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让“微政务”成为农村基层治理“新武器”

核心提示: 新时期下,“微政务”已成为农村基层治理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影响着农村治理理念、治理架构与治理资源的现代化转变。要使“微政务”成为完善基层治理的新路径,就应在“微政务”协作团队、运行平台与保障机制上下功夫,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方案的新突破。

【摘要】新时期下,“微政务”已成为农村基层治理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影响着农村治理理念、治理架构与治理资源的现代化转变。要使“微政务”成为完善基层治理的新路径,就应在“微政务”协作团队、运行平台与保障机制上下功夫,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方案的新突破。

【关键词】“微政务”  基层治理  运行保障   

【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A

“微政务”对农村基层治理的重要意义

“微政务”变更农村基层治理理念。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创新与快速普及,传统的社会治理理念已难以适应农村基层治理现代化要求。然而在实际的基层农村治理过程中,部分地区未能在思想或是行为上作出及时的变更,仍然沿用传统思维,不敢或是不想尝试借助微媒体平台处理相关政务工作,不善于借助科技手段创新治理方式以及以人为本的治理理念仍未牢固树立,无形中造成乡村治理的落后。“微政务”作为以“微博+微信”为主要平台的公共管理方式,在基层治理过程中,既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也是社会治理创新实践中不可或缺的推动因素。这一工作模式,标志着基层党组织与基层治理各主体开始主动寻求基层治理的新突破,以适应内外环境以及自身任务等方面的变化。

“微政务”再造农村基层治理架构。“微政务”作为新型政务模式,推动了农村基层治理在形式和内容上的改变。一方面,微平台的融入带来了信息空间的转换,实现了政务工作和服务的网络化转变。另一方面,公众、社会与政府之间的互动,需要社会网络服务的支持,而“微政务”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使互动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双向传播的官民交流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机制,呈现“互动性”与“社交性”的特点。此外,在涉及到重大事件的决策与执行上,政务微博微信等表达的观点代表了政府对相关事件的态度与决定,在信息传播中有较高权威性和公信力,在保障地方政府在治理中重要地位的同时,也加强了民众的社会参与度,提高了公众参与治理的积极性。

“微政务”重组农村基层治理资源。农村的现代化治理从根本上来说离不开对于相关资源的优化整合,也就是在农村内部空间内包含的多种资源要素,要在有关机制作用下得到充分激活。“微政务”对于农村基层治理资源重组的意义在于可借由网络应用平台,从全局的视角进行整体规划、局部细化,有助于形成一个上下联动、横向融合、科学规范、平等参与的治理新体系,实现各方组织信息资源与利益资源共享。一是借助“微政务”平台,有效集合涉及基层治理相关领域的资源,对于有关数据进行分析整合,防范农村资源的过度使用或浪费;二是可及时优化基层治理结构和治理模式,扩展治理空间,提高治理能力,来解决和满足不同层面的利益或政治诉求。

“微政务”融入农村基层治理的现实阻碍

基层“微政务”运行协作团队待完善。基层“微政务”的运行工作不仅依靠有关工作人员的素质能力,还依赖于网民与其之间的相互配合。然而,现有的问题是:一方面,“微政务”运作团队不完备,部分地区的“微政务”工作缺少相关专业人员来负责,大多数是地方政府工作人员在完成自己本职工作之外,还要兼职从事政务微博、微信的运行维护,由于其自身精力有限,导致无法很好地处理“微政务”工作。另一方面,部分工作人员的媒介素养不高,不能很好掌握网络基础技术,对于微机应用的一般技术和一般办公软件的操作、应用、维护等不了解,对于网络用语不熟悉,无法与网民群众进行良好的沟通。同时,一些网民群众不能利用“微政务”平台深层次参与基层政务的互动、治理,不了解网络的基本界限所在,存在网络行为失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整个“微政务”工作的进度受阻。

基层“微政务”运行联动平台待提高。我国基层“微政务”在运营过程中,由于创新能力与协作能力较差带来不少问题。从现有发展态势来看,个别地方政府机构虽在多家网站都开设政务微博,但直接转载他人信息的现象较多,原创性较差。少数基层部门与官员对待政务工作呈现消极与懈怠的态度,内容更新缓慢,信息发布不及时。地区新闻或政务消息占据的数量相对较少,反而有太多的服务性信息,不均衡的信息发布造成民众关心的相关政务信息有所欠缺。此外,部分基层政府机构对“微政务”的利用并不充分,仅把其当作移动的便捷服务平台。进行危机事件的信息发布时,不能将两者优势互补、共同建设,对如何促进“双微”联动解决有关问题缺少正确认知,导致政务微信与政务微博缺少必要的协调与联动,难以发挥舆论引导的合力。

基层“微政务”运行保障机制待加强。基于互联网信息的快速传播与高活跃的用户群难以掌控的特点,会导致“微政务”实施的过程中出现管理上的漏洞。网络在给公众的言论自由开辟新途径的同时,又无法避免相关网络谣言的发酵。目前,我国更多的是出台针对网络的管理办法,还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来规范政务微博、微信的发展。此外,鉴于“微政务”平台沟通的虚拟性,再加上技术缺陷和相关保障制度的缺乏,现有的微博与电子政务的融合仍处于浅层阶段。“微政务”运营部门与党政机关内的其他职能部门的联系不够紧密,不能做到与实际的政务工作有效结合,导致“微政务”用于基层治理的实际效力被大大削弱。

“微政务”完善农村基层治理的创新对策

拓宽人才培养渠道。一方面,需要设立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负责“微政务”平台的日常信息发布和与公众互动等工作。积极组织相关方面的专业人士,为政务工作人员进行这方面的培训,或举办政务工作经验交流会等,提高新媒体运作人员素养。在提高政务人员工作效率的同时,增强“微政务”的实用性。另一方面,“微政务”要树立“见微知著”的运营理念,不应只是单一的做好信息发布,还要成为政府部门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形象之窗”。要做好各地区、各部门的资源整合工作,努力推动经济发展,达到吸引人才的效果,为打造一流的新媒体宣传队伍奠定良好的经济基础。

健全“微政务”监管机制。第一,应加大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的力度,完善政务微信等运营的规范制度,实现全国范围内的规范化运营。第二,“微政务”主体内部应该形成有效监督机制,完善政务“双微”绩效考评机制。制定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与奖惩制度,将“微政务”运营影响力、成果、效果等方面的数据情况,作为“微政务”运营人员的绩效考核因素之一,提高工作人员积极性。第三,在“微政务”部门的监管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和社会三方面的作用,加大公众监督,以便有效协调与配置组织资源,使各地区、各部门政务“双微”建设和发展更加均衡化。第四,有关主体部门要加强对于“微政务”工作的引导,形成以发布信息、搭建沟通平台与引导舆论为主的“微政务”工作模式。

深化协作治理能力。首先,完善信息来源渠道。只有通过不断沟通,才能获得更多的信息来源渠道。要加强与政务部门之间的沟通,从不同角度、维度和范围收集信息。从市到乡各级网信部门需要通过及时沟通来畅通信息报送渠道,从而对基层治理的现实状况有全面掌握。其次,拓宽阵地建设和信息平台范围。各重要民生部门和乡镇政府可以拓展多种渠道,包括开通网站、微信、微博等,并且在运营方面作出努力,做到及时和准确的更新信息。最后,要提升与各媒体合作的力度,对其新闻的投稿渠道进行扩展,包括主流媒体网站、微信、客户端APP等方面,保障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便捷性。此外,政府要支持各类社区居民自治组织以及专业性的社会组织、非营利机构间的相互合作,利用“微政务”平台,塑造出基层社会治理主体的多元样态,提高基层治理能力。

(作者为内蒙古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参考文献】

①卢福营:《论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扩散》,《学习与探索》,2014年第1期。

责编/温祖俊    美编/于珊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贾娜]
标签: 基层   政务   武器   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