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层干部学习和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唯有明确笃信不离的目标,保持领袖核心和理论自信的信仰定力,不偏不倚,双管齐下,才不会遗留下“捡了芝麻丢西瓜”的尴尬。这不仅是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处理“学”与“行”关系的历史经验,也是以干部为中坚力量的基层政治建设和思想建设的现实需要。
【关键词】基层干部 指导思想 治国理政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能否取得人民群众的自觉认同,发挥思想的力量,彰显真理的光芒,关键取决于其是否在基层干部中间真正的落地生根。这就需要基层干部在对指导思想的学习与践行过程中,深学一层、先行一步。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理清“学”与“行”的辩证关系,明确真懂真用,笃信不离的目标,以学思践悟、学以致用的方法为指引,在为人民服务的生动实践中,确保学习和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体化、常态化的实效。
理清“学”与“行”的关系,就要从观念上明晰“学”与“行”的对立统一
“学”与“行”既是生活实践的过程,也是经验积累的手段。“学”即学习,是人以其主观能动性,基于对外在思想、经验的感知和启发;“行”则指践行、行动,是在处理实际问题中,自身机体发挥作用的过程。从内涵实质就可以看出,“学”与“行”虽然具有实践性,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概念,作用在实践活动的不同维度。如同“行”的直观经历、经验是“学”无法获得的,但相较于“学”,“行”通常局限在自身所处的环境、能力之中,更加受制于非自然条件。依据“学”与“行”的实质内涵,基层干部要从思想层面端正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和践行,绝不是一句口号、一阵风,而是久久为功的长期工程。认识到学习与践行这一思想,是全面而非片面,是行动而非口头,是具体而非抽象,是务实而非表面的头等大事。同时,基层干部也要清楚“学”与“行”的复杂关系,深刻认识到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和践行,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必须在学习和践行两方面狠下功夫。
“学”与“行”又不是绝对独立的范畴,这不仅在于二者同属于以思想、经验为标准的认识能力,不断发生变化的对象性活动,更源于二者本身就是相辅相成的矛盾体。其一,“学”的实践性离不开人的自身机体作用,也可称之为特定形式的“行”,而“行”在思想、经验得以升华的过程也是一种“学”。特别指出的是,在指导思想的教育活动中,基层常常将“学”与“行”和理论与实践相比较。虽然二者在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机理方面存在相似之处。但是,将“学”与“行”等同于理论与实践,不仅无法精准把握“学”与“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内在关系,更会容易将“学”与“行”完全的二元化。其二,在包罗万象、纷繁复杂的运动中,理清某种规律性的脉络,寻求一定本质性的真谛,就需要学习已有经验和先进思想,打开认识的盲区,并在行动中获取直接领悟,得到认识上的创新。在这一过程中,“学”与“行”潜在着时间逻辑的先后,即学习是践行的前提,践行是学习的目的。其三,基于外在思想和他人经验的学习,可以使自身在践行的过程中拓宽观察视野,丰富行为手段,从而达成更具广度、更有深度的认识,指导和支配实践机体发挥作用。同时,在践行的过程中获得的直观经验,反过来对后续的“学”亦大有裨益,进而实现外在思想、经验向“内生性”的转化。任何科学理论和思想体系的认识,正是在“学”与“行”的彼此呼应、相互影响的运动中不断提升。广大基层干部必须秉持观念先行的原则,明晰学习和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在联系,将理论水平是否提升、思想认识是否统一,与实际工作效果和现实发展水平结合起来,并作为衡量这一思想在基层贯穿落实情况的具体标准。
“学”与“行”都是需要时间积累、空间转换的渐进过程。古人语,“欲速则不达”“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重在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行”也需要万里征程、脚踏实地。基层干部繁重的工作压力、紧张的工作时间值得理解,但这绝非是“学”与“行”片面化、简单化、形式化的理由。习近平总书记说:“你脑子里装着问题了,想解决问题了,想把问题解决好了,就会去学习,就会自觉去学习。”这就需要基层干部加快转变思想观念,自觉意识到学习和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应该是阶段性、突击性的活动,而应是经常性、持续性的长期工作。面对可能出现的所谓“时间冲突”和“压力负担”,基层干部更需要创新思维,以研讨式、拓展训练等学习和践行方式,制定贴近自身工作实际的学习以及行动安排,实现“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理清“学”与“行”的关系,就要在目标上明确“学”与“行”的笃信不离
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维度来说,“学”是思想认知和理念认同的基础,“行”也是思想认知和理念认同不断强化的过程。“学”与“行”虽然是教育形式不同的两种实践概念,在结果层面却呈现高度的一致性,即强调对思想理论的核心理念、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的认同,由此构成了“预期目标——学习——践行——学习——最终结果”的思想教育一般路径。这种具有导向性的预期目标,一方面,反映了保持学习成果和践行过程始终如一的理想结果,取决于基层干部的具体学习和行为过程;另一方面,刻画了学习和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方向,决定了对其学习与践行的实践活动必须源于基层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内心认同。
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角度来说,确立“学”与“行”的结果导向,体现笃学、笃行和笃信的追求,也是党在历次指导思想的教育活动中积累的重要经验。在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中共“七大”中,刘少奇同志曾说,毛泽东思想“是中国无产阶级与全体劳动人民用以解放自己的唯一正确的理论与政策”,并强调,“学习毛泽东思想,宣传毛泽东思想,遵循毛泽东思想的指示去进行工作,乃是每一个党员的职责”。无目标的努力,犹如在黑暗中远征。倘若方向错了,即使好心也无法办成好事。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社会主义在中国实现阶段性质变,前提条件就在于党和国家在保持社会主义战略定力的同时,瞄准了现代化的科学目标,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五年多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治国理政实践中,党的基层政治生态和政治建设得到明显改观。但是,党所面对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人民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没有根本消除,一些基层干部依然存在思想的僵化、腐化,甚至是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危机和价值缺失,或不信马克思主义的真经,总想着西天取经;或表面上是马克思主义者,实地里却做着阳奉阴违的“两面人”。因此,基层干部学习和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唯有明确笃信不离的目标,保持领袖核心和理论自信的信仰定力,不偏不倚、双管齐下,才不会遗留下“捡了芝麻丢西瓜”的尴尬。这不仅是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处理“学”与“行”关系的历史经验,也是以干部为中坚力量的基层政治建设和思想建设的现实需要。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基层落地生根,从本质上讲,就是基层干部理想信念的再教育和再深化的过程。虽然包括学习和践行两种不同的实践表现形态,但它们在目标选择上却有契合的地方。毛泽东同志曾说:“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这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也是领导干部必须普遍掌握的工作制胜的看家本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及时而深刻认识,对基层干部的能力提升、本领增强和个人发展具有独特作用。广大基层干部不仅要认清“学”与“行”的辩证关系,也要明确二者在结果设定的统一,“学”在深处,做实行动。以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厚情感和深切认同,原原本本学习,兢兢业业践行,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要义和内涵,精准把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精神气质。唯有如此,才能消除对相关教育活动的排斥或抵制心态,力戒其中可能出现的荒腔走板或形式主义。
理清“学”与“行”的关系,就要在方法上建构“学”与“行”的合二为一
在传统教育思想中,“学”与“行”的关系更多围绕“知”与“行”的讨论而展开。学习强调外在知识的获取和经验的内化,与“知”“行”关系的“知”相对照;践行更侧重机体作用和经验内生,同“知”“行”关系的“行”相呼应。南宋理学家朱熹认为“知”和“行”虽然相互依存,需要格外重视,然而“论其先后,固当以致知为先;然论其轻重,则当以力行为重”。在明代思想家王阳明看来,“知”和“行”是“求理”的两个方面,反对将“知”“行”分开,继而提出“知行合一”的观点。传统教育思想对“知”和“行”关系的论述虽然具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但它对党和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依然提供了规律性启示。一方面,“学”与“行”是两件不可混淆的实践活动,是认识过程中不可替代的两个方面;另一方面,“学”与“行”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彼此共同作用,达到教育目的。因此,“学”与“行”在“并举”的过程中不仅不能割裂二者的联系,相反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方法建构中,更应当将学习和践行统一起来,“学”以促“行”,“行”以悟“学”。
党的十九大之后,各地纷纷掀起了学习和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热潮。但是,我们也要清醒看到,有些基层干部并没有学彻悟透,自觉践行。更有甚者口号喊得最为响亮,却不见亲力亲为的踪影,多数时候在“空对空”地讲宗旨,走过场似地谈理念。这些现象的产生有多方面原因,其中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少数基层干部没有掌握有效的方法路径,把“学”与“行”割裂开来,学习践行活动与基层工作实际和现实需要相脱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是党围绕社会主义国家的现代化治理的全局性规划,又是针对每个人满足美好生活需要的考量,深刻体现着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和问题导向的精神气场,在基层理应具有充分的运用广度和发展深度。广大基层干部不仅需要理清学习和践行,是彼此不可替代的关系,更要以“学行合一”的思维方法,将“学”与“行”看成一个整体,注重在学习中践行,在践行中学习。“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学思践悟、学以致用,就需要基层干部在学习的过程中,处理好全面和重点的关系,在整体把握的同时增强工作的指向性。在践行的过程中,把人民群众要求的责任和社会赋予的义务纳入进来,提高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效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这一思想的认识。基层干部要不断研究和探索将“学”与“行”统一起来的方法、途径和机制,一方面,确保学习活动紧扣自身工作需要,使这一思想成为“谋民生之利,解人民群众之忧”的重要法宝;另一方面,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基层干部要发挥关键作用,带头增强实际本领,推动“学”向纵深发展,在“学”与“行”的反复作用中常学常新、常用常新,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基层落地生根。
(作者为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注:本文系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大精神”系列课题“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研究”(项目批准号:2018XAA007)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
②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党校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原著选编》,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3年。
责编/肖晗题 美编/李祥峰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