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国企业该怎么做?日前,在“2018年全国企业家活动日暨中国企业家年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企业家结合自身探索给出了答案。企业家们一致认为,创新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密码,踏踏实实专注实业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基。
创新突围破局
如果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那么创新就是解放生产力的钥匙。
不久前,中国广核集团自主研发的我国首个核级数字仪控系统“和睦系统”投入使用,中国成为继美、法、日后第四个掌握该技术的国家。“和睦系统”所有软件代码、操作系统、通信网络完全自主化,关键工艺自主生产,系统自主集成,真正做到了核电站“神经中枢”掌握在自己手中,不受制于人。
“中广核高度重视核心领域的关键技术研发,取得了丰硕成果,已从核心技术主要依赖进口,发展成为向发达国家出口核电堆型的科技强企。”中国广核集团董事长贺禹在谈及创新时说。
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也认为,唯有创新才能让中国制造在全球市场的博弈中实现从被动到主动的转换。徐和谊透露,北汽集团目前正在加快实施智能化、网联化、轻量化等核心技术的研究建设,由北汽集团牵头申报的首个国家级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已进入全面建设阶段。
企业家们注意到,中国企业正面临着当今新一代科技革命和产业颠覆式的创新带来的巨大挑战以及转型考验,需要看到差距、不懈努力、追赶强者。亨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崔根良说,高质量发展必须突破科技创新的瓶颈,而企业的创新不仅仅是指技术创新,还包括管理创新、业态创新、机制模式创新,更包括协同创新、集成创新等。
专注实体经济
紧跟市场做实业,资源用在刀刃上。在企业家眼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成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另一个重要答案。
供给体系总体质量水平不高、制造业大而不强、关键核心技术与高端装备对外依存度高、企业全球化经营能力不足、国内产品供给和消费需求结构性矛盾突出……对于中国企业面临的问题,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董事长刘明忠没有回避。
刘明忠说,新科技与新模式的爆发正在将我国的经济增长动力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推到创新驱动的位置和阶段。在市场的博弈中,中国企业唯有瞄准实业兴国这一方向,坚持发展实体经济,坚持不断创新转型,提升供给体系质量,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理想。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会长王忠禹指出,针对当前经济中存在着供需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特别是产品与服务滞后于消费结构变化和消费需求加快升级的情况,企业要推动供给逐步转向适应需求变化的中高端产品上来。只有减少无效供给,才能把宝贵的资源转移出来,创造新的生产力。
“今年,我们将完成31户僵尸企业、特困企业的退出和改革脱困。减少40个法人企业,清理一批探矿无望、资源潜力差、安全环保隐患大的探矿型企业和长期不分红的参股企业,推进‘三供一业’(供水、供电、供热和物业管理)分离移交工作,实现轻装上阵。”中国黄金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冰透露。
加强公司治理
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如何在经营、管理、选人用人等公司治理这一基础制度层面练好内功,同样引人关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员王晓明表示,移动互联、物联网、自动驾驶汽车等技术已经进入到成本降低和应用推广的阶段,正在带来工业生产方式、产业发展形态、企业组织分工、人才知识结构和竞争要素的趋势性变化。目前,全球主要国家都在积极围绕制造业进行部署,竞争日益激烈。在这样的竞争中,国家之间、地区之间,都把人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性资源。
江苏扬子江船业集团董事长任元林颇有心得。任元林表示,扬子江船业之所以能在国际航运业低迷时期依然取得较好成绩,企业经营机制特别是人才队伍建设功不可没。“企业活力在机制。作为中国第一家改制的国有船厂,我们没有采用全部和大部分股权给主要经营者的做法,而是使用了经营层以上持股的模式,集团现有超过1/3的员工享有股权激励。骨干员工既是企业创造者,又是企业的分享者。”他说。
谋求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企业家精神。南京钢铁集团党委书记陶魄表示,企业家精神本指个人精神,但今天要强调它是企业的团队精神,“逐步把企业家精神转换成企业文化和软实力,这样才是最持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