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理响中国 > 正文

中国智库:阔步创新发展

中国智库:阔步创新发展(深聚焦·关注新时代中国智库建设③)

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蓬勃发展的当下,智库在服务党和国家重大战略中作出的贡献越来越大。作为国际舞台的一支活跃力量,中国智库在促进国际交流、影响国际舆论等方面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与此同时,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过程中,一系列新情况、新挑战也随着社会和智库自身的发展而显露出来。在人才培养、资金来源方面,如何进一步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内生动力和创造力?在对接决策部门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共享资源成果,实现良性互动?在国际影响力方面,如何进一步面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更好地服务国家对外战略?

在日前人民日报社政治文化部主持召开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创新与未来”主题座谈会上,与会专家就这些问题建言献策。

促进人才引进与流动,推动资金来源多元化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关键在体制机制的创新,只有将体制理顺、机制搞活,才能真正激发出智库的活力。而人才是智库的第一要素,与会专家普遍认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离不开一支高水准的人才队伍。

“提高智库研究质量、推动内容创新、更好地提供知识服务,要解决这些问题,归根到底要靠人才。”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陈承新认为,合格的智库人才,既要具备一定的学术基础,又要拥有广阔眼界、深刻洞见,还要具有对外交往的素质与能力。

“完善智库人才管理机制,应该从智库人才的选拔、培养、使用等角度入手。在人才选拔上,要加强梯队建设,尤其是青年智库人才建设,通过一定的人才支持计划,为未来智库人才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在人才培养上,应鼓励智库成员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提升智库成员的决策能力;在人才使用上,智库可以建立开放式的人才使用平台,通过课题招标等方式,灵活吸纳各领域的专家学者。”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智库研究中心主任朱旭峰表示。

除了人才培养,智库建设的资金来源也受到与会专家的关注,推动智库基金制,成为讨论的热点。《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各级政府要研究制定和落实支持智库发展的财政、金融政策,探索建立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投入体系,健全竞争性经费和稳定支持经费相协调的投入机制。”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张胜军建议,有条件的智库应按照《意见》要求,大胆试点智库基金制,建立更加灵活的机制,增加来源于智库基金的资金比例。

对于《意见》提出的资金投入体系“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朱旭峰将其理解为在保证政府支持基本资金的基础上,鼓励多元、多层资金参与。也就是说,政府拨款仍是最主要的形式,但与此同时,社会基金尤其是智库内部设立的基金应更积极地发挥作用。

以基金制保障来源多元化仅是前提,朱旭峰表示,智库资金应有正确的使用方向,即主要用于支持研究和举办公益活动。为此,“智库的资金管理和使用,可以结合智库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的转变,通过理事会制和研究经费的课题招标制,建立智库基金,通过基金管理的方式,保障资金的合理分配和使用。”

促进高效互通,培养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

为治国理政提供高质量的决策咨询服务,是智库的重要使命。“然而一些智库与决策部门之间的信息互动交流仍有隔阂。要建立起畅通高效的互通机制,还需付出更多努力。”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李会明认为。

他建议,决策部门可试点将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智库纳入到政策咨询中来,给智库出题目、交任务,积极吸收智库专家参与调研、评估等工作,并且为其提供公平竞争的参与决策渠道。同时,决策部门还可结合特定政策类型,按照公共政策过程,设置议程、制定方案、评估监控,可以考虑在政策实施的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的智库参与,发挥不同智库、不同专家的作用。

“重点建设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的高端智库。”这是《意见》提出的2020年总体目标。如今,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国际地位、国际影响明显提升,而中国智库作为国际舞台的一支活跃力量,如何在谋划国际战略、促进国际交流、影响国际舆论、参与国际治理等方面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也成为智库发展建设的重点。

对此,专家们普遍表示,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对智库而言尤为重要,应发挥身份相对超脱、人脉资源丰富等优势,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智库外交,努力为营造于我有利的国际环境、赢得国际竞争战略主动作出应有的贡献。

“培养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不仅需要智库在设置研究议题时更多聚焦能源、环境保护、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等全球性公共事务治理领域,更需要相关部门在委托相关课题时增加全球性公共问题的比重。”恒丰银行研究院执行院长董希淼说。

依循中国特色搞研究,扎根中国大地提对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开启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这对提高党和政府科学决策能力、国家治理能力,以及对提升国家软实力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党和国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强大的智力资源、坚实的智力支撑,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迫切呼唤高水平智库的涌现。“新时代背景下,智库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责任更大了、使命更重了。”与会专家表示。

“智库研究应更加突出问题导向、应用导向,紧扣党和国家的战略需求,服务决策部署。”中央党校科研部协作处处长、副研究员黄相怀说。比如,打好“三大攻坚战”、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都是需要智库深入研究的重大问题。“秉持咨政报国的情怀,把这些问题回答好、回答得更有价值,是智库发展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专家们指出,当下,各个智库的研究积极性很高,但在成果数量迅速增长的同时,还应在提高研究质量方面下更多功夫。“对智库来说,专业化发展非常重要,智库在成立伊始就应明确自身特长、优点,从而找准主攻方向,只有在某个领域做到深耕细作,打造拳头产品和品牌名片,而不是蜻蜓点水,才立得住、走得远。”董希淼表示。增强善谋远谋的本领,做国家发展进步的瞭望者、助推者、守护者,应是每一家智库孜孜以求的发展目标。

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必须依循中国特色搞研究、扎根中国大地提对策,为破解难题找“钥匙”,为推动发展开“良方”。“用中国理论总结中国经验,用中国话语回答中国问题,是智库研究应该秉持的原则之一。”李会明谈道,“应俯下身去,让每一条建言都建立在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求真务实、精益求精,绝不能偏听偏信、敷衍了事。”弘扬求实创新的精神,多建睿智之言、多献务实之策,中国智库应该恪守这样科学严谨、守正出新的研究态度。

充分调动智力资源、激发创造活力,推动建立与科学民主依法决策需求相适应的决策支撑体系,推动健全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相符合的咨政辅政机制,推动形成与我国现代化强国地位相匹配的国家软实力,是每一家智库努力的方向。

[责任编辑:赵光菊]
标签: 中国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