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40年来,中国国际关系学界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和分析世界发展潮流、中国发展大势、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等。在马克思主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中国国际关系学研究展现出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人民立场,并在开创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学派过程中始终站稳立场、体现特色。
从中国与世界交往实践中获得发展动力。国际关系学具有鲜明的实践属性,它的发展离不开国际关系实践活动。中国国际关系学取得的长足进步,既与国际关系持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有关,更是由中国全面对外开放特别是开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所推动的。可以说,国际关系深刻复杂变化所产生的外部影响,全面对外开放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所产生的日益增长的内部理论需求,形成了中国国际关系学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
正确处理继承和发展、引进和借鉴的关系。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本来的、外来的知识体系,是一个学科健康发展的基本前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着许多归纳世界发展演变规律的智慧、处理国家间关系的方法。40年来,中国国际关系学界挖掘和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外交思想、国际政治思想等,并对其进行理论化建构、实证研究和比较研究。同时,面对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国际关系学界经历了引进、学习、吸收、批判借鉴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中国国际关系学的主体性不断得到强化、专业性不断得到提升。
营造良好学术生态。学科的健康发展需要良好的学术生态环境,这要靠一批有理想、有担当、有作为的学者来共同努力创造。正是由于几代学者的接力奋斗,中国国际关系学研究的学科体系和学术体系得到了发展完善。中国国际关系学者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指引下,潜心研究、共同成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才智。
开拓发展空间
当今世界格局正在经历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也在发生深刻变化。相对于深刻变化的现实,中国国际关系学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在前进道路上,我们遇到了许多以前没有遇到过的问题,包括经济、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问题,但国际关系研究中的问题意识还不够强。再比如,对国际关系中历史与现实关系的研究不够,对当今发生的一些问题没有梳理出历史脉络,没能说清前因后果。推动中国国际关系学深入发展,应在批判借鉴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科学回答我国对外交往和参与全球治理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正确思路和有效办法。中国国际关系学未来要获得更大发展空间,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增强主体性。中国国际关系学发展应当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而是否具有中国特色,归根到底要看有没有主体性、原创性。中国国际关系学应在系统总结既有经验基础上,秉持包容发展理念,深入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特别是中国独特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努力将中国人对国际关系的独特观察和理解特别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成功实践和思想理论创新成果纳入学科体系。积极参与和设立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国际性学术组织,不断推出并牵头组织研究项目,通过多种方式增强中国国际关系学科的自主性,多产出具有原创性和世界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彰显专业性。在信息化时代,国际关系学科发展面临诸多挑战,比如,研究主体更为多元,在专业研究中原有的信息和理论优势不再充分等等。对此,应在知识生产和传播方式、学科方向和专业课程设置、教材体系建设、学术平台打造等多个方面作出改进和努力,彰显国际关系学科的专业性、学术性,突出优势、拓展领域、补齐短板,努力构建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国际关系学科体系。
提升创新能力。创新是学科发展、学术进步的永恒主题。应聚焦国际关系演化特别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实践中的重大问题,积极借鉴其他学科的新成果和研究方法,加强学科交叉与融合,着力打造易为国际学术界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不断推动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学派的发展,使中国国际关系学在国际学术界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