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的新判断是建立在对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供求和需要两个方面科学认识和分析的基础上的。从社会生产看,党的十九大深刻指出,经过不断发展,我国长期所处的短缺经济和供给不足状况已经发生根本性转变。从社会需要看,党的十九大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的需要在领域和重心上已经超出物质文化的范畴和层次,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而从解决社会矛盾的方式看,量的增强固然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但质的提升是更重要的关键。
矛盾与解决矛盾的方法总是相伴生长的。我们党认识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在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同时,也提出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要求和路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特点和规律,深入推进实践探索的创造性展开,形成了一系列新认识,确立了一系列新原则,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指明了方向。
第一,确立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立场。“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21)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准确把握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的变化,这是认识和把握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出发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一切为了人民作为根本目的,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努力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强调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求制定的方针政策,要有利于国家,要有利于人民,既符合国家和人民眼前利益的要求,又符合国家和人民长远利益的要求;既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又能促进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作出真正让人民满意的政绩。党把紧紧依靠人民作为根本动力,充分尊重人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不断激发人民的创造热情,鼓励创新、鼓励创造、宽容失败,为激发人民创造精神提供宽松的制度环境,把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无穷伟力和智慧发掘出来,从而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把人民共享作为根本价值追求,以推进社会公平正义为前提,以保底线抓重点为手段,以完善制度为基础,大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筑牢社会保障安全网的底线,增加义务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公共文化、环境保护等基本公共服务的总供给。按照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全覆盖的原则,强化政府职责,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的体制机制,不断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确保持续提高居民收入,切实缩小收入差距,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