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内在关联

核心提示: 国家治理现代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是相辅相成、共生发展的关系。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发挥多重功能。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也应当蕴涵于国家治理现代化整个进程,需要与政府日常工作、社会治理及终身教育体系相结合,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效果。

【摘要】国家治理现代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是相辅相成、共生发展的关系。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发挥多重功能。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也应当蕴涵于国家治理现代化整个进程,需要与政府日常工作、社会治理及终身教育体系相结合,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效果。

【关键词】国家治理现代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价值取向,也是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要义,更是确立文化自信的基础。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工作,进一步提升两者之间的契合度,对于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大有裨益。

国家治理现代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

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容之一,同时还为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支撑,两者是共生发展,不可分离的。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培训班开班仪式上强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

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治理不同于管理,治理是一个更为广泛的概念,包含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的整合。从这个意义上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文化的一部分,是一种主流意识形态。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培育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题中之义。

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思想保障与方向指引。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必须要保证其社会主义方向,这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需要对社会多元文化及价值观进行整合,消弭多元文化及价值观上的分歧,使得各个参与国家治理的主体能够达成思想上的基本共识。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文化发展的引领者,也是社会发展的基本价值规范,凝聚人心、凝聚共识,提升各个主体参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积极性。

再次,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可以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具体路径。通过国家治理及社会治理能力的提升来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培育过程,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物质、方法、路径等方面的保障,这样能够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效果,有助于其在实践中的践行。因此,从整体上看,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相互依存的。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野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功能

价值导向功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推进指明了方向,能够保证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不偏离正确方向。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个复杂体系,从治理主体上看,国家治理现代化追求的是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注重民主协商,注重国家治理的制度化、法治化;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上看,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是要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的外部环境看,国家治理需要要一个稳定、和谐且秩序良好的社会环境。因此,无论是从国家治理现代化运行的过程、目标还是外部支持环境看,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致的,可见两者之间存在内在的吻合性。

凝聚共识功能。今日之中国,是个价值观念多元、利益多元的社会。如果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不能凝聚人们的共识,就必然会影响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尽管政府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主导作用,但也必须要凝聚社会、市场、个体的共识,形成“一股绳”,共同实现治理的目标。由此,在多元价值冲突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为各方达成共识提供指引与依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所倡导的,正是基于个体、市场、社会各方力量在国家治理中的目标,其完全可以成为各方共识的基础,在这种共识的前提下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又快又好的发展。

协调分歧功能。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不仅内容庞杂,而且主体众多,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协调各个主体的利益,提升国家治理的效率,是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正是因为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各个主体的立场是不同的,利益冲突在所难免。要协调政府、市场、社会、个人之间的利益冲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发挥作用。同时,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是个长期过程,在不同的时段有不同的矛盾,政府、市场、社会及个体之间的利益冲突是客观存在的。面对这些冲突与矛盾,可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协调功能,充当这些主体摩擦的“润滑剂”,进而降低摩擦成本,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的效率。

国家治理视野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需要与政府日常工作相结合。第一,各级政府要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教育活动。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取向与每个公职人员的岗位、职能之间的契合点,让其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蕴,进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二,各级政府在决策过程中要体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政府在决策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主导的价值取向,将这种价值取向融入到决策体系中。第三,各级政府应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评断自身工作的尺度与标准。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要把是否贯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作为评价政府部门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指标。第四,各级政府部门应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改进工作作风的指南。各级政府部门应该认真学习与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所蕴含的民主、平等及协商的精神,建立服务型、亲民型政府形象,提升政府在国家治理过程中的亲和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应该与社会治理进程相结合。第一,在全社会构建一个积极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氛围。参与社会治理的各个主体在社会治理进程中应该深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涵,使之成为各个主体参与社会治理的行为规则,提升其在社会治理过程中的指导作用。第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力量的行为规范及价值准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消除各方分歧的基本共识规范,应该发挥其价值凝聚功能,推进各方主体合力的发挥。第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道德建设相结合。道德是社会运行的基本准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社会运行的基本道德规范。在明确其作为基本道德规范的立场上,社会道德建设需要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把握好建设的方向及内容,进而更好地凝聚社会共识,为社会治理及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精神支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应该纳入终身教育体系。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需要与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体系相结合。学校教育体系是终身教育体系的基础部分,在国民教育序列的各个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成为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及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指针,进而保证学校育人与社会育人的统一。第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到非正规教育体系中。非正规教育体系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终身教育体系的主干部分。非正规教育体系是校外教育体系,通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工作,可以提升社会个体在工作过程中的自觉履行意识,可以更好地将其内化为自身的行动力。第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需要与现代远程教育技术相结合。通过远程教育技术手段,可以更好地向全社会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提升其培育的实效。

(作者为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讲师)

【注:本文系2017年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中西文化对比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研究”(项目编号:2017BKS029)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姜华:《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探析》,《理论观察》,2013年第8期。

责编/宋睿宸    美编/王梦雅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孙娜]
标签: 价值观   内在   关联   现代化   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