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中国海归群体思想观念调查报告(2018)

调查说明

调查时间:2018年5月2日至2018年5月22日。

调查方式:通过互联网问卷调查的形式,面向全国海归群体和社会公众进行调查。

样本构成:样本按调研对象分为海归群体和社会公众,回收海归群体有效调查问卷3411份,回收社会

公众群体有效调查问卷3496份,共计6907份调查问卷。

就受访海归群体而言,从性别上看,男性受访者占67.57%,女性受访者占32.43%;

从年龄上看,20岁及以下的受访者占1.64%,20-25岁的占9.29%,25-30岁的占29.57%,30-35岁的占30.86%,35-40岁的占16.71%,40-45岁的占8.14%,45-50岁的占3.00%,50岁以上的占0.79%;

从学历构成看,高中及以下占6.07%,大学占38.00%,硕士占40.93%,博士占15.00%;

从现居住地看,覆盖了国内一线城市(24.32%)、新一线城市(47.64%)、二线城市(19.1%)、三线城市(6.65%)、四线城市及以下(2.29%);

从回国前的身份看,覆盖了留学生群体(31.47%)、企业或政府驻外工作人员(33.48%)、高校或科研机构工作人员(22.32%)、国外务工人员(11.37%)以及国际组织工作人员(1.36%);

从回国后的工作单位类型看,覆盖了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15.24%)、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32.76%)、国企央企(23.18%)、民企(13.38%)、外企/合资企业(10.16%)、归国创业(3.65%)及其他(1.63%);

从海外学习、生活、工作的地点看,覆盖了北美洲(16.02%)、欧洲(37.41%)、大洋洲(15.45%)、亚洲(17.38%)、非洲(4.72%)、港澳台地区(7.08%)及其他(1.94%)。

同时,受访海归群体的出国时间和归国时间覆盖了从1978年以前至今的超40年的时间。

重要发现

1.接受先进教育方式、学习国外先进知识和技能是海归群体出国发展的主要原因。

2.改革开放40年的蓬勃发展,中国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越来越多海外中国人的突出感受是“被尊重的”,同时,感到“受歧视的”人数明显降低。

3.科技、市场、投资等经济议题和教育、就业、医疗等社会议题是海外中国人最关注的两大国内议题,七成海归受访者认为海外舆论视角多元,丰富了对中国多角度的认识;面对海外针对中国的负面舆论,七成左右海归受访者表示愿意主动引导,激浊扬清。

4.改革开放40年,表达强烈回国意愿的海归受访者人数由七成上升为九成,其中留学生、企业或政府驻外工作人员回国意愿更强烈,拥有硕士、博士学历的留学高层次人才回国意愿更强烈,中国迎来“海归潮”。

5.“国内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就业、投资、创业机会较多”、“家庭因素”和“文化与生活习惯”是海归群体决定回国发展的三个关键因素。

6.约95%的海归群体表示满意回国后的国内发展情况,尤其是经济和政治领域。同时,将近七成的海归群体满意自己回国后的总体发展情况,尤其是职业前景、社会福利和社会地位这三个方面。

7.相对于其他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类、理工科或工程领域、商科或商业领域的海归人才在才能的发挥程度、对政府解决问题的信心、与改革开放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关系上表现更加突出。

8.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海归人才在才能的发挥程度、对政府解决问题的信心、与改革开放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关系上,在改革开放40年的历程中呈显著上升或更紧密的趋势。

9.海归回国创业干事的优势集中体现在自身能力方面,劣势突出反映在回国的适应性方面,海外发展经历对其国内发展的短期作用更明显。

10.超九成海归得到了政府或社会的各项扶持,海归回国创业干事遇到的突出问题是“与国人的思路、沟通交流存在文化冲突”(51.00%),超七成的海归表示相信政府或社会可以有效地处理好目前面临的问题,最希望创造宽容的人才发展环境。

11.海归群体对中国梦和改革开放的认识水平较高,认为海归将在国家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愿意通过自身学习的先进科学技术、对外交流联络、创业等方式参与到中国梦的建设中。大多数公众认同海归群体与改革开放及中国梦具有重要关联,海归受访者和非海归受访者都对国家的未来充满信心。

12.在公众看来,海归群体在“外语好”(57.01%)、“家境条件优越”(51.16%)和“创新意识强”(48.52%)三个方面上给他们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

13.近八成的受访公众觉得海归就业群体比国内就业群体更具有竞争力,并且提升了国内就业市场的人员素质水平。

14.超七成受访公众认为海归群体对我国改革开放40年的贡献程度“比较大”或“非常大”,尤其体现在“对外交流”“科学技术”“企业管理”“创业创新”“招商引资”和“教育培训”等领域。

15.有83.37%的受访公众支持海归群体在国内享受一定的优惠待遇,最期待海归群体能够在未来促进科技成果应用转化、填补行业空白和完成重大颠覆性技术创新。

百余年的留学史是“索我理想之中华”的奋斗史,在中国从封闭到开放、从落后到富强的伟大历史性跨越中,一批又一批的海归人才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进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生力量。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来,国内生产力飞速发展,社会变革翻天覆地,海归人才出国、回国人数急剧增加,大批海归人才投身于改革开放的新格局,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中大展身手,成为党和人民的宝贵财富。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历史节点来看,成就举世瞩目的同时,发展任务更加艰巨,人民对美好生活有了更高的期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也必定充满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强调:“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我们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

为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党的十九大精神,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更好地引导广大留学人员把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统一起来,把自己的梦想融入实现中国梦的壮阔奋斗之中,人民论坛杂志社以“海归中国梦”为主题进行了针对海归群体和社会公众的调查研究。

一、海归的出国初衷

接受先进教育方式、学习国外先进知识和技能是海归群体出国发展的主要原因。伴随改革开放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海归人员打算完成学业或工作后回国发展。

调查结果显示,当问及“您当初选择出国学习或工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时,近八成海归受访者表示选择出国学习或工作的原因是“接受先进的教育方式”(42.78%)和“学习国外先进的知识和技能”(39.56%)。另有31.04%的海归受访者表示出国是为了“增加见识,了解他国文化”,选择“减轻国内升学或就业压力”的海归受访者占30.97%,有21.03%的海归受访者表示是为了“增强职业综合竞争力”而选择出国发展。另外,有部分海归受访者表示出国的原因是“出国积累物质财富”(10.94%)、“国内工作发展的需要”(5.94%)、“计划未来在国外就业或长期居住”(1.50%)。(见图1)从1980年以前到2010年代,选择“接受先进的教育方式”的海归受访者人数从32.14%上升到45.00%,选择“学习国外先进的知识和技能”的人数由33.93%上升到44.00%。(见图2)

1

当问及“您当初出国时,是否打算将来回国发展”时,调查结果表明,从1980年以前到2010年代,出国时“打算完成学业或工作后就回国”的海归人数不断增加,同时“打算留在国外长期工作、生活”和“不确定,打算完成学业或工作后再看情况”的人数不断降低,到2010年代,已有近八成海归受访者表明出国时打算将来回国发展(81.80%),仅有13.30%的海归受访者表示自己打算留在国外发展。(见图3)这一现象与改革开放40年的蓬勃发展密切相关。40年来,中国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政治、社会等各领域发展势头强劲,丰富的机遇和人才政策不断吸引越来越多的海归群体选择回国奋斗,为实现中国梦而奋勇前进。

二、海归在海外的思想和生活状况

1.感受到“被尊重的”和“自豪的”是海归在国外的最突出感受,同时,这些感受在改革开放40年来越来越强烈。六成海归受访者觉得“学习到先进的专业知识,提高了专业技能水平”是在国外期间最大的收获,另外大部分海归受访者认为最大的困难是“文化冲击,难以融入当地文化”、“生活环境(如饮食、气候、作息等)不适应”和“学业或工作压力大”。八成海归群体认为国外生活基本达到甚至超过预期。

当被问及“自己中国人的身份,让您在国外的突出感受”时,超六成海归受访者在国外的突出感受是“被尊重的”(62.88%),超一半的海归受访者在国外的感受是“自豪的”(50.79%),34.05%的海归受访者表示自己在国外感受到的主要情绪是“平静的”。同时,有20.31%的海归受访者认为,作为中国人,在国外感受到的是“受歧视的”。另外,分别有7.22%的海归受访者感到“焦虑的”、2.36%的海归受访者感到“无所谓的”。(见图4)

图4

此外,感受到“被尊重的”海归受访者人数从1980年以前的42.86%上升为2010年代的65.50%,感到“自豪的”人数由48.21%上升为58.25%,感觉“平静的”海归受访者人数从26.79%上升到35.50%,相反,感到“受歧视的”人数则从32.14%下降到11.75%,怀有“焦虑的”情绪的人数从13.39%下降到5.25%。(见图5)这和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进程直接相关,40年以来,开放的国门越开越大,世界更加了解中国,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息息相关,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在海外感受到“被受尊重的”和“自豪的”。

图5

当问及“您在国外求学或工作期间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时,60.03%的海归受访者表示在国外求学或工作期间最大的收获是“学习到先进的专业知识,提高了专业技能水平”,54.23%的海归受访者表示最大的收获是“独立生活和解决问题能力增强”,另外,分别有47.85%和47.50%的海归受访者觉得最大的收获是“外语水平提高,国际交流合作能力增强”和“具有或增长了国际视野,包容反思精神增强”,而认为最大的收获是“积累了物质财富”和“积累了人脉资源和工作经验”的海归受访者分别占14.23%和5.15%。(见图6)

图6

当问及“您在国外求学或工作期间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时,调查结果显示,“文化冲击,难以融入当地文化”(46.28%)、“生活环境(如饮食、气候、作息等)不适应”(46.28%)、“学业或工作压力大”(46.21%)、“经济压力大”(41.70%)受到超四成受访海归群体的认同,觉得“语言交流不畅,课程或工作难消化”的海归受访者占36.05%,23.03%的海归受访者表明“社交网络狭隘,孤独感强烈”是最大的困难,选择“对国外政策不了解,工作、生活、学习有障碍”的海归受访者占20.89%,另外有5.58%的海归受访者觉得最大的困难是“情绪问题,思乡心切”。(见图7)

图7

当问及“海外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状况是否符合自己原本的预期”时,超五成海归受访者认为海外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状况“基本达到自己的预期”,另有39.20%的海归受访者表示海外的生活“超过预期”,只有3.80%的海归受访者表示“未达到自身预期”。(见图8)可见大多数在海外学习或工作的人员都比较满意甚至非常满意自己在国外的生活。

图8

2.科技、市场、投资等经济议题和教育、就业、医疗、养老等社会议题是海归受访者在海外时最关注的两大国内议题。近七成海归受访者表示海外舆论关于中国议题的讨论对自身就国内问题的认识影响巨大。七成海归受访者认为海外舆论视角多元,丰富了对中国多角度的认识。同时,面对海外针对中国的负面舆论,七成左右海归受访者表示愿意主动引导、激浊扬清。

当问及“在国外期间,您更关注海外舆论对于中国的哪些议题的讨论”时,结果显示,“科技、市场、投资等经济议题”是海归群体在国外期间最关注的中国议题(53.93%),50.21%的海归群体表示自己在国外期间最关心中国“教育、就业、医疗、养老等社会议题”,另外分别有39.26%和30.76%的海归群体关注“民主、人权、国家制度等政治议题”和“意识形态、宗教、人文交流等文化议题”,仅有5.37%的海归受访者表示自己关注“资源、环保、生态等环境议题”。(见图9)近年来中国逐渐成为全世界最有力的经济引擎,中国创新、中国技术、中国倡议对世界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并以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取得了卫生、教育、科学和总体生活水平方面的进步,海外中国人看到了中国发展的巨大潜力,期待着个人无限的发展空间。

图9

在不同年代出国的海归群体中,关注“民主、人权、国家制度等政治议题”的海归受访者人数占比由1980年以前的30.36%上升为2010年代的45.00%;在不同年代回国的海归群体中,关注“民主、人权、国家制度等政治议题”的海归受访者人数占比由1980年以前的26.92%上升到2010年代的43.42%,关注“意识形态、宗教、人文交流等文化议题”的海归受访者人数由1980年以前的34.62%下降到2010年代的29.41%。(见图10、11)

图10

当问及“您是如何看待海外舆论对于中国议题的讨论”时,近七成的海归受访者表示海外关于中国议题的讨论影响自己就国内问题的认识,其中,36.55%的受访海归群体表示“影响非常大”,33.48%的受访海归群体表示“影响较大”,19.13%的海归受访者觉得影响一般,另外认为“影响较小”和“没有影响”的分别占7.02%和3.82%。(见图12)

图11 12

长期身处海外的留学、工作人员,容易受到西方主流思想和媒体的耳濡目染,同时与千万里外祖国的思想和舆论产生距离,海外不断更新且多元的思想舆论丰富了海外中国人对国内问题的认知,西方部分先进的科学技术、思维方式以及多元评价等内容,使得海外中国人能够更加客观、理性、创新地看待中国问题,并且汲取西方优秀、积极的舆论内容,为国家问题的解决出谋划策,另外,面对消极的舆论,海归群体能够主动积极引导,向世界弘扬中国理念。

当问及“您是如何看待海外舆论对于中国议题的讨论”时,73.53%的海归受访者赞同海外舆论“视角客观,理性评价中国发展”,海归受访者面对积极与消极并存的海外舆论,认为能够更加理性客观地认识中国。72.17%的海归受访者认同海外舆论对于中国议题的讨论“视角多元,丰富了我对中国问题多角度的认识”,海外各界对于中国现状和发展的观点呈现多样化,大多数海归受访者认为丰富多元的观点能够使海外中国人更全面、系统地了解中国。认同海外舆论“视角独特,发现到了在国内未意识到的角度”的海归受访者占66.52%,67.24%的海归受访者认为海外舆论“视角偏见,与中国真实国情不符”。(见图13)

图13

当问及“在海外生活中,对于关于中国的负面言论,你愿意站出来引导吗”时,从1980年以前到2010年代,海外中国人面对关于中国的负面言论,选择“愿意引导、激浊扬清”的人数占比从47.32%增至76.75%,上升了29.43个百分点。认同“不去管它,与我无关”的人数占比从29.46%到12.50%,下降了16.96个百分点。同时,觉得负面言论“很反感,但不愿给自己惹麻烦”的海归受访者从20.54%下降到9.25%,下降了11.29个百分点。不管哪个年代,几乎都没有海归受访者认为“部分负面言论有道理”。(见图14)

图14

进入新时代的中国正在崛起,世界地位不断提高,中国和中国人也越来越自信,面对负面言论,海外中国人相信祖国的实力,维护祖国信誉的责任感增强,也更加有信心在海外引导负面言论,为国家发声,让世界看到全新的中国。

三、海归回国发展状况调查

1.改革开放40年来,表达强烈回国意愿的海归受访者人数由七成上升到九成,其中留学生、企业或政府驻外工作人员,以及拥有硕博学历的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意愿更强烈。

当问及“对于回国发展,您当时意愿如何”时,从1980年以前到2010年代,表示对于回国发展意愿非常强烈和比较强烈的海归受访者由七成上升为将近九成,尤其是1990年代和2000年代,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创业环境的改善、人才引进政策的支持以及国际人才竞争形势的剧变,回国人数显著增多,中国迎来“人才回流时代”,“海归潮”勃然兴起,海归遍布各行各业,成为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一支生力军。(见图15)另外,在表现有强烈回国意愿的群体中,留学生、企业或政府驻外工作人员占比最高,分别有87.53%和85.26%。(见图16)留学生群体中,拥有硕士和博士学历的海归受访者回国意愿更加强烈,分别占比85.34%和86.19%,拥有硕士和博士学位的留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在国内积累了一定的社会资源,融入国外生活的时间相对较短,由于驻外工作人员在海外时间也相对较短,因此回国意愿强烈。(见图17)

15.16

17

2.海归群体普遍表示回国之后的突出的三个感受是“有优越感的”“受重视的”和“具有外语优势的”。“国内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就业、投资、创业机会较多”“家庭因素”和“文化与生活习惯”是海归群体决定回国发展的三个关键因素。

当问及“作为海归群体的一员,您回国之后的突出感受是什么”时,调查结果显示,海归受访者最突出的三个感受分别是“有优越感的”(47.21%)、“受重视的”(40.69%)和“具有外语优势的”(35.84%)。从1980年以前到2010年代,感到“受重视的”海归受访者占比由30.77%上升到42.86%。相反,感到“焦虑的”海归受访者占比则由15.38%下降到7.28%。同时,感受到“有社会地位的”海归受访者占33.17%,另外有部分海归受访者的突出感受是“焦虑的”(10.59%)、“与没有海归经历的同行能力表现差异不大”(3.08%)、“后悔的”(2.72%)。(见图18、图19)

18

19

当问及“决定您回国发展的关键因素是什么”时,超半数的海归受访者认为“国内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就业、投资、创业机会较多”是其决定回国发展的关键因素。有43.91%的海归受访者表示“家庭因素”是其回国的最主要原因,其中,相对于男性(41.86%),家庭因素对女性海归受访者的影响更大(48.24%)。表明“文化与生活习惯”是回国关键因素的海归受访者占比为36.34%。另外有18.88%的海归受访者表示自己是因为“没有能力留在海外”而选择回国发展。分别有14.09%和8.38%的海归受访者表示回国发展是“受国家针对海归的人才优惠政策吸引”和“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感召”。在学历差异方面,硕士和博士等高知群体选择“受国家针对海归的人才优惠政策吸引”和“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感召”作为回国关键因素的人数最多,分别为31.37%和20.89%。(见图20、图21、图22)

20.21

22

3.约95.00%的海归受访者表示对回国后的国内发展情况“基本达到”,甚至“超过”当初预期,其中,经济和政治两个领域的发展感受最为突出,超过了半数海归受访者的预期。将近七成的海归受访者满意自己回国后的总体发展情况,其中,职业前景的满意度最高。近九成的海归受访者表示未来五年,愿意继续留在国内发展。

当问及“您回国后发展情况,与自己当初的预期是否一致”时,调查结果显示,半数左右的海归受访者认为回国后的发展情况“基本达到当初预期”,42.27%的海归受访者表示“超出当初预期”,认为“未达到当初预期”的海归受访者仅占5.08%。(见图23)

23

我们将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归纳,分为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和生态五类,并按照“未达到预期”“与预期基本一致”“超出预期”三种程度,分别从1分到3分进行赋值评分,根据结果显示,经济发展和政治发展的得分最高(2.42),超过海归受访者的预期,其次为文化发展(2.41)、生态发展(2.39)和社会发展(2.38)。(见图24)在经济发展领域,半数左右的海归受访者表示,回国之后发现“数字经济”和“自主科技创新”的发展“超出预期”,认为“知识产权保护”和“创业环境”的发展“超出预期”的海归受访者占比为46.70%;在社会发展领域,有46.10%的海归受访者觉得“就业环境”“超出预期”,认为“食药安全”“超出预期”的海归受访者占45.50%;在政治发展领域,半成左右的海归受访者表示“人权发展保障”“超出预期”;在文化发展和生态发展领域,有46.80%的海归受访者表示回国之后意识到“文化产品”和“清洁能源”“超出预期”。

24

我们按照“非常不满意”“比较不满意”“一般”“比较满意”“非常满意”五种程度,分别从1分到5分进行赋值评分,统计出海归受访者对自己回国后发展情况的满意度。调查显示,当问及“对于回国后的发展,您对自己的以下状况是否满意”时,将近七成的海归受访者表示对于回国后的总体发展情况感到比较满意或非常满意,总体情况得分为3.99。海归受访者最满意回国后的职业前景(4.06)、社会福利(4.06)、社会地位(4.05)、民主权利(4.05),这几项得分最高。其次是户口解决(4.04)、收入待遇(4.01)和就业/创业环境(3.98)。(见图25)

25

五年的砥砺前行,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面开创新局面,海归群体深刻感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向好变化,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共享经济成为一种新经济形态,就业、创业机会增多,职业前景广阔,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医疗、就业、住房等领域建设稳步推进,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人民的获得感显著增强。

当问及“未来五年,您是否愿意继续留在国内发展”时,结果显示,将近九成的海归受访者表示“未来五年,愿意继续留在国内发展”,只有9.60%的海归受访者对于是否继续留在国内发展表达出“纠结”情绪,另外仅有0.70%的海归受访者表示“不愿意”未来五年继续留在国内发展。(见图26)海归群体作为推动中国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文化交流的使者、政策制定的参与者、创新创业的生力军,在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创造改革开放发展红利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海归群体既是中国梦的积极践行者,也是中国梦实践成果的惠及者,未来中国的发展壮大必然离不开越来越多海归群体的积极奉献。

26

四、海归干事创业状况

1.超八成海归认可在回国创业干事的过程中才能得到了发挥,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海归才能发挥情况高于其他领域(2.67分),外资/合资企业工作的海归才能发挥情况高于其他单位(2.67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海归的才能发挥程度逐年增大,海归群体回国创业干事对国家贡献最大的是“引领中国新兴产业发展,驱动创新发展”。

当问及“在回国创业干事的过程中,您的才能是否得到了有效发挥”时,选择“完全发挥”的占11.63%,“发挥了比较多”的占33.29%,“只发挥了一些”的占38.29%,“完全没有发挥”的占16.79%。(见图27)

27

将海归的才能发挥情况转换成4分制量表(1分表示“完全没有发挥”,2分表示“只发挥了一些”,3分表示“发挥了比较多”,4分表示“完全发挥”)进行交叉分析。结果显示,在不同的国外专业或工作领域,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类”(2.67)、“理工科或工程领域”(2.54)、“商科或商业领域”(2.43)的海归在回国创业干事过程中的才能发挥程度较高,而“社会科学类”(2.22)、“文学或艺术类”(2.26)的海归在回国创业干事过程中的才能发挥程度较低。(见图28)

28

在海归回国后的工作单位性质方面,外资/合资企业(2.67)、回国创业(2.62)及其他(2.43)单位的海归的才能发挥程度较高,而在国企(央企)(2.42)、民营企业(2.34)、政府机关事业单位(2.34)、国内高校科研机构(2.33)工作的海归才能发挥程度较低。(见图29)

在出国年代和回国年代方面,自1980年至今,随着时间的发展,出国/回国的海归的才能发挥程度呈上升趋势,可见,改革开放40年来,国内环境愈加适宜海归人才归国创业干事。(见图30)

当问及“您认为海归群体回国创业干事,对于国家的贡献如何”时,以五点量表测量海归对自己回国创业干事贡献的认可程度,1分为“非常不同意”,2分为“比较不同意”,3分为“一般”,4分为“比较同意”,5分为“非常同意”。结果显示,贡献最大的是“引领中国新兴产业发展,驱动创新发展”(4.12),紧随其后的是“引领高科技创业大潮,塑造创业文化”(4.11)和“培养了一批国际化人才”(4.11),再次分别是“推动中国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4.09)、“带回风险投资机制及现代管理新理念”(4.08)、“积极参政议政,推动民主建设”(4.07)、“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及跨国公司本土化”(4.06)和“成为科教文卫栋梁,推动深化改革”(4.02)。(见图31)

29.30.31

2.海归回国创业干事的优势集中体现在自身能力方面,劣势突出反映在回国的适应性方面,海外发展经历对国内发展的短期作用更明显,海归人才对回国创业干事的诉求以职业发展为核心。

当问及“海归回国创业干事过程中的优势”时,海归群体对自身优势的认可度较高,62.00%的受访者认为是“掌握着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商业模式”,其次是“富于创新精神、充满创业热情”(52.00%),再次是“广阔的国际视野和全球网络”(49.29%)和“学习能力强,具有奋斗精神”(40.07%)。而在资源优势方面,海归群体的认可度较低,认为“更具价值的人脉资源”和“更容易获得外企、海外资源的认可”的仅占23.93%和9.71%。(见图32)

当问及“海归回国创业干事过程中的劣势”时,海归群体反映最为强烈的集中在国内的适应性上,位列前四的分别是“不适应国内人情社会,难以获得发展机会”(61.36%)、“不会与政府打交道,遭遇行政审批阻碍”(57.14%)、“不熟悉国内市场环境,战略制定不当”(44.57%)和“不熟悉国内就业形势和企业需求”(34.79%)。在国内市场方面的困难比较小,仅24.71%和4.64%的受访海归表示“受到不公平竞争的侵犯”和“技术太先进,国内没有市场”。(见图33)

32.33

当问及“在海外学习工作经历对国内发展的作用”时,短期作用更加明显,位列前三的分别是“工作岗位更核心”(56.93%)、“思想更加开放多元”(50.29%)、“待遇更丰厚”(49.57%);而长期作用表现一般,“晋升途径更快捷”(30.79%)、“占据高科技‘顶峰’”(30.21%)、“获得更多企业和资本的青睐”(10.79%)。(见图34)

34

调查显示,在海归人才回国创业干事的诉求中,职业发展的诉求最为核心,排在首位的是“增加收入”(46.64%),其次是“拓展人脉圈”(44.14%),再次是“研判国内大势”(39.14%)、“补充专业知识”(35.93%)和“实现职级晋升”(30.93%)。而生活方面的诉求,包括“解决住房问题”(24.07%)、“改善环境状况”(13.00%)和“解决子女求学等个人生活问题”(4.64%)对海归回国创业干事的影响不大。(见图35)

35

3.超九成海归得到了政府或社会的各项扶持,表示在回国创业干事遇到的突出问题是“与国人的思路、沟通交流存在文化冲突”(51.00%)。超七成的海归表示相信政府或社会可以有效地处理好目前面临的问题,最希望创造宽容的人才发展环境。

当问及“您在回国创业干事过程中,是否得到了政府或社会的扶持”时,结果显示,超九成的海归得到了政府或社会的各类扶持,其中更为突出的是落户、子女入学等家庭生活保障和科研经费奖励。(见图36)

36

当问及“您在回国创业干事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或阻碍”时,首当其冲的是“与国人的思路、沟通交流存在文化冲突”(51.00%),其次是“难以融入国内社会环境和行业现状”(45.93%),再次是“创新环境保护不足,侵权、复制等问题依然存在”(45.07%)、“经济压力大,难以专心从业”(40.64%)。此外,也有少部分受访海归表示“国内发展迅速跟不上时代发展”(26.79%)、“社会公平度低,技术抵不过关系”(16.50%)、“体制机制不顺,阻碍才能发挥”(5.50%)。(见图37)

37

面对回国创业干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阻碍,超七成的海归表示相信政府或社会可以有效地处理好目前面临的问题,其中“充满信心”的占29.64%,“有些信心”的占22.07%,“一般”的占19.65%,仅17.57%和11.07%的受访海归表示“不太有信心”和“完全没有信心”,合计不超过三成。(见图38)

38

将海归对政府或社会的信心转化成5分制量表(1分表示“完全没有信心”,2分表示“不太有信心”,3分表示“一般”,4分表示“有些信心”,5分表示“充满信心”)进行交叉分析。结果显示,在不同的专业和工作领域方面,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类的海归信心最高(3.66),其次是理工科或工程领域(3.62),再次是商科或商业领域(3.42),社会科学类得分最低(3.26)。(见图39)

39

与出国/归国年代进行交叉分析显示,随着国家的发展,出国/归国的海归人才对政府解决问题的信心显著增强。(见图40)

当问及“对于海归人才回国更好地干事、创业,您有什么建议”时,73.14%的受访海归希望“加快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创造宽容的人才发展环境”,64.64%的受访海归希望“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人才选拔与评价体系,优化职业发展环境”,58.21%的受访海归希望“完善就业创业体系建设,畅通海归群体回国发展渠道”,还有17.64%的海归希望“改善生活环境状况,提升国际人才吸引力”。(见图41)

40.41

五、海归群体对改革开放和中国梦的认知状况

1.海归群体对全面深化改革感受最深的是新型政商关系、政府职能转变和简政放权,超七成海归认同改革开放和自身发展有关系,出国/归国越晚的海归与改革开放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关系越紧密。

调查显示,对于全面深化改革,海归群体感受最深刻的三条是“完善权力监督机制的建设营造清亲的政商关系”(67.21%)、“转变政府职能,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切实服务就业创业生活”(66.93%)和“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极大地方便了海归创业就业”(64.00%)。其次是“加大科研支持力度和投入为科研提供有力保障”(51.36%)、“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创造了更好的发展空间”(49.79%)、“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保障了人才流动”(42.86%)和“政府下放权力,充分尊重市场,激发市场活力”(40.79%),感受不太大的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更多机会”(17.07%)。(见图42)

42

当问及“您如何看待改革开放和全面深化改革,与您自身发展的关系”时,超七成的受访海归表示有关系,其中26.21%的海归表示“关系紧密”,25.21%的海归表示“有些关系”,19.50%的海归表示“关系一般”,仅19.29%和9.79%的海归表示“关系不大”和“完全没有关系”,合计不超过三成。(见图43)

将海归和改革开放、全面深化改革的关系转化成5分制量表(1分表示“完全没有关系”,2分表示“关系不大”,3分表示“一般”,4分表示“有些关系”,5分表示“关系紧密”)进行交叉分析。结果显示,在不同的专业和工作领域方面,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类的关系最紧密(3.69),其次是理工科或工程领域(3.51),再次是商科或商业领域(3.40),文学或艺术类得分最低(3.14)。(见图44)

43.44

与出国/归国年代进行交叉分析显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出国/归国越晚的海归与改革开放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关系越紧密。(见图45)

45

2.海归群体对中国梦和改革开放的认识水平较高(4.13分),对国家的发展信心很足,认为海归将在国家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愿意通过自身学习的先进科学技术、对外交流联络、创业等方式参与到中国梦的建设中。

在对海归群体关于中国梦、改革开放的认识方面用5分制量表(1分表示“非常不同意”,2分表示“比较不同意”,3分表示“一般”,4分表示“比较同意”,5分表示“非常同意”)测评显示,海归群体的认识水平整体较高,平均分达4.13。其中,对“我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的认同感最高,为4.19分。对国家发展的信心很足,在“‘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一定会如期实现”(4.17)和“我在国内的生活会越来越好”(4.15)方面得分较高。对海归群体在国家发展中作用的认可度也较高,“海归群体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上具有重要优势”(4.14)和“海归群体是改革开放40年的受益者和践行者”(4.13)方面得分也较高。

此外,海归群体在“在就业市场,相比于国内就业群体,海归就业群体更具有竞争力”(4.12分)“海归群体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道路上可以发挥关键作用”(4.12分)上的得分也较高。同时,受访海归群体对于“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海归群体投身于我国‘两个一百年’的奋斗征程中”(4.09分),“海归群体提升了国内就业市场的人员素质水平”(4.09分),“只有把个人梦想融入中国梦,才能成就大事业”(4.08分)的认可度也较高。(见图46)

46

当问及“您愿意通过何种形式参与到‘中国梦’的建设中”时,排在首位的是“通过自身学习的先进科学技术”(60.14%),其次是“通过对外交流联络”(50.64%),再次是“通过创业”(43.36%),此外,还有表示愿意“通过传播多元文化、管理理念”(38.14%)、“通过资金注入”(24.79%)和“通过公益、扶贫等事业”(11.36%)的。(见图47)

47

六、公众对于海归群体的认知

1.公众普遍认为“外语好”“家境条件优越”和“创新意识强”是海归群体给他们留下的最深刻印象。

在当今中国,达百万之众的海归群体已经遍布全国各地以及各行各业,他们活跃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支生力军。与前人一样,新时代的海归意气风发、朝气蓬勃,怀着满腔热情从国外回到国内,投身于国家建设,在不同岗位上贡献力量,对中国社会形成了很大的影响力,也因此得到了来自社会的认可和尊重。作为新型国际化知识群体,作为兼具创造力和报国志的优秀群体,他们身上的一些特质给社会公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调查显示,问及“海归群体给您留下的最深刻印象”时,受访者选择最多的三个选项依次是“外语好”“家境条件优越”和“创新意识强”,比例分别为57.01%、51.16%和48.52%。除此之外,选择“思维活跃”“干事创业能动性强”“具有奋斗精神”“学习能力强”和“独立性强”的受访者分别占47.16%、39.70%、29.89%、20.31%和13.06%。(见图48)

48

2.超过半数的受访者认为,海归群体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掌握着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商业模式”以及“富于创新精神、充满创业热情”。接近八成的受访公众觉得海归就业群体比国内就业群体更具有竞争力,并且提升了国内就业市场的人员素质水平。

一般而言,海归群体自身具有很多优势,他们在国外学习到先进的知识与理念,熟悉东西方文化、国际惯例和市场规则,拥有先进的管理经验,思考与观察问题具有国际化视角和比较优势,因此能够成为促进国家全面发展以及进一步融入全球化进程的重要力量。国内曾有声音指出海归群体的优势正在消逝,但事实上,由海外经历所带来的一些转变仍是在国内无法获取的,比如海外的资源优势。通过观察新时代的海归群体,我们可以发现,他们不仅可以将所学到的知识与理念带入国内,还可以借助在海外积累的资源优势,帮助本土企业布局海外。

海归群体自身的优势往往能够转化为在就业上的优势,公众认识到该群体在整体上具有相对较高的就业竞争力,同时提升了国内就业市场的人员素质水平。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在就业市场,相比于国内就业群体,海归就业群体更具有竞争力”这一说法,接近八成的受访者表示同意,选择不同意的只占5.77%。目前国内就业市场竞争较为激烈,归国就业人员虽然也要面对这一形势,但公众通常认为他们能够在角逐中占据上风。此外,对于“海归群体提升了国内就业市场的人员素质水平”这一说法,有73.39%的受访者选择了“比较同意”或“非常同意”,表明公众基本认可海归群体的就业素质水平。

3.超七成受访者认为海归群体对我国改革开放40年的贡献程度“比较大”或“非常大”,尤其体现在“对外交流”“科学技术”“企业管理”“创业创新”“招商引资”和“教育培训”等领域。

40年前,当改革开放刚刚起步的时候,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留学潮”也随之掀起。随后,新的一批又一批海归与1978年以前回国的海归一道成为建设国家的重要力量,这些人才群体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国际化视野,能够适应改革开放的更高需要,为我国现代化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

当问及“总体而言,您认为海归群体对我国改革开放40年的贡献程度如何”时,有75.32%的受访者选择了“贡献非常大”或“贡献比较大”,这一结果表明了公众对于海归群体在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所发挥作用的充分认可。

调查显示,约八成受访者认为海归群体在“对外交流”(81.97%)、“科学技术”(81.81%)、“企业管理”(81.17%)、“招商引资”(80.13%)、“创业创新”(79.41%)和“教育培训”(78.61%)等领域“贡献比较大”或“贡献非常大”。(见图49)

49

按照“没什么贡献”“贡献较小”“贡献一般”“贡献比较大”“贡献非常大”五种程度,分别从1分到5分进行赋值评分。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公众对海归群体在不同领域所作出的贡献评价均较高。其中,得分最高的为“对外交流”领域(4.24分),其余依次为“科学技术”领域(4.21分)、“企业管理”领域(4.19分)、“创业创新”领域(4.17分)、“招商引资”领域(4.16分)、“教育培训”领域(4.14分)、“思想文化”领域(4.05分)和“治国理政”领域(4.01分)。(见图50)

50

奋斗在各个领域的海归群体不断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所取得的一系列卓越成就离不开他们的辛苦付出。以得分最高的“对外交流”领域为例,一方面,海归群体的出国留学或工作经历本身就是对外交流的重要形式,不同程度地加强了中外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海归群体在回国之后成为国内重要的国际化人才队伍,继续穿梭于国内和海外,成为中外交流合作的桥梁,带动了中国同其他国家的民间与商务往来。

4.对于回国服务的海归群体,超八成受访者支持他们在国内享受一定的优惠待遇。对于海归群体未来的建设作用,公众最高的三个期待是促进科技成果应用转化、填补行业空白和完成重大颠覆性技术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中国正处于重大战略发展机遇期,蓬勃的经济社会发展势头带来了更广泛、更专业的发展空间和更优越的创业环境,一股强大的“海归潮”正在兴起。我国需要更多有知识、有能力、有抱负的海外人才回国服务、为国服务,公众也乐于看到这种现象,并且支持国家为这些宝贵的建设性力量提供一定的优惠待遇。

公众能够看到,国内的整体大环境正越来越有利于吸引海归群体回国发展,国内的各级政府也为招揽海外人才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这是提升海归群体回国积极性和奋斗积极性的细节性举措。本次调查结果显示,83.37%的受访者“支持海归群体在国内享受一定的优惠待遇”。(见图51)

51

公众期待海归群体能够在未来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继续作出杰出贡献。调查结果显示,问及“未来对于海归群体参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文化建设,您有何期待”时,受访者选择最多的三项依次为“将在国外学习到的最新技术和创意直接转化为成果应用”(73.24%)、“继续填补国内空白行业以完善中国经济结构”(67.43%)和“在重大颠覆性技术创新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65.26%)。此外,选择“通过自身在国内的成功发展经历来感召更多海外优秀人才回国参与建设”以及“以更大的积极性和热情投身于创业大潮之中”的受访者都超过了半数。这一结果表明,公众对海归群体的期待更多体现在希望他们能够发挥出更多的创造力上,希望该群体能够促进我国的科技进步和行业发展。(见图52)

52

5.公众普遍认可海归群体与改革开放及中国梦具有重要关联,对国家的未来充满信心。在受访公众中,海归受访者要比非海归受访者更加认同海归群体在中国梦中具有重要优势以及在全面深化改革道路上可以发挥关键作用。

在公众看来,海归群体与改革开放及中国梦具有重要关联。在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进程中,海归群体实现了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的结合,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骨干力量。调查结果显示,对于“海归群体是改革开放40年受益者和践行者”这一说法,78.72%的受访者表示“比较同意”或“非常同意”。当前,中国梦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梦想,海归群体和其他公众一样,既是造梦者,也是圆梦者。对于“只有把个人梦想融入中国梦,才能成就大事业”这一说法,79.49%的受访者表示“比较同意”或“非常同意”。

我们发现,公众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怀有较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调查显示,对于“我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84.37%)、“‘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一定会如期实现”(83.50%)、“我在国内的生活会越来越好”(83.09%)、“新时代,在中国比在海外的发展机遇更多”(81.45%)、“中国在国际社会的角色,已经从追随者和参与者,向主动推动者和建设者转型”(80.97%)这些说法,绝大多数受访者都表示“比较同意”或“非常同意”。这表明,公众认为中国的当前环境适合个人发展,海归群体可以在国内得到较好的发展机遇,在此认知的基础上,公众能够乐观地认识到未来会有更多的海归群体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而奋斗。(见图53)

53

调查还显示,对于“海归群体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上具有重要优势”这一说法,分别有82.28%的海归受访者以及59.73%的非海归受访者表示“比较同意”或“非常同意”。此外,有81.46%的海归受访者认同“海归群体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道路上可以发挥关键作用”,而作出同样回答的非海归受访者占63.48%。可见,海归群体对于自身在全面深化改革上作用的发挥更加充满信心。(见图54、图55)

54

55

没有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难以实现,而海归群体正是我国高素质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归梦就是中国梦,海归群体已经扛起时代担当,不断在新时代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上奉献力量。

(执笔:人民智库研究员 王虹、单宁、吴言 统稿:人民智库高级研究员 石晶)

责编/贾娜 美编/杨玲玲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孙渴]
标签: 中国海   调查报告   群体   观念   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