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手段,合理开发利用农村旅游资源已成为地方政府的工作重点。一方面要深入调研农村旅游资源现状,对现阶段农村旅游产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剖析;另一方面应提高农村旅游产业的经济文化效益,凸显地域旅游特色,采用“互联网+农村旅游”模式,为农村旅游产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关键词】农村旅游 乡村振兴 农村经济 产业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农村旅游产业起源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国家旅游产业的发展,截至2018年1月,我国农村旅游景点已达一万三千多个,占据全国旅游景点一半以上。因此,借助农村旅游产业振兴乡村经济不仅具备一定的可行性,同时也具备较高的可操作性。农村旅游富民计划为乡村经济振兴提供新的发展思路,城市经济文化不断输入农村保证了富民兴村的可持续性。农村旅游产业发展属于系统性过程,需要足够的时间和资金支持,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同时切忌操之过急,进而影响产业的可持续生态发展特性。
现阶段农村旅游产业存在的问题
农村旅游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不能够“无缝对接”。农村旅游产业与乡村振兴息息相关,两者的有机结合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旅游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概念提出的时间很短,一些地方政府与农村居民对新概念及其作用理解存在偏差,过于强调旅游产业短期效益,盲目开发农村旅游资源,影响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推广、经营模式落后,新颖宣传技巧缺失,忽视网络平台推广效果,旅游附属产品无法走出农村,旅游纪念品缺乏技术含量,不具备地域特色,单一且简陋。另外,一些农村旅游产业模式以城市旅游为模板,旅游景点丢失“乡味”,无法吸引城市游客。农村居民旅游观念缺失,地域特色推广、营销不到位,缺乏长期旅游规划,旅游附属产业难以开展,影响乡村振兴进程,无法取得预期效果。
农村旅游产业不能够“因地制宜”。农村旅游产业开展以乡村文化、田野地貌、体验农家生活为切入点,注重休闲放松、体验大自然,引导游客感悟农村旅游独特魅力,享受不一样的生活。农村地区旅游资源是多元化的,各有所长。然而,一些地方政府忽视地域特色,盲目开发农村旅游资源,投入大量资金设计商业化、城市化景点,过于追求旅游景观“完美化”,导致农村特色缺失,旅游景观大同小异,游客失去兴趣。政府部门借助旅游产业振兴乡村应着眼于民俗文化,立足于当地地理环境和其它产业,以地域特色为主,发掘农村旅游真实、原生特性,保留原汁原味乡村特点。因地制宜发展农村旅游产业不但可以降低政府资金投入成本,而且会保存农村淳朴文化,提高旅游经济效益,延伸旅游产业生态链。
政府部门与农村居民通力合作,大力发展农村旅游附属产业,凸显地域特色
农村旅游产业作为乡村经济振兴的重要支柱,需要多方协作。因此,在产业链构建过程中政府部门应发挥引导作用,农村居民配合政策方针落实,形成“由上到下”再“由下到上”的复合生态循环产业链。地区旅游局依据当地旅游资源制订合理开发方案,村委会传达资源开发方针,并监督居民落实到位,农村居民积极参与地区旅游发展。另外,政府宣传部门、城建部门、运输部门各司其职,形成集开发、推广、维护于一体的农村旅游产业体系,推动农村旅游产业化发展,加快乡村经济文化振兴进程。
大力发展农村旅游附属产业,形成复合生态循环产业链。仅仅依靠旅游产业产生的经济效益无法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借助旅游产业发展附属产业是农村致富的重要途径。农业作为农村经济支柱产业,要发挥其多元化特性,形成农业、旅游业复合产业,提高农业生产经济效益,实现农业资源多元化利用。农业与旅游业复合产业链形成后,可以与其它产业如运输业、工业、服务业有机融合,以第一产业带动第三产业发展,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做好转型工作,从而凸显地域特色,提高附属产品效益,振兴乡村经济。
确保地区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凸显地域特色。乡村振兴应发掘农村旅游自身价值,进行合理开发利用,以内生力保证经济发展可持续性,仅仅依靠政府“输血”不可行。多元化开发乡村旅游资源发展经济对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实际操作是可行的。但是,一些乡村旅游项目内容单一,旅游衍生品简陋、不具备地区特色,在开发过程中忽视自然环境保护等问题确实存在。乡村旅游如果不能凸显地域特色,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就难以实现乡村经济振兴,难以产生内生力带动经济稳步发展。基于此种情况,乡村旅游产业应建立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发掘农耕文化、休闲娱乐服务、田园生活等旅游潜力,拉动旅游内需,提高地区创新创造能力,建立环保、生态化产业链。农村旅游景点可以以乡村旅游示范性村庄为模板,汲取先进管理经验和服务理念,以点带面,形成农村旅游产业生态圈。
构建农村旅游产业电子商务化推广平台,培养农村旅游产业服务专业人才
“互联网+”模式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力量,农村旅游产业也应借鉴先进模式,构建“互联网+农村旅游”服务推广平台。政府部门需要和农村居民通力合作,通过网络设备“下乡”,帮助居民掌握先进管理、推广手段,使农村旅游资源面向大众,提高农村旅游品牌知名度,做出地区特色。推进乡村旅游、振兴乡村经济应从三方面着手准备:第一,明确村庄责任。通过调研分析特定地区的旅游资源和地理环境,明确地区经济发展切入点,设定农村居民、村庄在农村旅游产业中的角色,分层次、多步骤制定具体任务,根据地区旅游产业发展变化实时调整,确保村庄紧跟旅游产业发展步伐。第二,引进先进管理经验,推广农村旅游产业,实现“引进来,走出去”。要借助互联网平台推广地区旅游资源,引进资金和技术支持,促进社会资源向农村倾斜,推广农村旅游文化、纪念产品进入城市,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农村资源与城市资源平等对接,以内生力促使农村经济振兴道路步入正轨。第三,构建乡村旅游网络体系进行平台营销。在线预订不仅可以推广地区旅游产品品牌,也免除繁琐旅游服务程序,缩短旅游预订时间。农村旅游产业应采取线上线下结合营销模式,拓宽旅游产品销售渠道,多渠道推广地区旅游产业,加深农村与城市交流,促进农村振兴。
要大力培养农村旅游产业服务专业人才。创新型人才作为社会就业市场刚需,可以为农村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提高农村居民创新理念和服务意识,解决农村旅游产业化进程因人才匮乏导致无法形成产业生态链问题。地方政府部门要定期对农村居民、农村旅游部门干部和服务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开拓眼界,学习先进旅游产业管理经验,创新、合理化开发地区旅游资源,拓宽旅游产业业务,更新、补充农村旅游产业服务内容,满足不同阶层游客实际旅游需求,扩大旅游受众覆盖面。
发展农村旅游产业对于乡村振兴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合理开发利用农村旅游资源是目前政府帮助农村致富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应立足于农村旅游开发实际情况,采用多元化方案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提高农村经济效益,优化农村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另外,还应考虑农村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以及运用互联网推广农村旅游资源,形成集开发、推广、保护为一体的产业链。
(作者分别为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江西财经大学副教授)
【参考文献】
①王慧元、孙英杰:《基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视角下对创新农村旅游经济机制研究》,《农业经济》,2014年第7期。
责编/姜成 美编/于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