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充分释放地方文化的发展潜力

核心提示: 长久以来,地方文化在凝聚区域共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缺乏科学规划、运作模式单一、创新能力不足,是一些地方文化发展中存在的短板。对此,各地应不断提升地方文化建设水平,深度开发地方文化,打造地方文化品牌,增强地方民众的文化自信,充分释放地方文化的发展潜力。

【摘要】长久以来,地方文化在凝聚区域共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缺乏科学规划、运作模式单一、创新能力不足,是一些地方文化发展中存在的短板。对此,各地应不断提升地方文化建设水平,深度开发地方文化,打造地方文化品牌,增强地方民众的文化自信,充分释放地方文化的发展潜力。

【关键词】地方文化  区域共识  凝聚力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具有鲜明辨识度、区分度的地方文化,不仅是构成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基础,而且也是提升文化自信、强化地域认同的核心要素。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通过碰撞、交流、融合,不同地域形成了各自的文化传统。在数代人的延续、传承以及变革中,地方文化对地区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地方文化能够在凝聚区域共识中发挥重要作用

地方文化能够加强人们对地域的认同,夯实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互信基础。地方文化往往具有普遍影响力,是一个区域内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地方文化代表了一个地区的价值取向,是确保社会稳定发展的关键要素。在群体利益诉求更为多样化的时期,区域社会的治理、发展也面临越来越多的考验与挑战。只有满足地方民众差异化的发展需求,形成合作共赢的良性发展格局,才能有效推动区域社会的长远发展。结合地方特色,举办各类主题文化活动,加强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沟通与往来,以文化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信任,能够有效引导各方寻找发展契合点,探索更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模式,从而为区域社会的长效发展奠定稳固的文化基础。

地方文化能够增进共识与互信,消除隔阂与误解,集聚区域社会的发展合力。地方文化中凝结着中国人广博的生存智慧、生活意趣以及生命体验,传递着讲仁爱、崇公义、重诚信等优秀价值理念,成为净化地方社会风气、调节民间纠纷、平衡社会秩序的有力保障。在寻求进一步开放、转型的新时期,多种意识形态的相互碰撞,让一些地区出现了价值观畸变、利益诉求对立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地区的发展竞争力。打造地方文化品牌,传播、推广、宣传地方文化中的优秀价值理念,引导社会群体进行思考、自省,有助于促进区域社会的健康发展。

地方文化能够有效推动区域社会实现资源共享、协同发展。地方文化集中体现了不同社会群体的思维理念、精神状态以及思想认知,是区域社会意识形态的直观映射。深入、全面地了解地方文化,能够有效捕捉区域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展态势与演变趋势,准确掌握差异化、多样化的发展要求,使各类工作的开展更具针对性。寻求更为切实、多元以及长远的发展方式,彰显不同个体、群体的价值理念与利益诉求,是当前地方文化发展的突出特征。充分考虑不同社会群体的发展需求、强化合作意识与互助互利的发展理念,能够从宏观上确保区域社会的有序发展。各地应围绕文化传承与变革来引导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有针对性地对现有政策、制度进行调整优化,提高民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推动区域间的互助合作,实现资源共享。

缺乏科学规划、运作模式单一、创新能力不足,是当前一些地方文化发展中存在的短板

一些地方对于传承、开发地方文化的认识不足,缺乏科学规划。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一项复杂性、长期性、综合性的大工程,只有进行科学、全面的调研、讨论以及试验,进行合理的规划与运营,才能真正释放地方文化的发展潜力,推动区域社会的持续发展。但在“政绩至上”“经济优先”等观念的影响下,一些地方政府仍表现出重经济发展、轻文化建设的倾向,没有就地方文化建设的相关问题进行全面统筹、充分论证。同时,一些地区也缺乏以文化产业化经营带动相关行业协同发展的运营意识,有的地方干部为了应付考察评比,跟风引入、上马了不少文化项目,在未能获取预期的经济效益之后,又转而将发展重心移到其他产业上,造成了资源的闲置与浪费。

一些地方难以在文化资源与经济效益之间找到平衡点,运作模式单一。文化意识、消费理念的多元化发展,催生出了全新的市场需求。地方文化的传承、弘扬,需要我们全面把握当前区域社会的主流发展需求,通过加强文化资源与相关行业的对接、融合,将地方特色文化理念内嵌到相关产品的设计与经营之中,彰显地方文化特色,真正调动起地方民众参与地方文化建设、推动区域发展的热情与积极性。但从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一些地方并未意识到文化与区域发展之间的关联性,而是单纯采用“拿来主义”的发展模式开发、运营地方文化资源,缺乏变通意识和创新思维,难以充分实现文化价值与经济效益之间的有效转化。

一些地方尚未形成以文化为纽带的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创新能力不足。在意识到开发地方文化的多重效用之后,很多地方政府开始加快对文化产业的布局与调整,着力通过完善地方文化运营机制,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体系的形成与巩固。然而,受制于发展思维的局限和运营模式的单一,一些地方的文化产业很难生产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文化创意和发展水平显得参差不齐。就此而言,当前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协同推进的体制机制仍有待改进。

提升地方文化建设水平,深度开发地方文化,打造地方文化品牌

增强民众对地方文化的认同感,凝聚向心力,提升地方文化的建设水平。各地应逐步建立以地方政府为主导、多方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发展格局,围绕地方文化的保护与科学开发等问题,充分借助各类宣传与推广途径,全方位展现地方文化中蕴含的人文底蕴、思想内涵以及道德观念,并通过定期进行社区交流、组织社会活动,提高民众对地方文化的了解,不断增强其认同感、强化其归属感、激发其责任感,形成相互交流、彼此探究以及主动传播的积极效应,促进地方文化传承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激发民众文化创新创造的活力。

深度开发地方文化,推动相关产业转型,提升民众的归属感、自豪感。各地应建立、完善以地方文化资源为主体的开发模式,因地制宜地打造高水准、高质量的地方文化产业链条。同时,还要以地方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为契机,带动周边相关产业的发展,使之与地方文化紧密融合。此外,各地还可以通过文化价值与经济效益的有效转化,鼓励地方民众积极参与地方文化建设,引导其逐步参与到地方文化的保护、传承以及发展事业中来。

打造地方文化品牌,聚合区域联动发展的协同力。根据地方民众多元化的发展需求,各地对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逐步形成规模化、精细化以及定制化的市场运营模式,加快品牌建设,提高地方文化资源的辐射力、知名度以及影响力,增强地方民众的文化自信。

201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指出,文化发展“要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而不能搞厚古薄今、以古非今,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在不断打造地方文化品牌化的同时,各地也要持续深化不同产业、不同领域之间的融合,充分释放地方文化的发展潜力,推动区域社会的长效发展。

(作者为河北工程大学管理工程与商学院讲师)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新华网,2014年9月24日。

②刘士林:《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主流价值文化建设论略》,《文化软实力》,2016年第2期。

③冯德辉:《地方文化融入区域经济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中国商论》,2017年第26期。

④于铭松:《文化认同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

⑤杨英法、周子波、陈静:《以文化和智能制造推进先进制造业发展的路径研究——以河北省为例》,《云南社会科学》,2018年第3期。

责编/王妍卓    美编/宋扬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赵橙涔]
标签: 地方文化   潜力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