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护城河两岸生机盎然。
郭 玲摄
在经历了工业时代“高资源消耗、高污染破坏、高碳排放损耗”带来的种种环境危机后,“绿色发展”正成为城市发展的主流。当前,中国各大城市着力推行绿色制造,培育绿色产业,建设生态城市,让城市尽快脱去灰装换绿衣。
推行绿色制造
生态城市是按照生态学原则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社会关系,是有效利用环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其中,绿色生产和绿色制造是重要内容,其主要目的在于对产品从设计、制造、使用到报废等整个环节,尽量不产生环境污染或使环境污染最小化,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对生态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少,节约资源和能源,使资源利用率最高,能源消耗最低。
许多城市都在大力推行绿色制造,改变高度依赖资源消耗和低成本要素投入的传统增长模式,加快实现生产过程的清洁化、高效化,建立投入低、消耗少、产出高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体系,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化改造进程。
作为中国最大的汽车制造中心,重庆一直推动传统汽车制造向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共享汽车产业转型,推进装备制造业等生产方式智能化、集约化,减少能源消耗与废物排放。
《中国制造2025》把全面推行绿色制造作为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目标的重要内容,要求加大节能环保技术、工艺和装备的研发力度,加快制造业升级,努力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
宁波是全国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近年来,制造亮点频现,涌现了一批应用机器人等智能终端或“互联网+”新技术的制造企业。例如,增材制造,也叫3D打印,就是绿色制造的典型生产方式之一。比如说需要制造一个100克的零件,通过3D打印技术,只需用100克的原料就能完成制作,且能较快完成复杂构件的制造。
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环保处有关负责人表示,如今,工信部已经推动建设了一批具有行业和区域示范带动效应的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今后,围绕机械、电子、化工、纺织等行业,继续组织实施好绿色制造专项;鼓励企业将产品全生命周期理念贯穿于产品设计、生产、消费、回收利用全过程,推行绿色设计、推动产品绿色质量,生产一批标志性的高端绿色消费品,增加绿色产品供给,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绿色消费需求。
培育绿色产业
依托生态环境优势发展绿色产业,依托经济发展为环境保护提供资金和技术,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金山银山,正成为当前中国城市建设发展的新目标。发展绿色产业,一方面,运用绿色低碳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促进传统产业向绿色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制造业和服务业一体化发展;另一方面,以发展高端高质高效产业为切入点,推动新兴绿色产业发展。
华能两江燃机电厂是西南地区首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冷热电三联供综合清洁能源站,通过引进“后工业化”设计理念,改造外观,让传统工厂变为“花园式工厂”,冷热电三联供,在设计条件下较之于百万容量的燃煤机组每年可节约38万吨煤炭。此外,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远低于国家标准,烟尘和废水实现“零排放”。
丽水地处浙江西南处,境内群山绵延、风光秀丽,是浙江乃至华东地区的重要天然生态屏障。
在日前举办的第五届京交会上,由北京市朝阳区国际绿色经济协会主办的有关论坛上,丽水市领导介绍说,生态是丽水最亮丽的底色,为守护这一绿土,丽水放弃了“工业致富”的捷径,先后关停了多家造纸厂,否决了炉西峡小水电建设、驮滩百亿钢厂等多个高污染、高耗能的工业项目,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生态精品农业、休闲养生(养老)产业等绿色产业,努力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变成“金山银山”。
目前,丽水的森林覆盖率在80%以上,居全国第二,水环境质量居浙江省第一,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连续14年位列浙江省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