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论断,解决的是把发展作为兴国富民的第一要务问题,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迅速壮大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与思想指引,那么“以人民为中心”的论断,则是对盲目追求经济增长而破坏环境、忽视人民获得感等偏差的纠正,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路径建立了新的航标灯塔和价值遵循。
●如果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决的是发展动力和物质基础问题,那么,“以人民为中心”解决的则是发展目的和价值指引问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揭示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基本原理。如果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主要体现的是发展生产力的需求,那么“以人民为中心”,则更多地表现为理顺生产关系的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顺应时代和实践发展的新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鲜明提出要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引领我国发展全局发生历史性变革。对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一书指出:“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深化拓展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发展理念传承党的发展理论,根据形势新变化、实践新要求、人民新期待,进一步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维度,赋予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更加鲜明的目标指向,科学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问题,阐明了当前与长远、公平与效率、政府与市场、对内与对外、人与自然等重大关系,标志着我们党发展理论达到新高度。”
改革开放之初提出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十八大以来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在不同发展阶段提出的重要思想指引,既各有侧重,又紧密关联;既一脉相承,又递进发展并互为因果。认识和体会其深刻内涵及辩证关系,不仅有助于把握改革开放4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演进历程,也有助于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特色。
新发展理念赋予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更加鲜明的目标指向
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华彩乐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取得的成就,无疑是其中最激昂、最动人的旋律。197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仅为3679亿元,至2017年已高达82.7万亿元,占世界经济比重从当年的1.8%提高到如今的15%,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如今的中国,不仅经济总量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2位,而且人民群众正在整体迈入比较殷实的全面小康社会。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工作方针,一方面在实践中有力推动经济风驰电掣般发展,使中国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另一方面也在全国上下形成了“发展是硬道理”的观念,为中国在任何情况下坚定不移用发展来解决矛盾和问题提供了可贵的思想共识。
然而,在中国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之时,反观我们一路高歌、坚毅前行的旅程,不难发现也留下一些犹疑、凌乱,甚至冲击生态红线等的脚印。
我们曾经片面地唯“GDP”论英雄,一味追求经济的高速增长,出现粗放式、拔苗助长式、竭泽而渔式发展,不惜破坏和牺牲生态环境,浪费和污染人类须臾不能离开的水、土地和空气。我们不少企业曾盲目追求数量与规模,而忽视更加重要的质量与效益;有些企业甚至信奉不讲规矩的野蛮发展方式,为了发展而不择手段地谋取不当利润,不惜以次充好、以假乱真,乃至假冒伪劣横行,坑蒙拐骗屡见不鲜。我们的经济发展曾一度每年以百分之十几的高速度递增,财政收入每年以百分之二十几的高速度增长,但用于劳动者收入分配的部分却远远低于这个水准,更没有保持同步增长。如此等等,无不提醒我们必须转变发展思路和方式,实现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正是看到这一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成果和发展理念,进一步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来的。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还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要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部署经济工作、制定经济政策、推动经济发展都要牢牢坚持这个根本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