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1月,年仅15岁的习近平来到陕西省延川县梁家河大队插队落户,整整七年间,他凭借实干的双手,沾满泥土的双脚,闯过了“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干到了百姓眼里,走到了群众心里。四十九年后的今天,习总书记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作出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大决策,吹响了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执政能力建设的“集结号”,打响了深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攻坚战”,自然资源部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应势而生、顺势而为、乘势而上。
改革大潮洪波涌,党建春天马蹄急,自然资源部的党务干部,作为创业的“第一代”、接跑的“第一棒”,身处深化改革的大局,面对伟大工程的大势,更应该自觉联系实际、联系自己、联系问题、联系工作,发挥政治站位较高、党性意识较好、大局观念较强的优势,学习习总书记在梁家河攻克“四关”的勇气和定力,紧跟大局、把握大势,听令景从、坚决落实,走在改革的前列,站在时代的排头,过好改革关、担当创业责。
过好“学习关”。《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里多处提到习近平在梁家河“插队”期间学习的“痴迷”,知青戴明回忆说:“一个十五六岁的小伙子,同龄人都跑出去玩耍,他还能饿着肚子坐得住,能塌下心来看书、阅读、思考,这确实需要一定的定力,需要有很强的求知欲和上进心。”当前,自然资源部作为重构的“超级部”,机构的精简整合、职能的优化设计,必然是跨领域、隔行业、分类别,尤如麻中取绳、海底捞针,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作为其中的一个“党员细胞”,保持定力是拥护改革之基,加强学习是推动深化之要。首先,党务干部需要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上,特别是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管理重要论述》上保持这种“痴迷”和定力,在理论武装中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总书记这个核心,党中央这个权威上来,切实以理论的清醒确保政治的坚定。其次,需要在研学党史、研读党章、研究党务上保持这种“痴迷”和定力,学好党务干部的“看家本领”,以基础牢固、全面过硬的党建助力自然资源管理体系的破和立;以坚强的党性来正确对待机构的撤并降改、个人的进退走转,努力做到岗位有变事业心不变,机构精简责任心不减。再有,党务干部也需要在学习业务,尤其要在学习如何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如何统一行使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如何进行生态保护修复等业务上有这种“痴迷”和定力,因为“自然资源管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讲政治的同时要有很强的专业知识”。党建干部只有跳出党建抓党建,多研国情、多知下情、多懂“行情”,学懂“分权改革、景观管理、社会生态系统”等理论,弄通“自然资源开发、自然资源法学、自然资源经济学”等原理,做实“以党务促业务、以业务固党务”这篇文章,唯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克服党建和业务两张皮的问题,保持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深化发展的良好态势。
过好“插队关”。“插队”在19世纪60年代是个“时代热词”,本质上是想在“农村的广阔天地”里促进知识青年理论和实践的大融合、思想和作风的大锤炼。习总书记“插队”的梁家河村是相对物质条件最差、最落后的一个“点”,但就是在那种艰苦条件下,他不怨天不尤人、不放弃不抛弃,培养出了“与老百姓一块苦、一块过、一块干”的深厚感情,历练出了“说话有条理,办事有道理”的实干能力,磨砺出了“要尽心尽力为父老乡亲做事”的远大志向。当前的改革是现实的,离我们并不遥远,也许编制的减少需要党务干部坐坐“冷板凳”,职能的归并需要党务干部受受“小委屈”,岗位的变换需要党务干部迈迈“新征途”;当前的改革也是具体的,机构重构要求党务干部“思想插队”,职能重塑也要求党务干部“党性提纯”,面对这样的形势,党务干部需要拿出坚强的党性,相信组织会根据工作需要和个人特长通盘考虑、妥善安排,并服从安排、接受考验。不得不说,适应新环境、履行新使命、理顺新职能始终都不是一个轻松的事儿,但是,北方农村有句老话“老鼠拉木钎——大头在后”,党务干部能不能在这次改革中守正归零的心态、拿出“答卷”的劲头、厚积赶考的能力,是过好这个“插队关”的关键所在。只要我们爬过这个坡、登上这个顶,那么我们跟党走的境界、强党建的热情、抓党务的能力,都会如同雨后春笋一般,积累出蓬勃的后劲,焕发出时代的光彩。
过好“融合关”。知青刚到梁家河后队的时候,正好碰到梁家河村党支部书记张贵林的母亲过世,跟着习近平的雷平生在旁边看到了这样一幕:“近平进到窑洞以后,面向炕上老人的遗体恭恭敬敬地鞠了几个躬。”这个细节是一个新人承继传统、尊重前辈的德行体现,是一个新人谦虚敬人、积极融入的品质彰显。这种品性的光辉是习总书记很快成为梁家河人点赞的“好后生”,很快成为梁家河人嘴里说的“自家人”的重要原因。陆昊部长多次强调:“自然资源部不是‘改头换面’而是‘脱胎换骨’,不是8个部门的‘由表及里’,而是山水林田湖草的‘由形入神’”。这种“换骨”和“入神”需要每一个党务干部处理好连续、稳定、转换、创新的关系,这就要我们做好“三个小”,即做好小学生,积极求教新业务,经常请教新情况,善于讨教新方法;做好小事情,重组阶段工作容易“撞车”、统筹容易“追尾”,党建干部需要乐于承担琐事,甘于做好小事,敢于扛起急事,做好“救火员”、当好“急先锋”;做好小细节,以“进了一家门、就是一家人”的情怀,传承各重构单位的优良传统,尊重各重构单位的领导前辈,珍惜创业缘分;以“荣辱与共、顾全大局”的站位,全力支持配合,主动补台补位;以“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胸怀,充分理解包容不同单位、不同个人的习惯、模式、作风,给予同事“初始磨合”的时间,致力成为融洽关系的润滑剂,顺畅体制的粘合剂,强部兴业的助推剂。
过好“实干关”。1974年12月,习近平一行7人去四川学习办沼气,“每看到一个沼气池,不只是外边看看、拿手电照照里面就完了,都要搭上梯子下去的”,当时的四川沼气办的同志说:“你们一待就是40多天,要求参观各式各样的,各种条件下的沼气池怎么建的都要看到,各种类别都要学到”。这种“都要看”“都要学”“搭上梯子下去”的作风贯穿了习总书记宁德布政摆脱贫困,浙江施政走在前列,福建主政干在实处的每一个脚印里。党务干部担负的是塑灵魂、固思想、定人心的神圣使命,在这场系统、整体、重构相结合的深化改革中,需要我们踏踏实实的“都要看”“都要学”“搭上梯子下去”,这样才能迈好心步伐、踏上新征程、跟上新时代。需要我们联系工作干,以自然资源部的职能使命为着眼点,勇闯新领域、研究新情况、直面新问题;以自然资源部的发展稳定为落脚点,守好新规章、落实新制度、保持新秩序。需要我们联系问题干,针对自然资源部的党建课题、党务难题、党员问题,积极调研、全面摸底,前瞻设计党建格局、细致了解党务现状、积极解决党员困难。需要我们联系自己干,党的建设是“固本工程”、“细胞工程”,党务干事是横跨党组织和群众的桥梁,是打通党建“最后一公里”的尖兵,需要我们以“不知道将来要去哪,但知道今天该干什么”的心态,在起跑线上就铆足劲儿,拼命跑好“第一棒”,做到“初始即严、一严到底”,以起步就要领跑,领跑就要领先的紧迫感,为新单位新格局新气象打下坚实的政治思想基础。
改革大业紧锣密鼓,干事创业时不我待。习总书记说:“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大有学问的地方。”每个党务干部的内心深处都应该有一个这样的梁家河,在这条河里,我们应该学习那个身处逆境还不忘读书的习近平;应该学习那个吃不饱饭,还带领乡亲们打淤地坝、建沼气池、修梯田的习近平;应该学习那个“干活从不撒尖儿”“架子车拉得好”的习近平;应该学习那个“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的习近平,主动防止一些认为改革是“上层”的事儿,自己位置低横竖没啥事儿;认为改革是“敏感”的事儿,宁可不干事也不能出啥事儿;认为改革是“业务”的事儿,闷头干党务不管其他事儿;甚至认为改革是“沾光”的事儿,浑水摸个鱼不会有啥事儿等错误认识,多担当少担心、有作为守岗位,始终把心思用在事业上,把身子铆在党务上,用自身的良好素质仰望梁家河、过好改革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