

马克思“为往圣继绝学”(张载语)。他阅读了浩如烟海的先贤著作,吸收了人类文明成果的精华,坚持问题导向,遵循实践路径,进行艰苦卓绝的理论创新研究,阐发了崭新的科学理论,将学术性、科学性与实践性、革命性完美地结合起来,建构起了时代思想的高地和理论的丰碑,创立和建构起了工人阶级的世界观方法论的概念体系、话语体系和理论体系。

马克思的理论是马克思思想观念的科学表述和理论形态,主要由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等构成,是一座整体性与层次性相统一的、不断创新发展的、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理论大厦。马克思的理论体系准确而全面地表达了马克思的思想。毫不夸张地说,马克思著作等身,许多经典名著都是经典范文。例如,有些论述将哲学的深邃与数学的精致完美统一;有些论述直指要旨,非常彻底;有些论述语言机智幽默、诙谐俏皮,遣词造句规范、典故运用得当,妙语连珠、生动流畅;论、史和方法统一,反思、批判和超越一体……

马克思的理论与任何别的理论的区别不是理论形态是否完备。因为任何庞大完备的体系,只要它是封闭的那就是渺小的,相对于无限广袤的世界和无限发展的未来,它就是微不足道和固步自封的。马克思的理论不追求建构庞大、完备而封闭的理论体系,而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实践,敞开胸襟,与时俱进,不断增添新的时代内容。当今时代亦有许多有创新精神的理论家,提出了这“范式”、那“模型”,可能在某些新的具体问题、一般理论方面有所建树、有所创新、有所贡献,甚至可能会“超越”马克思。但是,要真正深刻、彻底而有效地把握事物的根本,还得回到马克思的思想及其理论逻辑。例如,如何认识2007年发端于美国、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人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最后还是回到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才得以根本说明。由此可见,马克思的思想和理论,仍然是当今时代不可逾越的高地。

马克思的永恒,永恒在其开创和实践的壮美事业

马克思的信仰、思想和理论是水乳交融、不可分割、内在关联的统一整体。其中,信仰是蕴涵在思想、浸透于理论之中最根本、最精微的灵魂;思想是信仰的观念体系;理论则是信仰和思想的系统论述。马克思的信仰、思想和理论是观念形态与现实实践的统一,是“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的统一。马克思不仅创建了“新世界观”的信仰、思想和理论,而且还亲自参加工人阶级的实践,变理论的真理力量为变革社会的物质力量。恩格斯说,“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最早的《莱茵报》(1842年),巴黎的《前进报》(1844年),《德意志—布鲁塞尔报》(1847年),《新莱茵报》(1848—1849年),《纽约每日论坛报》(1852—1861年),以及许多富有战斗性的小册子,在巴黎、布鲁塞尔和伦敦各组织中的工作,最后,作为全部活动的顶峰,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马克思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极大地提升了工人阶级坚持解放道路的自觉性。

马克思的信仰、思想和理论及工人阶级的实践活动,开创了壮美的共产主义事业,实际地改变了世界,影响着世界历史的进程。马克思的思想和理论形成于时代的实践需要,在实践中被检验和证明其真理性,指导以工人阶级为代表的实践主体认识世界、改变世界的实践活动,并在新的实践中不断发展,与时俱进。作为工人阶级解放胜利的学说及其理论体系,工人阶级的特性决定了马克思的思想和理论的根本属性。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具有实践性、先进性、革命性和国际性,这就决定了马克思思想和理论的意识形态性和先进性,决定了马克思思想和理论的实践性、科学性、先进性、世界性。因此,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后,能够组织起浩浩荡荡的队伍,开展轰轰烈烈的运动。工人阶级把马克思主义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马克思主义把工人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力量。两个伟大的力量结合了起来,产生了不可抗拒的社会变革力量,以雷霆万钧之力,磅礴于全世界。马克思主义尽管诞生在欧洲,但并不具有狭隘的欧洲意识。它能够超越地理疆域的限制和民族心态的差异,走向世界,成为世界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指导思想。在人类文明历程中,只有马克思的理论而没有第二个理论具备这样“改变世界”的社会功能。

社会主义社会的诞生,足以证明马克思的信仰、思想和理论是能够用实践证明的科学真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打破了资本主义的全球统治,开辟了工人阶级解放胜利的现实道路。现实中的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它与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具有根本性质的一致性。这足以说明马克思开创和实践的共产主义壮美事业不是“渺茫”的,而是必然要实现的,因为她正在实现的过程当中。特别是,现实的社会主义事业正在继续发展,并将更加蓬勃发展、健康发展。这就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一种预示未来的方案,也为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实现不断地提供着充分的现实条件。

马克思开创和实践的共产主义事业,深深地影响着人类世界过去、现在和未来,亦推进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和建设,真正是“为万世开太平”(张载语)。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讲话中指出:“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我们相信,马克思的信仰、思想、理论及事业,能够赢得“寰球同此凉热”的永恒的太平世界!

(作者为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武汉晴川学院教授)

【注:本文系湖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应用技术型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创新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7ZD039)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

②顾海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课程建设的新境域》,《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年第11期。

责编/温祖俊   美编/杨玲玲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谷漩]
标签: 马克思   信仰   共产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