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世界面临着“逆全球化”和继续全球化两条道路的选择。全球化实际上是时代不可逆转的历史使命。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正是从现实国情出发作出的新时代实现经济全球化的正确选择。通过“一带一路”,中国将会与其他国家的人民一起,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关键词】“一带一路” 全球化 “逆全球化”
【中图分类号】F114 【文献标识码】A
全球化趋势逐渐加强,并没有为“逆全球化”潮流留下太多的空间
历史似乎又一次站在了十字路口。“逆全球化”与全球化,两条不同的道路摆在世界各国面前。一方面,美国在2018年3月针对中国钢铝等制品增加关税,这一举措意味着贸易战已经正式拉开帷幕。在美国推崇贸易战的背后,正是逆全球化而动、美国至上的理念。的确,这是自上世纪以来,一些发达国家在经济疲软的时候惯用的伎俩,与经济泡沫式增长的扩张战略不同,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它们往往会采用收缩和保护的战略,将危机转嫁到其他国家身上。“逆全球化”趋势若盲目扩大,其未来发展如同饮鸩止渴一样,它或许能在短期内带来表面上的繁荣,但一旦脱离了全球化的舞台,这种短期的刺激效应或许会带来更深层次的危机。
另一方面,新兴的经济体和国家需要一个更为开放的舞台,在全世界面前展现自己的经济实力。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就强调指出:“中国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提升发展的内外联动性,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更多惠及其他国家和人民。”中国的崛起,就是在全球化和更加开放包容的大潮中崛起的。只有坚定不移地继续走全球化道路,坚持不断开放和合作共赢,才能迎来全球经济发展的新的春天。
“逆全球化”与全球化,这不仅仅是一个向左走还是向右走的问题。因为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并不是某一国家的政策可以抵挡的,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并不是一个政治的选择题。随着世界工商业的发展、航运的发展,之前彼此分离的民族和国家联系为一个整体,而在贸易和投资的交往过程中,各种天然的界限将被打破,语言、货币、交通工具、物流、信息通讯等各种技术的发展,都不断地促使着全球化进一步深化运行。最终,世界各地的人们可以更便捷地建立起经济、社会、文化的交流,也更倾向于将原先彼此分离的国家看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今天,全球化的趋势并不是减弱了,而是逐渐加强了。互联网、智能手机、大数据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主题词,在数字平台上建立起来的交往网络,已经让全球化的程度发展到一个全新的层次。在全世界越来越深入地连接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总体时,实际上并没有为“逆全球化”的潮流留下太多的空间。经济全球化已经让世界发展呈现出更为复杂的关系,在一个国家逆全球化而动,采用保守的壁垒政策的时候,或许在挡住了廉价的商品和投资的同时,也错失了新时代技术和社会变革中的巨大机遇。
中国作为一个新兴崛起的经济大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中心—边缘”式世界体系逐渐没落的时候,完全可以在这个过程中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援助力度,促进缩小南北发展差距。”“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正是中国在新时代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建立新型国际合作机制、参与全球治理体系、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的有效途径,体现了中国人民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带领下,以崭新的面貌,与世界各国人民一起建立更和谐平等的世界的信心。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一带一路”是在世界经济进入低迷时期提出来的,体现了在危机面前,中国自觉扛起全球化大旗,与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坚持在全球化的历史趋势下,实现更美好的人类未来。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西方国家社会矛盾加剧,“逆全球化”思潮日渐汹涌,种族主义、排外主义、宗派主义、民粹主义抬头,并影响到世界格局。“逆全球化”试图在日益融合的世界范围内重新采用隔离、排斥的策略,去挽回经济衰退带来的影响。但是,这些措施的影响力十分有限,它很难作用于业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形成的全球制造业的产业链和价值链,这个时候就更需要有分量的国家站出来,继续坚持全球化的道路,坚持在开放和合作的基础上,实现全球经济的融合。这就是为什么在达沃斯论坛上,中国声音备受关注的原因。
其次,“一带一路”最根本的理念是实现开放、包容、平等、合作的新型全球化。时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鹤在2018年达沃斯论坛上谈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但‘一带一路’建设的机会和成果属于世界,我们要通过打造互联互通的物理条件和人文环境,扩大全球有效需求,共同推动全球经济复苏。”中国并不是通过“一带一路”谋求地缘政治的霸权,或者以“一带一路”来与其他国家对抗,更不是发动新的冷战。从一开始,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就是以更包容和平等的方式邀请其他国家一起建设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在这个意义上,“一带一路”在根本上不同于传统的“中心—边缘”的全球化格局,它带有一定程度上的普惠性,让参与“一带一路”的各个国家都能有获得感和参与感,并有助于各个国家逐渐消除国内外的贫富差距、弥合社会矛盾,从而在制度和发展上消除了“逆全球化”趋势的隐患。正如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所指出的:“‘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一带一路”体现了中国积极推动这种新型的全球化体系的责任与担当,让各国人民都能分享共同发展带来的喜悦成果。
最后,“一带一路”必须在创新的前提下实现。现如今既是一个全球化的新时代,也是一个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尤其是数字技术和智能技术等的广泛应用,为实现“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全球化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全球贸易的面貌,尤其是电子商务的迅速崛起,打破了既定的商业模式,使得全球产业按照新的模式重新分配。就如之前我们很难想象,处于中国内陆的贵州会成为世界级的数据中心,当苹果、华为、阿里巴巴等数字产业的巨头们纷纷将数据中心建立在贵州时,实际上就是科技创新下的产业重新布局的结果。随着数字产业和智能产业的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参与的各国都能在科技创新中获得丰厚的回报。
“一带一路”就是新时代全球化的象征,中国在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必须为新的全球化体系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担负起中国应尽的责任。可以说,中国的崛起,受益于上世纪末直至今日的全球化浪潮,为了中国,也为了全世界的繁荣,必须要有这样的觉悟,树立起中国的大国担当意识,抵制“逆全球化”倾向,将全球化的征程继续下去。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愿意与各个国家一起紧密合作,消除不平等,消灭贫困,增进包容和开放,为迎来一个更加团结和谐的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为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共担时代责任 共促全球发展——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人民网,2017年1月18日。
②[美]伊曼纽尔·沃勒斯坦著,黄光耀、洪霞译:《沃勒斯坦精粹》,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责编/贾娜 美编/杨玲玲 史航(见习)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