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英国两大政党在欧洲问题上的内部纷争

【摘要】英国脱欧公投对英国两大政党来说具有不同的涵义。英国保守党未能实现对撒切尔主义政策理念的超越,导致党的政策理念与欧洲一体化进程产生不可调和的冲突,使党内疑欧主义盛行,最终只能通过脱欧公投解决分歧,这与工党党内所体现的草根反对精英的情绪有着根本性的差别。英国脱欧公投所反映的问题,既有英国长期实行撒切尔主义导致社会分化的原因,也有两党长期缺乏理论创新难以提出有效的政策主张的因素。

【关键词】脱欧公投  疑欧主义  撒切尔主义  第三条道路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脱欧公投:保守党内政治斗争的结果

由于历史和文化等方面的因素,英国一直认为自己有别于欧洲大陆国家,对英国与欧洲的关系一直怀有各种复杂的想法,导致其在欧盟的前身欧共体成立时并没有参与。在欧共体得到较为充分发展的情况下,才现实主义地申请加入欧共体。英国是在保守党执政时期于1973年加入欧共体,而最终也是由保守党推动完成了脱欧公投,这只能说明在与欧洲的关系上,保守党内部斗争的复杂与多变。

现代政党一般是围绕经济和社会政策来展开竞争的,而欧洲一体化问题主要涉及主权问题,所以欧洲各国政党内部很难达成一致,往往在这一问题上充满内部分歧。英国在欧洲一体化问题上的第一次公投发生在工党上台之后的1975年,其实是为了弥合工党内部在与欧共体关系上的分歧,时任保守党领袖撒切尔夫人则为使英国留在欧共体而摇旗呐喊。保守党重新上台后,撒切尔夫人在与欧洲发展关系过程中越来越持疑欧主义立场,她最为著名的一句话就是“把我们的钱要回来”,迫使欧共体在预算问题上向英国作出让步,她还在欧共体的表决制度、社会政策等领域持强烈的反欧立场。撒切尔夫人的疑欧主义立场在保守党内部引起亲欧派的强烈反对,并逐渐失去了他们的支持。1989年10月,她的财政大臣尼格尔·劳森辞职,很大程度上是在英国是否加入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问题上与她发生了严重分歧。1990年,她的亲密战友前财政大臣、在任外交大臣杰弗里·豪辞职,豪在下院发表的辞职讲话中,一向温和的他以激烈的言辞指责了撒切尔夫人越来越强烈的敌视欧洲的立场,认为撒切尔夫人的欧洲政策危及保守党和英国的未来。党内在欧洲问题上的严重分歧是导致撒切尔夫人最后辞职的原因之一。

梅杰继任首相后力图从撒切尔夫人疑欧主义立场上后退,但同样受到党内强烈的批评。不同的是,如果说党内对撒切尔夫人的批评主要是反对其强烈的疑欧主义,而对梅杰的批评却是因为他疑欧主义态度不够强烈。保守党内部在欧洲问题上的分裂公开化,这也成为1997年保守党在英国大选中失败的原因之一。继任保守党领袖的黑格、史密斯和霍华德都是声名远扬的疑欧主义者,尤其是史密斯,更是有关成立欧盟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坚决反对者。而欧盟在这一时期的每一次发展,都会在保守党内部引起更大的争论,甚至引发党内的分裂和议员的背叛。有些议员加入了立场更为极端、以脱离欧盟为唯一目的的英国独立党,这些成员中例如提特福德、纳普曼、皮尔森、法拉奇、纳特尔等人还先后成为独立党的领袖,而独立党的出现也进一步推动了保守党的疑欧主义情绪的发展。

从逻辑上看,1990年撒切尔夫人的辞职本应该是保守党超越撒切尔主义的时机,但实际上却恰恰相反。在1997年新当选的165名保守党议员中有140人属于疑欧主义者。这种情况在2001年的大选中得到了延续,保守党变得更加右倾,没有实现对撒切尔主义的超越回到中间道路上来。在1992到1997届议会中,约有58%的保守党下院议员属于疑欧派,到了2001年英国大选之后,这一数字变成了令人吃惊的90%。

卡梅伦于2005年当选为英国保守党领袖后,曾试图降低欧洲问题在保守党议事日程上的地位,呼吁党内停止在欧洲问题上的争吵。但由于当时欧洲一体化本身的发展以及保守党内疑欧主义力量的壮大,使卡梅伦的这种尝试最终归于失败。2010年当选的保守党议员中,只有7人是亲欧的,只占到保守党下院议员的2.3%。在这种情况下,亲欧和疑欧的划分在保守党议会党团内部已经过时,现在已经变成了“软疑欧”(实用主义的)和“硬疑欧”之间的分歧。“软疑欧”指的是,并不原则上反对欧洲一体化和欧盟,但是,在具体的政策问题上则可能对欧盟持反对态度。“软疑欧”倾向于支持保留英国的欧盟成员国资格,尽管在或多或少的意义上认为应该就成员国的资格进行重新谈判。“硬疑欧”是指从根本原则上反对欧盟和欧洲一体化,主张放弃欧盟成员国资格。硬疑欧派倾向于认为英国的欧盟成员国资格问题是不可以谈判的,谈判就意味着妥协,也就意味着在某种程度上对主权的背叛,无论能够相应地从英国欧洲伙伴手里得到什么样的让步。

尽管卡梅伦领导下的保守党议会党团中绝大多数是软疑欧派,但硬疑欧派也占到了后座议员的35.4%。更为重要的是,硬疑欧派更加具有组织性,更愿意挑战党的领导人的立场和党的政策。2013年,在党内疑欧主义力量的压力下,卡梅伦被迫宣布,若他能够胜选,将在下一届议会期间就英国的欧盟成员国资格举行全民公决。在2015年英国大选中保守党取得较好的成绩,得以独立组阁。卡梅伦为了兑现脱欧公投的诺言,也做了充分的准备,就英国与欧盟的关系与欧盟进行了谈判,欧盟被迫在多个方面对英国作出让步。有了这些成果,卡梅伦对保持英国与欧盟的关系充满信心,于是宣布举行脱欧公投。

南橘北枳:保守党与工党在脱欧问题上内部纷争的性质差异

保守党内部在脱欧问题上的纷争并不是反精英政治说所能够解释得了的,这种特征恰恰和工党的情况正好相反。通过和工党的比较,我们能够更清楚地认识英国保守党内部纷争的实质。

英国脱欧公投结束之后,工党也立即陷入混乱。工党议会党团指责工党领袖科尔宾在脱欧问题上态度含糊,虚情假意,导致三分之二的工党支持者投票支持英国离开欧盟。随后超过三分之二的影子内阁成员辞职,工党议员发起的对科尔宾不信任动议结果以172:40获得通过,工党被迫启动领袖重新选举议程。科尔宾可谓是孤家寡人。

英国工党领袖科尔宾可称得上是工党内部资深的疑欧派。他坚持“激进社会主义”立场,多次发表疑欧言论,他虽然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当选下院议员,但由于其观点左倾,立场极端而不受党内欢迎,一直被安排为后座议员。工党前领袖布莱尔认为科尔宾的当选可能使工党陷入分裂,2015年卸任的工党领袖米利班德认为,科尔宾关于国有化、退出欧盟、增加富人税等政策主张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被证明是错误的。但这样一个非主流的工党人物却在2015年工党领袖选举中以59.5%的绝对优势意外当选。面对脱欧公投引发的党内危机,科尔宾被迫同意启动党的领袖重选,仍以61.8%的高票重新当选。更重要的是,在科尔宾首次当选后,有超过20万人加入工党,而在脱欧公投之后科尔宾陷入困境之际,更有大批民众加入工党。工党现在拥有50多万党员,为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顶峰。

在英国脱欧引发的乱局中支持科尔宾的中坚力量显然不是党内精英而是普通民众。科尔宾之所以能够赢得民众的支持,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工党亟需政策上的调整。布莱尔的第三条道路吸收了撒切尔主义的新自由主义理念,在社会民主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之间寻求平衡,虽然在经济治理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执政业绩,但工党删除党章中公有制条款、限制公共开支、削减社会福利等做法,延续了撒切尔主义的私有化和自由市场政策,拉大社会贫富差距,疏远了工会团体。在金融危机的打击下,普通民众越来越不满,工党在2010年大选中比2005年减少了400万张基层工人的选票,直接导致工党在大选中失利。科尔宾作为传统左翼力量的代表正好适应工党这种转变的需求,其反对社会不平等、反对财政紧缩的立场,主张国有化、提供公租房、征收富人税、增加社会福利等措施,虽然并不新鲜,但对因长期实行新自由主义而导致贫富差距拉大的普通民众来讲也没有更好的选择。第二,普通党员的选票决定了科尔宾的当选。早期工党领袖是由党的议会党团一人一票秘密选举产生的,但上世纪70年代之后,为顺应民主化的要求,工党对领袖的选举制度进行了改革,逐渐改变了工党上层特别是议会党团决定党的领袖的情况,增加了党的地方领导和工会高层的影响力。2010年米利班德上台后,进一步扩大党内民主,实行了彻底的党员一人一票制,并设置了新的注册支持制度,非工党会员和工会会员登录工党网站注册并交纳一定费用,也有权选举工党领袖。这就极大地增加了普通民众的影响力。科尔宾的当选完全是得益于普通民众的支持。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英国工党的疑欧主义领袖依靠普通的党员当选,在工党高层精英(主要指议会党团)多数背叛的艰难环境下,也恰恰依靠普通的党员支持,才顺利渡过难关。在2017年的英国大选中,尽管工党并不被主流媒体看好,却获得262个席位,比上届增加32个,取得了很好战绩,这也有赖于普通民众的支持。

在与工党的对比中明显看出,保守党在这次英国脱欧公投中完全体现了不同的政党政治特点。如果说对工党来说,脱欧公投体现了草根群众反对精英政治的特征,在保守党党内却并不好做这样的解释。

未来走向:理论创新是关键

战后西方政党政治的一般规律是左右趋同,英国的政党政治也不能例外。战后初期保守党接受了工党主张的凯恩斯主义和社会福利政策,形成了两大政党在主要政策上实现“共识”的局面,保守党因此实现了联续执政13年的局面。在上世纪70年代撒切尔夫人领导的保守党上台执政后,则实行了保守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相结合、被命名为撒切尔主义的政策,布莱尔领导下的工党借鉴撒切尔主义,在理论上超越传统的自由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提出了第三条道路,实现工党向新自由主义的右倾转向,执政后实行了没有撒切尔夫人的撒切尔主义。

英国保守党在撒切尔夫人辞职后一直没有实现理论上的超越。在与欧盟的关系上就表现为党内疑欧主义情绪的不断上升,最终达到难以调和的地步,只能诉诸公投解决问题。保守党内在脱欧问题上的矛盾和分歧,是党的基本政策理念与欧洲一体化的实践出现了不可调和的矛盾的结果。因此对于保守党来说,脱欧公投的结果所体现的并不是草根反对精英政治的问题,而是党的政策理念与欧洲一体化的实践相冲突的问题。

撒切尔主义在英国长期实践的结果是,英国贫富差距的扩大,社会福利的削减和底层民众权益的被压抑和忽视。这集中体现在民众对工党左翼力量的支持上,在对欧政策上则体现为投票支持英国脱离欧盟的行为上。民众对以科尔宾为代表的左翼力量的支持,并不说明工党左翼实现了新的理论创新,他只是简单地背弃了以第三条道路为代表的布莱尔主义,以传统的左翼主张来回应当今社会的需求。群众对工党左翼的支持只能说明两党理论创新的不够。

卡梅伦当选保守党领袖后虽然尝试提出新的理论创新,例如在社会领域吸收了左翼政党的很多政策,主张“富有同情心的保守主义”,但在经济和欧洲问题上“基本仍坚持右翼传统的自由主义和疑欧主义观”,未能使自己区别于撒切尔主义,“直接导致保守党未及时提出能够适应复杂环境的、清晰的、富有逻辑性的政策宣言和政策纲领”。特雷萨·梅疲于应对脱欧公投的结果,也难以提出超越撒切尔主义的政策主张,2017年英国大选中保守党令人失望的表现就是证明。因此,理论创新是当前英国两大政党面临的迫切问题。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教授)

【注: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退欧背景下英国与欧盟关系及其对中国的影响”(项目编号:17JJDGJW013)阶段性研究成果,同时得到中国国家留学基金资助】

【参考文献】

①Tim Bale,The Conservative Party: From Thatcher to Cameron. Cambridge: Polity,2010, pp.68,79.

②Timothy Heppell, “Cameron and Liberal Conservatism: Attitudes within the Parliamentary Conservative Pary and Conservative Ministers”, British Journal of Politics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2013,Vol.15, No.3, p.349.table 4.

③王燕:《英国保守党胜选探源》,《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5年第8期。

④宋雄伟:《英国保守党的意识形态转型》,《学习时报》,2017年3月27日。

责编/潘丽莉    美编/李祥峰

[责任编辑:张蕾]
标签: 欧洲   英国   政党   纷争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