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这项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因此,党和国家工作的形势越复杂、任务越艰巨,就越要认识到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就越要筑牢思想防线,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一些错误思潮和言论被有力驳倒
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加强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深度研究,加强对多元社会思潮形成的历史根据、社会根据及同西方社会思潮渊源关系的深度分析,对错误社会思潮及其错误观点及时进行辨析和批驳,帮助广大人民群众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
为此,学术界主要就以下七种错误思潮,有针对性地展开分析和批判。第一,鼓吹西方所谓宪政民主,企图瓦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第二,鼓吹西方所谓普世价值,企图扰乱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理论基础;第三,宣扬西方的所谓公民社会,企图削弱党执政的社会基础;第四,宣传新自由主义的主张,企图削弱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第五,宣传西方所谓新闻自由,反对党和政府监管媒体;第六,宣传历史虚无主义,企图否定或抹黑党和国家的光辉历史;第七,质疑改革开放,认为党领导的改革开放“过头了”或者“还不够”。这些错误思潮以“系统性”“理论性”特点进行伪装,戴上学术研究的面具,经过各种精心“包装”,很容易欺骗和迷惑群众,搞乱人们的思想。在这些事关党、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大是大非问题上,学术界敢于发声亮剑,确保马克思主义在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宣传部门和学术界共同参与的这一项工作,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加鲜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深入人心”。并且,在“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部分强调,“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坚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
要以新思想为指导,时刻保持理论上的清醒和政治上的坚定
党的十九大报告不仅强调“破”,而且也主张“立”。学界在研读十九大报告、学习十九大精神的过程中,深刻认识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大家一致认为,“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相辅相成,一个是理论层面的回答,即我们要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一个是实践层面的回答,即我们要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回答“怎么办”的问题。两者在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上是一致的,不能将其割裂开来,只有统一学习、统一把握、统一贯彻,才能更好地推动党和国家事业打开新局面、开辟新境界。
与此同时,学术界也自觉以“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作为检验理论研究中大是大非问题的重要标尺。大家一致认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意识形态工作仍然繁重而艰巨,决不允许存在消极懈怠、麻痹大意的思想和行为。尤其是当前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让一些西方势力看到意识形态渗透“新的希望”,他们通过对各种错误的社会思潮进行包装演绎,不断推出各式“变种”,蓄意诋毁、攻击、唱衰我国的历史、领袖、英雄、军队、文化、制度、道路等,妄图制造思想混乱,扰乱社会共识。因此,全党全国人民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以“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为指引,时刻保持理论上的清醒和政治上的坚定。
正确区分和对待政治原则、思想认识和学术观点问题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意识形态工作还存在一个重要难题,即如何正确区分和对待政治原则、思想认识和学术观点问题。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针对意识形态工作提出的一项任务要求。学界多数专家认为,我们不仅要分析这三个问题的各自特点和不同表现形式,采取不同的应对方针,而且还要清醒地认识到,其中任何一个问题,在不同环境中,都有可能会转化为其他方面的问题。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对这三者还需发展地看、辩证地看。
在意识形态中,思想认识问题最为常见,也最为复杂。思想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有先进的,也有落后的;有简单的,也有复杂的,涵盖工作、生活、学习和社会交往等各个方面的问题。同时,人的思想认识会随着客观环境变化而变化,处于不同利益视角的人,也会不可避免地产生不同的思想认识。学界一致认为,针对一些存在思想认识问题的人,要坚持正面宣传教育,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积极帮助人们答疑解惑,疏导社会不良情绪,形成良好社会心态。部分学者提出,对人民群众思想认识中的错误观点,甚至比较严重的错误观点,一般也应采取“和风细雨、心平气和、以理服人”的方法,进行不直接涉及个人的原则性批评,以帮助他们澄清是非。
思想认识问题如果日积月累,并向系统化、理论化方向发展,就会演化为学术观点问题。所谓学术观点,主要指的是在科学文化研究中形成的、不违反政治原则的具体的思想观点。对于学术研究,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鼓励开展平等、健康、充分的对话与交流,活跃学术空气。学界一致认为,要坚持和发扬学术民主,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提倡不同学术观点、不同风格学派相互切磋、平等讨论,进一步促进学术的创新和发展。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既不能把一般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也不要把理论是非与政治立场相混淆。应该说,一般学术问题的研究和讨论没有禁区,即便是政治原则和政策问题,也应当在一定范围内,采取适当方式研究探讨,以发展和完善我们党治国理政的理论体系,为党和国家的科学决策提供借鉴。至于在学术研究中出现的思想认识问题,我们更要以开放的心态积极应对,以澄清思想、团结同志为目的。
思想认识或学术观点,如果反映于政治层面,表现出对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背离或反动,在这种情况下,它们都会演化为政治原则问题。比如,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一些利益暂时受损的社会成员,有时可能会以过激的意识形态口号,来争取社会公众的舆论支持,但倘若它构成对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威胁挑战,就会触及到政治原则问题。在学术研究中也有类似的情况。比如,对文学艺术的研究和讨论,这是一个学术问题,但倘若由此走向否定党的领导,否定文艺的社会主义方向,甚至利用文艺进行颠覆国家政权的舆论煽动行为,这就超出了学术研究的范围,问题本身的性质也随之发生变化。
在政治原则问题上,我们要敢于站在风口浪尖上进行斗争,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在事关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必须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帮助干部群众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
【注:本文系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师范大学)研究课题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新华网,2017年10月27日。
责编/赵橙涔 美编/杨玲玲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