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工作的深入开展,一些制约改革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其中围绕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等权利的各种纠纷是影响土地合理流转和使用的关键。在当前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过程中,要围绕土地纠纷问题建立相应的问题解决机制,妥善处理各种矛盾,确保农村土地改革工作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 农村土地改革 土地纠纷 解决路径 【中图分类号】F120 【文献标识码】A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着根本性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上明确指出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这充分表明土地在稳定农村发展中的重要性。就目前农村土地改革工作开展情况来看,合理处理各项利益问题,维护土地经营管理的正常运行是关系到改革成败的关键。作为利益相关方围绕各项土地权利所进行的利益诉求,在释放农村发展活力、激发农民经营动力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基于当前农村土地改革过程中土地纠纷案件数量逐步增加的实际情况,有必要对优化土地纠纷案件处理工作进行深入的实践性研究,建立并完善问题解决机制。
土地纠纷问题解决对农村土地改革的影响
土地纠纷主要是指当事人围绕土地所有权、使用权以及其它相关权利归属问题而发生的争议,换而言之,土地纠纷主要是围绕土地资源而产生的利益纠纷,其解决的进度和效果直接影响到相关主体的积极性和农村土地改革工作的深化。从实践层面上来说,相关主体只有充分认识到农村土地纠纷问题的解决对土地改革的影响,才能够从意识和行为上给予纠纷问题相应的重视度。
土地纠纷问题解决关系到相关主体参与土地改革的积极性。土地改革是对制约土地资源常态化经营管理的矛盾和问题加以解决,以充分发挥土地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功能。作为一项攻坚性的内容,土地改革工作的深入推进需要各主体的共同参与。土地纠纷是相关主体围绕自身利益所展开的土地权益诉求,其解决的效果直接关系到主体的利益,进而影响到其对土地改革工作的态度,通过合理的方式处理土地纠纷,切实维护相关主体的利益,可以深化其对土地制度、政策的理解和认同,使其积极参与到土地改革工作中。
土地纠纷问题的解决关系到土地改革的深入度。土地改革是对土地经营管理中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的发现、分析和解决,而土地纠纷问题是相关主体围绕自身的权益所进行的问题反馈,因此,解决土地纠纷问题是土地改革工作开展的重要内容。改革主体通过对土地纠纷中常见的制约土地关系协调发展的问题进行梳理,进而将其上升为土地改革的目标,可以保证土地改革工作的实践性和群众性基础。
制约土地纠纷问题解决的因素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土地纠纷相关问题的解决会对农村土地改革工作的推进产生重要的影响。而随着土地改革工作的深入推进,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土地纠纷问题的解决力度不断加大。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注重顺势而为,积极把握制约土地纠纷问题解决的问题,并通过相应的问题解决机制来化解障碍。具体来说,目前制约土地纠纷问题解决的因素集中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相关主体盲目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土地作为一项重要的资源,只有在使用过程中才能够体现出价值,而土地的使用需要细化到具体的主体来实施,这就使得相关主体可能会出现为了维护和实现自身利益,而损害他人乃至集体的利益。并且土地的群体利益性决定了如果单纯地以维护和实现某些个人利益为主要目的,势必会造成土地纠纷问题的扩大化,导致农村土地改革工作的停滞。
土地纠纷处理缺乏规范性。一方面,相关纠纷主体对于自己所遇到的土地权益问题的处理路径缺乏清晰的认知,导致一些原本需要通过政府部门来解决的事务流转到法院,影响纠纷处理的效率和效果;另一方面,相关主体在进行土地转包、租赁等行为时缺乏规范化的合同意识,导致土地纠纷处理时缺乏必要的证据、材料支撑,相关原因和责任认定工作困难度大。同时,一些部门和人员在纠纷处理方面缺乏规范化的意识,导致案件处理随意性大,难以保证问题发生原因的根除。
土地纠纷处理缺乏反馈机制。就目前土地纠纷尤其是基层农村土地纠纷案件的处理情况来看,许多案件缺乏及时、清晰的结果反馈,导致一些纠纷问题长期搁置,阻碍了土地改革工作的深入开展,也影响了相关主体土地使用的积极性。同时,相关部门和人员在纠纷解决以后,往往以档案的形式将相关的内容整理归档,没有对土地纠纷的解决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和把握,导致土地纠纷问题的解决缺乏长效机制。
优化农村土地改革中土地纠纷问题的解决路径
基于当前农村土地改革中所存在的土地纠纷问题,相关改革主体要通过深入分析问题根源、准确定位问题发展来加以积极应对。只有建立和完善切实可行的问题解决机制,才能够充分调动相关主体土地经营管理的积极性,从而强化土地改革的成果。针对制约土地纠纷问题解决的因素,要通过相关策略的落实来加以突破。
引导相关主体树立正确的利益观。针对当前部分相关主体盲目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导致土地纠纷问题难以有效解决的实际情况,要从主体的利益观念方面着手来开展工作。政府部门要通过土地确权来明确相关利益主体在土地所有、承包、经营等方面的权益,使各主体对于自己所享有的权利及其界限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避免因为盲目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出现侵权行为。要借助对一些突出的土地纠纷案件处理结果的公示来强化相关利益主体通过合法渠道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遏制盲目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思想与行为。
规范土地纠纷处理方法和流程。土地纠纷作为农村土地改革工作中的重点内容,要将其解决效果与土地改革工作的整体推进进行密切的关联,以严格、规范的流程和制度来明确相关处理机制,确保纠纷得以科学、合理解决。首先,地方政府和人民法院要依据本地区土地纠纷案件的发生情况来制订相应的纠纷处理方案,明确各自不同的分工,并通过相应的方式加以宣传教育,使相关主体懂得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来维护自身的权益;其次,提升土地利益相关者的合同意识,使其在进行土地流转、使用、互换过程中注意借助相关合同的签订来确保自身的合法权益,为土地纠纷的解决提供有力的证据支持。
完善土地纠纷解决反馈机制。土地纠纷是解决土地改革过程中权利分配和维护的重要工作,因此,要将土地纠纷问题的解决看成是一种动态化的过程,即通过对土地纠纷解决结果的搜集、整理、分析和反馈来提升对当前土地纠纷发生、解决规律方面的掌握,从而为处理土地纠纷法律法规和制度的制订与完善提供实践性支撑。同时,相关部门要借助信息化的技术手段来提升土地纠纷解决信息的共享度,使更多的主体能够通过网络来查询相关纠纷解决的进度和效果,也可以借助一些媒体平台来搜集人民群众关于土地纠纷解决方法方面的建议,整合土地纠纷解决的力量。
解决土地纠纷作为当前影响农村土地改革工作深入开展的重要问题之一,在激发相关主体土地经营管理积极性、实现农村土地资源高效利用方面具有基础性的作用。而针对当前土地纠纷解决过程中的制约性因素,要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优化解决,从而为土地纠纷的科学、合理解决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释放农村经济发展的能量。
(作者为长治学院法经系讲师)
【注:本文系山西省高校人文基地项目“晋东南地区创意农业发展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14347)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龙翼飞、赵岚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律问题新探——以北京地区部分基层人民法院所审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纠纷案件为例》,《法学杂志》,2012年第5期。
②李广德:《农地流转纠纷的类型构造与司法治理——基于承包经营权纠纷案件的实证展开》,《山东社会科学》,2017年第4期。
责编/姜成 美编/于珊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