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中国品牌 > 海归中国梦 > 正文

海归最新就业创业宝典

——改革开放四十年之际 最新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出炉

海归最新就业创业宝典

——改革开放四十年之际 最新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出炉

人民论坛网(北京讯 潘旺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出国留学和回国服务的规模大规模增长,与国家政策和行业需求相契合且发展态势不断向好。值此四十年之际,全球化智库(CCG)与智联招聘8月19日在一年一度的海归盛会——“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暨欧美同学会北京论坛”上联合发布《2018年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报告就中国海归就业创业情况开展了新一轮的调查研究,聚焦以“90后”为主的新生代海归群体在留学前后的发展变化和就业、创业情况,并对海归对于留学与回国的选择、留学安全的认知等热点话题进行了调查。同时,报告首次对海归群体留学前后的城市迁移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聚焦国内“抢人大战”对于留学生回国及城市选择的影响。这是CCG连续第四年发布《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

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参与全球化程度的逐步加深使我国海归群体逐渐壮大。教育部数据显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519.49万人,313.20万人在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十八大以来,已有231.36万人学成归国,占改革开放以来回国总人数的73.87%。如今,越来越多的海归活跃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各个领域。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留学事业,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方针政策,推动我国留学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留学事业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不仅带来多样化的产业选择,推动了国内诸领域的发展,促成了更多的国际合作,也在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同时,随着国际形势的日趋复杂,海归留学人员将会发挥的更大的作用,也将承担更多的新使命。

本次调查报告聚焦90后出国留学人员,并首次关注95后海归群体。今年的报告还有一些最新的发现,报告中指出,海归群体对留学效益价值仍持肯定态度,即认为留学收获达到预期值,与此前多数留学人员选择出国镀金不同,本次接受问卷调查的海归留学人员选择出国不再以教育为主,而主要目的是为了丰富阅历、体验他国文化和生活;留学低龄化趋势明显,高中留学生人数增加;在留学地选择上显示出明显的性别差异:女性多青睐英国,男性则更多地选择赴美国留学;在学科选择上,经济学和商学占绝对优势,超过四成以此作为主修学科;拥有海外工作经验的海归比例增加;留学安全关注度上升;近三成留学生因国外的经济、政治或社会环境不利于留学生发展选择回国,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和特朗普上台后美国移民政策的紧缩对留学生的选择产生一定影响;海归成人才大战争夺对象,北上广是海归首要目标城市,东北和中西部人才流失严重;金融业就业比例超过信息技术服务业升至第一位,制造业就业比例有所上升;海归回国求职多通过招聘网站、APP投递简历,95%可在归国后半年内找到工作;企业发展前景不明为跳槽主因,薪酬水平对跳槽影响因素变大;创业方面,30%海归创业选择对口领域,运营成本高仍是创业最大困难;创业服务对于创业者作用差异显著,女性创业群体需更加关注。

全球化智库(CCG)副主任兼秘书长苗绿、智联招聘市场部高级总监李强在发布会上致辞,CCG研究一部总监李庆发布报告。作为国际人才研究领先的智库,全球化智库(CCG)多年来持续跟踪中国海归研究并与智联招聘连续四年联合发布《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该报告已成为国内最具权威性的留学人员调研报告。报告所揭示的海归创业就业最新特点和趋势,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并成为CCG进一步研究的基础,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为持续跟踪海归回国就业与创业的现状和问题,全球化智库(CCG)与智联招聘再度携手,展开深入的调查研究。

以下为《2017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部分要点:

出国留学被赋予更多意义  丰富阅历是选择留学主要原因

四十年前,“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推动了中国留学事业的快速发展。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强调,留学人员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统战工作新的着力点。要坚持“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发挥作用”的方针,鼓励留学生回国工作或以多种形式为国服务。

如今,越来越家庭选择送子女出国留学,教育部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留学人员回国人数达到48.09万人,其中获得硕博研究生学历及博士后出站人员22.74万。他们中的很多人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各个领域做出突出贡献,成为新时代我国国际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留学的意义也不局限于出国深造镀金。CCG研究组通过调研发现,“体验他国文化、生活,丰富个人阅历”是海归群体选择出国留学的主要原因,占比达到76%。其中,女性相对于男性来说,更青睐于该选项为其出国留学所带来的附加意义。此外,“磨炼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和“国外教育水平相对较高”也是重要原因,分别占比52%和51%。另有33%的人选择“海归回国发展更有竞争力”;因“国内优质教育资源竞争激烈”、“计划未来在国外发展”和“其他”原因选择出国留学的比例相对较低。

留学低龄化趋势明显 高中留学生人数增加

CCG研究组指出,从首次出国前所处教育阶段分布来看,海归群体中本科学历出国留学的占比最高,达到51.54%,其次是高中和硕士研究生阶段,占比分别为29.79%和12.12%。博士研究生、初中和小学及以下阶段占比较小,分别为0.67%、1.54%和1.14%。与2017年调查结果相比,2018年高中阶段出国留学的比例提高了9个百分点,本科和研究生阶段则分别降低了4个和7个百分点,留学低龄化趋势明显。

留学选择

图片11

国家与性别有关 女性多青睐英国

从最近一次留学国家/地区分布占比情况看,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和韩国是海归群体留学的主要国家,占比分别为19%、18%、10%、10%以及8%。此外,加拿大与法国占比接近,分别为5%和4%。从留学国家男女比例来看,作为主要留学目的国的英国和美国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女性海归更青睐于英国,占比高达22%,其次是美国的15%;而男性海归这一比例恰恰相反,21%的男性最近一次留学国家为美国,而15%的男性群体选择赴英国留学。

图片12

经济学商学为主修学科 主修科目男女比例分布差异明显

在最近一次留学中的主修科目中,经济学与商学类占比最高,达到43%。其次,分别是艺术与人文科学(14%)、工程学(10%)、计算机科学(5%)、管理学(5%)、社会科学与公共卫生学(4%)、及语言学(3%)。在主修科目的数据中,除经济学与商学类男女比例接近之外,其他主修科目因文理区分在男女比例的分布上差异明显,文科类专业(如艺术与人文科学、语言学等)女性占比高于男性,而在理工科类专业上则男性比例较高。

留学收获达到预期值 拥有海外工作经验的海归比例增加

对于“留学后的收获是否实现了预期”这一问题,海归群体中接近一半的人持肯定态度。调查发现,分别有34%和11%的受访者选择“收获高于预期”和“收获远高于预期”,留学收获达到预期的比例为45%;另有28%和8%的受访者认为“收获低于预期”和“收获远低于预期”,留学收获未达到预期的比例达35%;还有20%的受访者对留学收获是否达到预期则表示“不清楚”。

CCG研究组在调查中发现,在海外工作经验分布情况方面,海归群体中近七成具有一定的海外工作经验,没有海外工作经验的占三成。其中,具有“1-3年以下”海外工作经验的占比23%,与2017年的调查结果相比提高了5个百分点;“半年-1年”占比17%,“半年以下”14%。拥有三年以上较长海外工作经验者占比较少,“3-6年”占比11%,较2017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6年以上”占比5%,也提高了近2个百分点。综合来看,具有1年以上,特别是3年以上海外工作经验的海归比例提升明显。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海归具有海外工作经验,海归质量不断提升。

留学安全关注度上升 多数海归群体认为应提高安全意识

近年来,留学生在国外遭到不法侵害的事件时有发生,留学安全问题备受留学生、家长,乃至整个社会的关注。调查数据显示,海归群体中认为留学安全问题“较为常见,要提高防范意识”的比例达到44%,2017年该数据仅为27%。认为“只是个别案例被媒体放大,不值得大惊小怪”的比例也2017年的66%下降到2018年的40%。留学生的安全意识有明显提升。

近三成留学生因国外的经济、政治或社会环境不利于留学生发展选择回国

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和特朗普上台后美国移民政策的紧缩对留学生的选择产生一定影响

“方便与家人、朋友团聚”继续成为海归群体选择回国发展的首要原因,有67%的海归选择了这一选项;其次,“国内经济发展形势好”以40%的比例位居第二。在逆全球化势力加剧和国际政治经济局势动荡的背景下,因“国外的经济、政治或社会环境不利于留学生发展,如工作和移民政策”选择回国的海归占比达到27%,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和特朗普上台后美国移民政策的紧缩对留学生的选择产生一定影响。此外,“对中国文化和美食的眷恋”(23%)、“所学专业在国内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14%)、“在国内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13%)、“具有为国奉献的意愿”(12%)、“国内人才政策具有吸引力”(12%)和国内拥有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9%),也在留学生选择回国发展中起到一定的影响。从性别差异来看,研究发现,选择“方便与家人、朋友团聚”的女性海归(75%)多于男性海归(58%),而与女性海归(35%)相比,则有更多男性海归(47%)因“国内经济发展形势较好”回国。

海归成人才大战争夺对象 北上广是首要目标城市

东北和中西部人才流失严重 吸引海归人才政策有待改善

最近一年,城市间的“人才大战”从一线城市扩散到二、三线城市,人才资源越来越受到关注。课题组对海归群体的生源地和现居住地进行了调查。数据显示,海归群体生源地占比超过5%的省市有北京、广东、山东、辽宁、江苏、河北,分别占海归群体的9%、9%、8%、7%、6%和5%。可以看到,海归群体的生源地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区域,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和人口规模上来看,这些省市较中西部地区仍具有一定优势。然而,从海归群体的现居住地来看,省市之间的人才聚集能力区别显著,即有些省市在该过程中成为人才磁铁,吸引和集聚海归,另一些省市则在人才竞争中面临海归人才流失的挑战。

从海归群体的现居住地来看,北京、上海、广东是省市间海归人才竞争中的受益者,海归群体迁入数量分别占海归群体总量的12%、8%和6%,即在假设生源地为北京、上海和广东的海归群体在回国后均未发生迁移 的基础上,有额外12%、8%和6%的其他生源地海归群体迁移到这三个省市;从增幅上来看则更加明显,北京、上海和广东海归群体净增幅分别为141%、278%和72%,即在假设生源地为北京的海归群体未发生迁移的基础上,有超过该群体1.4倍的其他生源地海归群体选择在北京发展,而这一现象在上海则接近3倍。

图片13

报告指出,海归群体流失方面 ,黑龙江、山西、河南、河北和湖南流失比例较大,分别为81%、60%、58%、49%和46%,东北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在“人才大战”中将面临更更加严峻的挑战。

把未发生迁移的数据与发生迁移的数据进行比对发现,61%的海归群体在回国后并未发生迁移,而是更多地回到自己的家乡发展。其他迁移的海归人群中,有13%的海归迁往北京,8%的海归群体迁往上海,7%的海归群体迁往广东,与上图中假设北京、上海、广东无迁出情况的比例相比,北京、广东生源的海归群体迁出比例实际仅为1%,上海生源的海归群体迁出比例更小。

从非北京生源海归群体迁入北京的省市分布来看,河北、山东、山西、辽宁、河南、天津、吉林、陕西等省市是主要的输送省份。其中,河北、山东、山西占非北京生源海归群体迁入北京总量比例的前三位,分别为17%、11%、9%。可以看到,北京作为国家的首都,对北方人才、乃至中西部人才具有明显的吸引力。

从非上海生源海归群体迁入上海的省市分布来看,河南、江苏、安徽、浙江、辽宁和黑龙江等省市是主要的输送省份。其中,河南、江苏、安徽占非上海生源海归群体迁入上海总量比例的前三位,分别为12%、9%、7%。可以看到,上海除对周边省份海归人才具有显著吸引力之外,更是生源地为河南的海归群体的主要选择。

从非广东生源海归群体迁入广东的省市分布来看,湖南、广西、湖北、福建、江苏、江西等省市是主要的输送省份。其中,湖南、广西和湖北占非广东生源海归群体迁入广东总量比例的前三位,分别为17%、11%、11%。

对产生迁移的海归群体进行城市选择的具体分析来看,“经济发展快”、“国际化程度高”、“具有多元文化,包容性强”、“产业基础好”为海归群体最为关注的城市要素,关注度分别为56%、38%、34%和18%。从性别差异看,除对“经济发展快”的关注程度接近以外,女性海归群体更关注“国际化程度高”、“具有多元文化,包容性强”,分别比男性高出8个百分点和12个百分点,而男性海归群体则更关注“产业基础好”,比女性高出12个百分点。

千禧一代海归可顺利融入社会 在国内发展优劣势明显

报告指出,回国后的融入情况显示,97%的受访者能够在回国发展中实现社会融入,其中能够“顺利实现融入”和“有困难,但能渐渐融入”的比例均占48%。约3%的受访者始终无法融入,与2017年的调查结果相比,始终无法融入的海归比例降低了2个百分点。

图片1

海归群体在国内就业方面存在的优势主要包括“语言及跨文化沟通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和“生活适应能力强,更加独立”,选择比例分别为73%、59%和37%;此外,也有受访者认为海归的就业优势还包括“批判性思考能力强”(25%)、“更了解海外市场,容易在海外市场建立品牌或分销渠道”(16%)、“更具创新能力”(16%)等。与2017年相比,海归对具有国际视野的优势评判有明显下降,选择比例从86%下降到59%。当前,中国参与全球化发展不断深入,国际化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加之国内高校国际化教育理念的快速发展,使国际视野的获取范围进一步扩大,但海归群体更加直接接触到国际领域的优势仍然明显。

图片2

海归回国求职多通过招聘网站、APP投递简历 95%的海归可在归国后半年内找到工作

调查显示,从获得国内工作的求职渠道来看,排在首位的是通过“招聘网站/APP投递简历”,49%的海归选择该途径求职;其次是“直接向意向单位投递简历”和“家人或者亲戚朋友推荐”,选择比例分别为22%和19%。其中,男性与女性在这三种主流的求职渠道中存在一定差异,男性“直接向意向单位投递简历”的比例高于女性,而选择“招聘网站/APP投递简历”和“家人或者亲戚朋友推荐”的渠道,女性比例则高于男性。

图片3

在求职周期方面,男性与女性海归的差异并不明显。42%的海归能够在归国一个月以内找到工作;40%的海归能够在1-3个月找到工作;需要4-6个月的占比为13%;需要6个月及以上的占比仅为5%。与2017年的调查数据相比,1个月以内找到工作的海归比例提升了10个百分点,同时,需要6个月及以上求职时间的比例下降了6个百分点,说明海归在国内就业市场的竞争力有一定提升。

图片4

金融业就业比例超过信息技术服务业升至第一位,制造业比例有所上升

报告指出,在就业行业方面,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制造业、教育、批发和零售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排名靠前,所占比例分别为14%、13%、12%、11%、8%和7%。可以看到,在排名靠前的行业中,因性别不同,海归对于行业的选择也存在一定差异。对于女性海归来说,教育(15%)和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0%)占比明显高于男性;对于男性海归来说,金融业(17%)和制造业(15%)占比则明显高于女性。与2017年相比,金融业就业比例超过信息技术服务业升至第一位,制造业的比例也有所上升,从2017年的第5位升至2018年的第3位。

海归薪酬待遇有所提升 但薪酬满意度降低

企业发展前景不明为跳槽主因 薪酬水平对跳槽影响因素变大

调查显示,工作收入与个人期望相比,认为收入高于甚至远高于预期的海归不足1%;仅有19%的海归认为工作收入基本符合预期;认为收入水平低于预期和远低于预期的海归占比分别为49%和31%。综合来看,虽然海归群体的整体收入水平较2017年有所提升,但80%的海归认为收入水平低于预期的情况,较2017年69%的比例来看,海归群体收入与预期矛盾进一步加剧。

CCG研究组分析发现,企业发展前景不明是最主要的原因,占比达到25%;22%的海归由于薪酬水平跳槽;“有了更好的机会”、“职位晋升受限”、“对目前的工作不感兴趣”也各自占据10%以上的海归比例。相比2017年的调研结果,因薪酬水平产生工作变动的比例上升了9个百分点,显示出海归回国后的薪资水平与期待存在较大差距,提升其薪资待遇成为企事业单位提升海归人才就业满意度的重要方向。

30%海归创业选择对口领域 运营成本高仍是创业最大困难

报告显示,海归创业行业选择排名前三位的行业分别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7%)、批发和零售业(15%)、教育(11%)。前两名以男性创业者居多,而在教育行业,女性创业者远高于男性,为14%;出现女性创业者比例高于男性的创业行业还有“住宿和餐饮业”等。

进一步分析海归创业者选择该行业创业的原因,30%的海归是因为“留学专业与创业行业紧密相关”,其次24%的海归选择了“主要合伙人的创业理念”,再次为“该行业是创业热门行业”,占比为17%。因“家庭背景”而选择该行业创业的比例为11%,因“相关技术专利、国家或地方发展规划相匹配”“个人爱好”因素选择相关行业创业的比例均为6%。其中,女性海归创业者相对男性来说,关注留学专业与创业行业相关性、创业热门行业和家庭背景的比例更高。

海归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最主要困难仍然是运行成本高,占比56%,我国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其次,对国内市场不够了解的比例达到38%,因融资困难的比例为37%,相关创业服务不到位、政府相关政策配套不齐、技术成果转化比较困难、国内研发水平尚不支持、企业国际化发展比较困难分别占比为27%、21%、13%、8%、6%、1%。值得注意的是,女性海归创业者对于企业运行成本高的反应较男性海归创业者更为明显。

不同性别海归对创业服务评价差异显著  女性创业群体需更加关注

报告指出,不同性别的海归创业者对创业服务为其创业提供帮助的评价有显著差异。其中,认为帮助非常大的男性比例为23%,而女性仅为4%;认为帮助较大的男性比例为26%,女性为18%,认为一般的男性比例为21%,而女性比例达到43%;认为帮助很小的男性占比为5%,女性占比11%;认为没有帮助的男性比例为14%,女性比例为7%;认为不清楚的男性比例为12%,女性比例为18%。在创业服务的供应方面,应当对女性海归创业者予以更多的关注。

报告发布方全球化智库(CCG)多年来致力于中国海归研究,曾出版《海归中国》《创业中国——海归精英50人》《缤纷海归》《当代中国海归》《百年海归创新中国》《海归者说》等有影响力的著作,并在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留学发展报告》《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海归发展报告》。在国内外最具影响力的多项评价中,均位列中国社会智库第一。

联合发布方智联招聘作为人才生态领导者,拥有1.6亿职场人用户,日均活跃用户数630万+,累计合作企业数达415万+。2017年7月,智联招聘发布“企业智赢计划”。依托强大的数据实力,颠覆传统招聘模式,建设开放职岗生态系统,重塑人力资源市场招聘服务标准。同时,智联招聘先后入资51社保、脉脉、猿圈等战略伙伴,不断拓展生态边界。凭借大数据和AI技术打造开放的人力资本生态,让人才和机会更精准高效的建立连接,为生态内的合作伙伴创造更多价值。

[责任编辑:潘旺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