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增强文化软实力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国政府需秉承创新理念,树立全新的资源和制度理念,同时,需要从理念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品牌创新四大路径出发,从传统文化中寻求养分,营造良好制度环境,借助互联网时代的高新技术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进程,打造文创品牌,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 创新发展 文化产业 【中图分类号】C911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软实力是文化自信的来源和基础,也是国与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内容。因此,积极探寻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创新是文化软实力的题中之义
二十世纪末,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首创了“软实力”(Soft Power)概念。一般来说,文化软实力代表的是一种文化创造能力。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综合发展,需要文化软实力为其提供充盈的精神力量和内涵引导,借以提升国家形象、增加民族凝聚力和激发文化源源不绝的创新力。当前,在数字化技术不断引领时代发展的背景下,每个国家和地区都面临着社会变革、产业转型、文化变迁等多种复杂交织的重大现实问题,传统产业开始朝着生态型、知识型、科技型发展,城镇化进程已经转向绿色型、智慧型、集约型发展。“制度变革、结构优化和要素升级”成为了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三大动力,这三大动力未来将集中体现为文化的创造能力(主要是指科技的研发能力、成果和信息的转化能力、全球服务的能力以及美好生活的创造能力)。由此可见,文化的创造能力是当今世界破解转型发展难题的“金钥匙”。
文化软实力的提出预示着传统的实物资源观将会被文化创意资本观所取代,全新的社会资源观念即将形成,而创意思维、文化内涵、制度模式等将成为促进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要素。2001年美国文化艺术中心向白宫提交了一份报告:《艺术、文化与国家对策》,该报告进一步开启了美国对于文化产业的深度思考,引导企业将文化创意作为快速发展的制胜法宝。全新的创意理念、创意群体开始深入美国的各行各业,版权产业成为引领美国GDP增长的重要力量。2012年在电影、音乐、软件等版权产业中,从业人员超过1100万人,占据当年美国全部就业人数的8%,核心文化创意版权产业增加值超过10000亿美元,占美国名义GDP的6.5%,充分凸显出文化软实力所带来的社会变迁的巨大影响。
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需关注的核心问题
文化软实力代表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文化渲染力和影响力,它不仅能够助力经济的快速发展,还能够让普通民众在寻常的生活中产生自尊感、自豪感和自信心。在文化软实力的发展中,资源因素和制度因素是两个最为关键的核心要素,正确分析处理这二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探寻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实现路径。
一方面,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依赖于我国灿烂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绵延至今的坚实基础,是文化软实力产生的根源所在。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必然需要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创造性地加以学习利用,从中汲取新的力量和自信。在此过程中,既要做好对传统文化的宣传推广和学习,充分利用大众传媒的力量,帮助民众了解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更要努力实现文化资源的产业化运作。文化产业是一种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新兴产业,是致力于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而催生的产业形态,是衡量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指标。文化产业作为未来发展的朝阳产业,拥有巨大的消费市场和发展前景。在“内容为王”的信息化时代,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的内容,将成为保持文化软实力持久生命力的重要筹码。
另一方面,制度创新能够保证文化软实力的长效性。先进制度的建设是文化软实力的核心支撑。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到国企改革政策的确立,从科教兴国战略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成熟,这些符合时代发展所需的制度建设迅速激发了中国人民脱贫致富的创造激情。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已经证明,先进的制度设计与市场价值体系的完美融合,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核心要素。
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主要路径
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是一项纷繁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文化产业的管理提升、文化传播的交流互通、公共文化服务的高效普及等诸多内容。根据当前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现状,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持之以恒地坚持“四个创新”:
第一,坚持理念创新,带动文化资源深度开发。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曾大力推行和倡导“文化自觉”命题,他认为文化是丰富人格魅力,提升人文气息,实现人文关怀的终极力量。因此,针对文化资源开发理念的创新应当成为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首要环节。理念创新的关键在于对资源的重新认知,而资源再认知的关键在于文化创意的融入。资源的深度开发不仅要能够认识现有资源的丰富内涵,还要坚持需求导向,和市场中资本、技术、创意进行有机融合,借助传统文化全面振兴的有利契机,打造精品文创IP(知识产权)。例如地产领域中文旅项目的集中开发、影视行业中精品故事的抢占改编拍摄、各地博物馆展开的文创开发等都体现了文创IP对于产业升级转型的重要价值和推动作用。
第二,坚持制度创新,引领社会各方参与软实力建设。制度经济学表明,经济实现增长主要是依靠制度因素,技术、专业分工等仅仅是经济增长的表现。因此,要提升文化软实力制度创新迫在眉睫。坚持制度创新,一方面,要改革现有的公共文化事业和服务体系,加强政府宏观引导力度,在文化事业发展中发挥市场主体的积极作用,借鉴国外优秀的发展政策,采用政府购买等多种形式,实现普惠式文化服务的全覆盖和全员参与。另一方面,要大力扶植文化企业发展,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机制、激励机制等。运转良好的帮扶管控政策能够减少交易成本,提升劳动效率,激发企业积极性。对于企业而言,也要努力在实践中摸索更新企业自身制度。企业的科技研发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上市管理制度等都会对企业的商业运行模式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总的来说,制度创新能够保障社会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经济持续增长提供稳定而有利的环境。
第三,坚持技术创新,助力文化产业实现跨界升级。技术创新是文化软实力提升的持续保障。《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作者克劳斯·施瓦布认为未来的工业革命正汹涌而至,其最为重要的表现就是技术驱动平台的兴起。目前出现的“共享经济”“互联网+”“AR+”等都属于技术搭建的跨界发展平台,信息经济和内容经济的兴起,也带来了“文化+”概念。文化产业作为彰显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构成,要充分抓住并利用好前景广阔的三大技术变革(互联网革命、智能制造和大数据运算),实现自身的跨越式发展。
第四,坚持品牌创新,发挥文化品牌的传播力量。文化软实力也体现在文化品牌的打造和宣传上。著名的营销学者凯文·凯勒认为品牌是商品属性、名称、包装、价格、广告形式的整合。美国在全世界推行的“硅谷芯片、麦当劳薯片和好莱坞大片”,就是美国的文化品牌宣传,是美国文化软实力的表现。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要从文化与品牌本身的融合过程中谋求发展,要支持本土原创品牌的孵化并做好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对于已经形成一定影响力的文化品牌,要充分发挥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加品牌附加值和国际影响力。
(作者分别为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①刘阳:《“软力量”研究综述》,《学术交流》,2009年第12期。
②王国华:《文化产业发展与社会价值取向》,《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3期。
③凯文·凯勒著,吴水龙、何云译:《战略品牌管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
责编/陈楠 潘丽莉 美编/宋扬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