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青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引导青年形成健康的社会心态对青年的成长以及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当前,青年的社会心态出现了新的特点,并受到舆论、教育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基础,进一步净化媒体舆论环境,完善公共服务,形成社会心态教育的合力,使青年的社会心态在有效的引导下健康发展。
【关键词】青年 社会心态 舆论
【中图分类号】G412 【文献标识码】A
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指出,“广大青年要培养奋斗精神,做到理想坚定,信念执着,不怕困难,勇于开拓,顽强拼搏,永不气馁”,“每个青年都应该珍惜这个伟大时代,做新时代的奋斗者”。这既对青年提出了新的要求,更表达了对青年殷切的希望。激发青年的奋斗热情需要开展有效的社会心态引导,但当前复杂的文化交融及多元化的价值观使青年的社会心态受到了一定的影响,部分青年出现了社会心态失衡等问题,导致自卑、迷茫、功利等消极心态产生,如何引导青年社会心态的健康发展已经成为重要的课题。
青年社会心态的主要特点
积极与消极并存的矛盾性。当前,我国青年整体的社会心态能够保持与时俱进,呈现出积极健康的状态。然而,部分青年受不良因素的影响,出现了社会心态的畸变。一方面,青年希望在新时代抓住机遇实现自我价值;另一方面,青年在不断融入社会的过程中出现自卑、退缩、功利、迷茫等心理问题。而信息时代网络舆论环境的复杂进一步加剧了青年矛盾的社会心态,使青年的需求非理性扩展,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促使青年出现浮躁、焦虑、情绪化以及急功近利等消极心态。部分青年希望得到社会的认可,但缺少被社会认可的能力;他们希望进一步融入开放包容的社会,但又在内心建立“社交屏障”,不愿对社会和他人充分信任,并在理想信仰和物质追求之间陷入了选择迷茫。
盲目从众性。青年往往缺少丰富的生活阅历与经验,更缺少发现复杂社会现象本质的能力,在进行选择和判断时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出现盲目跟风、随波逐流等问题。近几年来,青年成为了网络公共参与的主力,在推进我国社会公共服务不断完善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着对网络舆情的盲目认同、非理性批判、以道德思维代替法律法规、极端化等问题。此外,由于受到从众心态的影响,部分青年在婚姻、交友、学习、消费等问题上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价值观念多样性。社会心态具有一定的感染力,青年社会心态受外部因素的干扰。在社会的迅速变迁中,部分青年在自我价值取向与主流价值取向出现冲突时,产生了价值迷茫以及心态不稳等问题。由于受到功利思想及个人主义论调的影响,部分青年价值观失衡,不能用历史性思维和发展的眼光看待社会现象,容易从个人立场去解读和分析社会问题,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以及功利性的价值观。个别青年因个人价值期待落空而出现消极情绪,将对生活的不满发泄到网络空间中,给网络秩序和个人社交带来了不利影响。
影响青年社会心态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
复杂社会思潮对青年社会心态造成冲击。当前,我国进一步融入世界发展的宏观趋势以及信息时代的全面到来,使我国社会的开放程度进一步加深,外来文化的不断进入使我国社会多种思潮并存并且相互碰撞。在复杂的文化环境以及迅速变迁的社会发展条件下,社会领域出现局部道德失范、价值选择多元化等问题,对青年的社会心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就业、学习、婚姻等多种压力的共同作用下,一些青年对个人及社会的未来发展出现了焦虑以及担忧。而社会中出现的职业倦怠、炫富仇富、理想淡化、诚信缺失、投机取巧等消极现象,也对青年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不利影响。
信息时代的一些新媒体乱象对青年社会心态存在干扰。使用网络是当前青年的重要生活方式,青年因此受到网络文化及舆论的影响。网络平台包罗万象,既有健康向上的积极文化,也有庸俗、低俗的消极文化,造谣传谣、恶俗直播、网络欺诈、蓄意炒作等,不断挑战着青年对道德、秩序以及文化的固有认知。加之当前一些高校对青年社会心态发展缺少关注,缺乏正面引导,使得青年的社会心态更易受网络乱象影响。
青年心理素质教育不足。系统的教育有利于青年形成正确的社会心态,政府、学校及家庭等主体都应为此而积极努力。然而,当前的青年社会心态教育并不具有独立性,往往“寄生”于思想道德教育之中,因而未能受到教育主体的高度重视。一是政府对青年的关心爱护不够全面,未能在制度上落实多元主体对青年社会心态的引导责任,青年融入社会的机会和渠道仍不充分。二是学校的相关教育缺乏系统性,没有使青年对自身心理问题产生足够的重视。三是家庭的常态化社会心态教育不到位,社会心态教育与家风建设缺少关联性。由于社会心态教育的弱化,一些青年对自身社会心态的变化缺少敏感性。
加强社会心态引导,促进青年社会心态健康发展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培育青年正确的价值取向。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关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以及个人层面的价值倡导,是新时代培育青年正确社会心态的价值参照。因此,我们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青年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准则,检验自我社会心态和行为实践,对人生进行长远规划,树立务实的发展目标,促进社会心态积极健康发展。
净化网络舆论环境,为青年社会心态发展营造和谐氛围。网络舆论是影响青年社会心态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社会领域的功利思想、网络中的不当言论和消极文化,对青年社会心态发展具有危害性。比如,充斥于网络平台的“炫富”现象会导致青年片面地解读贫富差距问题,形成功利的社会心态。因此,青年社会心态引导的基本前提是净化网络环境,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一是要依法加强网络监测及管理,对不当言论、失实言论、过激言论以及违法犯罪行为依法惩治。二是要加强媒体的“正能量”宣传,用更加“接地气”的方式弘扬主流价值观,展现社会新风貌,不断推出社会心态教育的优秀文化成果,营造和谐、文明、积极的舆论环境。要针对大学生、农民工以及职场青年等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社会心态引导,启发青年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民族价值结合起来,主动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抓住新机遇。
完善公共服务,为青年的发展提供保障。结合青年的发展需求,着力破解青年最关心的医疗、住房、就业、择偶等基本问题,使青年在法律援助、心理咨询、教育医疗、政策制度等方面得到保障。要全面开辟利益诉求渠道,发挥工会、青年团体、基层组织、公益机构的积极作用,构建多元化的信息反馈及心理调节机制。要通过多元化的平台了解青年群体的愿望、呼声以及期待,为青年的情感释放建立理性、宽容的空间。
多方重视,形成青年社会心态教育的主体合力。一是政府部门要在关注青年发展的同时,兼顾青年的心理变化,号召社会各界关心、爱护青年。在制度层面明确社会主体对青年社会心态教育的责任。二是学校要加强重视,使社会心态教育进教材、进课堂,建立集社会案例分析、优秀传统文化、先进理论、法律法规、心理健康教育等为一体的社会心态教育体系,抓住青年社会心态塑造的黄金时期。三是家庭要开展常态化的社会心态调适及引导。要塑造与时俱进、大气稳健、开放包容、积极进取的家风文化,使青年受到良好家风的长期熏陶,养成理性倾诉、自我调节的良好习惯。要让青年在良好的社会环境、媒体环境以及家庭环境中逐步形成健康的社会心态,以积极进取、从容坦荡、坚强独立的社会心态走向未来。
(作者为燕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注: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深化发展的理论诉求和实践基础”(项目编号:14YJC71002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①邓志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青年社会心态的现代性嬗变》,《中国青年研究》,2018年第4期。
②秦程节:《社会思潮网络传播对青年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影响及应对》,《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年第9期。
责编/孙渴 美编/王梦雅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