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学术人生 > 正文

王道俊:一辈子 一本书(6)

退休之后,王道俊先生深居简出,几乎把全部精力都放在《教育学》教材的修订和主体教育论的研究上,他谢绝各类学术会议与学术讲座之邀,偶尔出门被“强迫”讲个学、发个言。

2006年,我邀请王道俊先生、王策三先生、郭文安先生等三位导师到长沙与张家界游玩,湖南师范大学教科院想尽一切办法说动了三位老先生到院里与师生见面交流。

交流结束后,校方欲给三位先生课酬,被拒,于是拜托我转交。我冒着挨批的风险去一试,结果话还没到嘴边,就被王道俊先生一顿数落,说亏得你还是我的学生,怎么也不了解我的原则,还帮着做这样的事情!

那一次,我印象特别深刻,那是我成为先生弟子以来被他“骂”得最狠的一次,这件事让我进一步懂得了先生的为人,他为了坚持自己的原则,甚至有可能不近人情。

几年后在广州,华南师范大学教科院请王道俊先生讲学,我汲取了此前教训,同样情况出现时,没有再犯同样错误。或许,王道俊先生那一辈学人所坚守的一些原则,我们这辈很难理解,但他们彼此却心照不宣。

王道俊先生与王策三先生是教育学领域公认的代表性人物,两位先生的几十年情谊一直都是教育学界的美谈。

1994年,王道俊先生推荐我报考王策三先生的博士生,记得当时我是买了十几块钱的水果去王策三先生家拜访的,当王策三先生隔着防盗铁门看到我手里提着东西时,说什么都不让我进屋。

情急之下,我找了一个非常蹩脚的理由,说这是王道俊老师嘱咐我的。只听王先生眼睛一瞪,厉声说道:“你撒谎,你们王老师是个什么样的人,难道我还不清楚吗?”是的,老先生那一辈的很多规矩我们确实不懂,他们一辈子所遵循的规矩和现今的许多套路都格格不入。或许,正是这样的格格不入,才愈加充分地映衬出先生品德的高贵与人格的光辉。

王道俊先生逝世后,我第一时间也写了一篇悼念短文。现在就把那篇短文中的一段话作为本文的结束语——

“我们的先生,一辈子都献给了教育学,一辈子都在写《教育学》,但实际上,他本身就是一本最最珍贵、无与伦比的“教育学”,一本值得每个教育人静心研读一辈子的活教材!先生这本教材,我们永远读不完,永远学不尽。先生待人慈爱、为学严谨、淡泊名利、与世无争等品格,一直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引导着我们,先生就是我心目中完美无缺和无法超越的人生标杆。尽管我永远都难以接近先生的境界,但我庆幸因为有先生,自己的人生准则与目标才变得如此清晰和坚定,那就是——要学做一个像先生这样的人。”

作者:郭声健,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师范大学美育发展与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兼副秘书长,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艺术教育专家讲学团成员,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与美国伯克利音乐学院高级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音乐教育学、美育与艺术课程教学论,长期参与国家美育和艺术教育法规文件的研制工作,发起创办“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学校音乐教育论坛”。

 

上一页 1 23456下一页
[责任编辑:王克]
标签: 学术之书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