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经济金融 > 经济评论 > 正文

持续扩大内需必须把握消费新态势

年初以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结构调整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大,新产业成长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态势良好,我国经济发展主要指标总体稳定、协调性更好,内需拉动作用增强。要保持经济良好发展势头,必须加快调整经济结构,持续扩大内需。在新形势下持续扩大内需,最要紧的就是把握好消费新态势,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需求。

把握时尚化消费新态势,积极发展时尚产业

随着消费者美好生活需求的日益增加,时尚成为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生活方式。时尚消费已经演进为一种消费新态势。时尚产业从过去的单一化转变为现在的多元跨界,人们从追求趋同消费转向追求个性消费。消费者越来越从物质消费转向精神消费,越来越追求物质消费所带来的精神愉悦。时尚化消费新态势给服饰、家电等日用消费品生产带来革命性影响,工业产品设计越来越个性化,生产越来越品质化,产品被赋予更多时尚想象空间,价格也越来越富有弹性,以满足不同支付能力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我们必须把握这种时尚化消费新态势,设计生产更多能够满足时尚需求、给消费者带来精神享受的产品,不断释放和扩大消费品市场需求。

把握生态化消费新态势,大力发展有机农业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吃得饱已经实现,人们越来越追求吃得好、吃得健康。发源于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有机生态农业,强调采用农作物秸秆还田、种植绿肥及生物防治病虫害等方法,经济价值较高,在保障食品安全、促进生态环境健康发展方面具有优势,被公认为是一种生态环保、环境友好的农业生产方式。农业生态系统在为人类提供食物、纤维以及工业原料的同时,还具有提供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的功能作用。这为新形势下现代化农业发展提供了新的需求和新的动力。我们必须把握这种生态化消费新趋势,在保障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供给的前提下,鼓励休耕轮作,发展生态有机农业,满足人民群众对生态化农产品的需求。

把握便捷化消费新态势,着力发展交通运输业

在古代中国,千里江陵一日还,只能是千古绝唱的美好诗句。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交通事业的发展,我国交通运输体系已基本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但在旅客出行体验方面还有一些问题和不足,物流成本高企成为经济发展的制约瓶颈之一。这些不足从供给侧角度看正好是发展潜力所在。我们必须把握这种便捷化消费新态势,推动交通运输供给结构性改革,全面提升客运服务供给能力和质量,充分满足人民出行的美好需求,改善群众出行体验。要针对仍然比较突出的物流“成本高、效率低”问题,采取物流仓储用地、挂车等减半征税、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简化物流企业分支机构设立手续等政策举措,进一步推进物流领域简政、减税、降费,推动降低物流企业经营成本,做到货畅其流。

把握人力资本化消费新态势,着力发展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需求更多的是对于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所说的“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的需求,而不是对“生存资料”的需求。从个人、家庭和社会的视角看,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文化消费,而更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教育需求总体上是超越人的自然属性而依赖于人的社会属性的。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很快,但人们期待更好的教育则是一个永恒的美好需求。我们必须把握这种人力资本化消费新态势,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提高教育供给的质量和效用,增加优质教育供给的数量和种类,扩大优质教育的惠及范围和服务针对性。积极推进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深入挖掘人民群众教育消费新需求,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

把握保健化消费新态势,大力发展健康产业

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对健康的追求永无止境。随着经济收入和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人们的疾病预防观念不断增强,保健产品和保健服务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健康产业方兴未艾。我们必须把握这种保健化消费新态势,坚定不移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坚持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努力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引导和支持健康产业加快发展,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鼓励社会资本、境外资本依法依规以多种形式投资健康服务业,促进健康产业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食品等产业的融合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产品和服务的更高层次需求。

把握品位化消费新态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人类最基本的需求是衣食住行,在这些需求得到一定满足后,就会投入比较多的资源发展教育和卫生事业。在此之外,人类还有一种非常重要的需求,那就是玩,而且追求玩得更开心、玩得更有品位。研究表明,一个国家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休闲消费就进入大众视野;超过5000美元时,带有审美倾向的品位休闲消费将进入快速增长期。2017年,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8000美元,已经进入了品位化消费快速通道。我们必须把握这种品位化消费新态势,健全完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激励机制,加快特色文化旅游产业配套要素建设,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和文化含金量,推进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和全面升级,不断提升消费者的幸福感。

[责任编辑:潘旺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