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人民智库 > 专家观点 > 正文

建一流本科教育还需打通哪些堵点

6月21日,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在四川成都举行,会上提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教育”。这是我国第一次以“本科教育”而不是“本科教学”为名召开的会议,对我国高等教育而言具有风向标和里程碑意义——

建一流本科教育还需打通哪些堵点

光明日报记者 王庆环

“本科教育”与“本科教学”虽只有一字之差,却有着质的差别,将本科人才的培养置于大教育的视野中,才能打通过去存在的一些“堵点”。那么,本科教育要打通哪些“堵点”,才能达成一流呢?

建一流本科教育还需打通哪些堵点 

在北京大学2017年本科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开始前,一名毕业生与同学自拍。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摄

堵点 大学生学业轻松

对策 有效增负,严把出口关

“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不是轻轻松松、玩玩游戏就能实现的。”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如是说。

根据中国大学生学习发展研究和全美大学生学习的数据调查和分析,我国大学课堂的挑战性和美国高校相比有一定的差距,高校还存在一些内容陈旧、轻松易过的“水课”。一位从美国纽约大学交换到北京某一流高校学习的学生对此深有感触,她觉得中国学生都是“学霸”级的,但在学习上并不那么较真儿,“在纽约大学,我们都有一个基本的学术底线,就是决不生产学术垃圾,写出的东西一定是别人没有写过的。但我看到中国的很多大学生在写课程作业时东拼西凑,糊弄了事。而且,我觉得我们上学要比中国学生累多了。”

有人把中学生紧张的学习生活和大学生轻松的生活形象地比喻为“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对中小学生要有效‘减负’,对大学生要合理‘增负’。同时,高校要严把出口关,改变学生轻轻松松就能毕业的情况。”陈宝生说。

目前,我国大学生只要进了大学就等于进了“保险箱”的现状,正在困扰着急欲提高质量的办学者。根据厦门大学教授邬大光研究团队对全国820所高校毕业率和学位授予率的统计,两者分别平均达到了97.75%和96.90%。而美国排在前50名的高校六年毕业率平均有89.7%,而排在51至100名高校六年毕业率平均只有56.2%。虽然美国如此低的毕业率有其自身原因,但轻轻松松毕业在研究者看来正是影响大学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原因。

在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进行一项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比较研究后,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认为,中国学生在大学期间没有提高他们的学术能力或高阶思维能力,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中国大学生只要上了大学几乎都能按时毕业,几乎都能拿到文凭,这使得他们没有动力去努力学习。记者近期采访高校人士时也发现,大学生缺乏“内生动力”是他们当前最头痛的事,而缺乏“内生动力”不仅出现在学业成绩一般的大学生身上,也出现在成绩优秀的大学生身上。

学生的第一任务就是读书学习。据了解,目前一些高校在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合理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扩大课程可选择性,并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兴趣上进行了尝试。同时,高校也在探索如何在学生的学业管理上既有激励也有约束。改变考试评价方式,严格过程考评,通过鼓励学生选学辅修专业、参加行业考试等,让学生把更多的时间花在读书、了解专业、掌握思维方法上,实现更加有效的学习,真正把内涵建设、质量提升体现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果上。在教育部相关政策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高校将围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深化教学改革。

建一流本科教育还需打通哪些堵点 

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自动化专业2014级本科生在上课。新华社记者 王凯摄

堵点 教师评价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

对策 改革评价体系,加大教学权重

“我必须专注于科研,以便在未来几年可以发表更多的文章,否则我将会失去在这所大学的职位。”在采访中,一位中青年教师这样跟记者“吐槽”,他的心态代表了当前许多大学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的学术生存状态,即在大学高度量化的学术锦标赛中生存。

“不是所有能被计算的东西都重要,也不是所有重要的东西都能被计算。”50年前,美国社会学家威廉·卡梅隆就曾批评过度量化对社会科学研究的严重危害,然而,在全球化时代,大学正在经历急剧的变革。在短短的十几年里,全球排名和科研评估已经绞合成势不可当、无处不在的强大体制,系统地控制了各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生态,越来越多的大学正不断沦陷为发表论文尤其是英语论文的量产工厂,教育和社会服务的人文功能日渐异化。我国大学也概莫能外,其中最突出的表现是一些学校在评价教师时,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过度强调教师海外经历、国外期刊论文发表数量等。重科研轻教学的“指挥棒”,影响了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华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研究员陈先哲进行的一项调研显示,在研究型大学,青年教师对科研和教学的投入给出的比例是7:3。

在量化评估的风潮下,如何让最不好量化的教书育人成为引导教师热爱教学、倾心教学、研究教学的“指挥棒”,是高校建设一流本科教育面临的重大挑战。

据了解,目前高校正在大力推动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高层次人才走上本科教学一线,并不断提高教书育人水平,完善教授给本科生上课制度,实现教授全员给本科生上课。与此同时,教育部也在鼓励高校改革评价体系,师德师风作为教师素质评价的第一标准,完善教师分类管理和分类评价办法,明确不同类型教师的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加强对教师育人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评价与考核。加强教育教学业绩考核,在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晋升中施行本科教学工作考评一票否决制。加大对教学业绩突出教师的奖励力度,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绩效考核和津贴分配中把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作为同等重要的依据,对主要从事教学工作人员,提高基础性绩效工资额度,保证合理的工资水平。

“我们对教学工作的要求要硬一点,教学工作达不到平均水平,就不能晋升职称,要真正将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落到实处。”陈宝生说。

建一流本科教育还需打通哪些堵点 

3月10日,江苏省2018年女大学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在南京举行。图为一位女大学生在招聘会上寻找就业岗位。新华社记者 孙参摄

堵点 输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对策 立德树人,课程思政,专业思政

四处张贴着托福、GRE、考研、公务员考试的小广告,是大学校园独特的一景。在图书馆和教室苦读的学子,大多被包围在英语和考研书籍中,习惯了在种种考试和竞赛中比拼的他们,在大学四年中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漂亮的成绩单,以及对自己的就业、考研、出国留学有益的校内外活动中,精心计算着积点分数,只做对自己未来有好处的事。“一旦进入工作岗位,他们便精心计算,只做可能给个人升职带来好处的事,对他人和办公室的公共事务毫不关心。”一位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国企员工告诉记者。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并不是我国的“特产”,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华尔街之狼”们过分贪婪,为追求利润钻制度的空子,而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是毕业于美国常春藤名校的“常春藤的绵羊”。

只顾学生的学业而忽视学生的德行培养无疑是危险的。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本科教育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必须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2018年高校师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结果显示,对大学生思想言行和成长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专业课教师。我国著名高等教育专家潘懋元先生的家庭学术沙龙一直被传为美谈。作为享有盛誉的名导师,潘懋元带的研究生很多,其家庭学术沙龙就是他与学生开展经常性互动与交流的重要途径。沙龙开始于1985年,属于典型的“漫谈式”,既谈学问中的人生,也谈人生中的学问。30多年来,只要不出差,每周六晚潘懋元家里都会上演这样的一幕。漫谈中,一篇篇论文和一个个成果渐渐孵化催生,一个个学科中坚和骨干从这里走出,沙龙带来的师生之间良性互动十分见效。

在大学人才培养中,如何像潘懋元这样守住教书育人的初心,是值得高校和每一个从教者学习的。“加强课程思政、专业思政十分重要,要把它提升到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制度层面来认识。”陈宝生说。对高校而言,要在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大格局过程中,推动全面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对教师而言,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人人讲育人。

堵点 就业和大学专业不对口

对策 深化协同育人,建设一流专业

针对大学生就业状况的调查显示,大学毕业生就业中,将近半数以上的毕业生专业不对口。虽然这种不对口有着非常复杂的原因,但专业所学非所用,对个人和高等教育资源而言,都是巨大的浪费。

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正在引发世界格局的深刻调整,不仅重塑了国家竞争力在全球的位置,重构人们的生活、学习和思维方式,也给高等教育带来巨大的挑战。在陈宝生看来,应对挑战,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对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新要求,高等教育必须在一些领域大胆改革、加快发展,形成领跑示范效应。2017年教育部推出的“新工科”得到了产业界的积极响应和支持,表明政产学研协同育人不仅在理念上得到社会认同,也在实践中愈加深入。据了解,在医生、农林人才、法治人才、新闻传播人才、教师和基础学科拔尖人才的培养上,协同育人在拓围、提质、增量、创新上,采用不同以往的方法、路径、理念和标准,为社会培养所需的一流本科人才。

与此同时,在“双一流”建设的布局中,一流专业建设的重要性愈发突出。对此,陈宝生说:“我们要在‘双一流’建设中加强一流本科教育。学科一流并不代表专业一流。一流大学建设必须聚焦人才培养,建设一流本科教育;一流学科建设必须反哺人才培养,建设一流专业。同时,应用型高校也要加强一流本科教育。”

据了解,下一步教育部将实施一流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即建设1万个国家级一流专业点和1万个省级一流专业点,引领支撑高水平本科教育。

《光明日报》( 2018年06月22日 08版)

[责任编辑:李一丹]
标签: 本科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