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全球观察 > 正文

顺应时代潮流 赢得世界喝彩

——“一带一路”五周年:进展与前瞻

图为在马来西亚关丹港新深水码头拍摄的由中马合作建设的防波堤。新华社发

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附近,列车在亚吉铁路上行驶。新华社发

【“一带一路”进行时】

五年前的金秋时节,习近平主席基于当时世界发展的基本形势,结合中国发展阶段的客观需求,高瞻远瞩地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五年来,这一倡议的基本理念已经转化为行动,这一倡议的美好愿景正在变成现实。“一带一路”制度体系已初步确立,合作重点扎实推进,项目建设成就辉煌,尽管仍面临一些挑战,但是赢得了世界的积极响应。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周年之际,我们应该热烈地喝彩,冷静地思考,以使未来的路走得更稳、更顺、更好。

响应者众参与方多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国际社会的总体反映积极踊跃。从国家层面来看,到目前为止,与中国签订共建“一带一路”政府间合作谅解备忘录的国家已超70个。在此基础上,中国与沿线多国共同编制了十分详细的合作规划,如《中巴经济走廊远景规划》《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以及《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对接合作规划》(中哈)等,把中国与相关国家的发展战略通过规划对接而实现实际对接。2017年在北京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共有140多个国家的高级别代表团参加,说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愿意开展“一带一路”合作;29位外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出席论坛,说明共建“一带一路”是一项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的事业;论坛形成了包括5大类76大项279项的成果清单,而且清单中的具体项目已有超过90%转化为常态性工作,说明合作是可实施的、务实的、潜力巨大的。

从国际组织层面来看,绝大多数国际组织对“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开展深入研究,大量组织国际会议研讨,纷纷发表看法甚至发表决议和倡议,与中国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并在一些领域开展项目合作。比如,一些区域性专业机构如亚洲开发银行、欧洲投资银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等都对“一带一路”合作持积极态度,并与中国各相关对口部门签署了比较具体的合作协议。东盟、欧盟、非盟等一些区域性组织总体上也对“一带一路”给予高度评价。

其中,联合国对“一带一路”尤为看法积极、行动主动。从联合国的基本立场来看,“一带一路”建设直接有利于促进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实施,有利于构建国际合作新模式,改善全球治理,促进全球基础设施建设和贸易发展,推动参与国在合作中实现互利共赢。正因为如此,2016年3月,联合国安理会将“一带一路”倡议内容写入第S/2274号决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亚太经社会等联合国专门机构还与中国签订了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加强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协议、行动计划、执行计划等。

从跨国公司层面看,出于对新投资机会的敏感性,绝大部分跨国公司对“一带一路”倡议持积极态度,特别是从事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服务类的公司积极性更高。根据汇丰银行2018年3月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来自全球26个经济体的6000多家国际性大企业在对欧盟、东盟、中东、拉美以及美国、英国、中国等主要经济体的政策环境和经贸主张未来可能给企业带来的正面影响进行排序时,“一带一路”倡议位居榜首,得到其中四成企业的高认可率。实际上,不少世界500强企业已经以不同的方式积极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了,比如通用电气、西门子、博世集团、霍尼韦尔、卡特彼勒、ABB、DHL、林德、巴斯夫、马士基、双龙(韩国)等,有的公司已经参与几年,从中取得很好的回报。

制度体系初步确立

基于五年的实践,“一带一路”作为一种创新的制度安排,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基本框架,大致由五个方面构成。

一是最终目标。共建“一带一路”的最终目标,就是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要建设成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之路,有助于构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在2017年12月举行的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旨演讲中明确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二是核心特性。作为一个新的国际平台,“一带一路”有许多新特性,最核心的特性是开放性和包容性。所谓开放性,既包括贸易、投资、金融、信息、技术等与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各方面开放,也包括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开放,最终实现不同文明和民族在开放中发展,在融合中共存。所谓包容性,主要是指互利共赢,在广泛参与的基础上所取得的成果应该为所有人群共享,贫困阶层的人和贫穷的国家也能从中获得实际利益。

三是共建原则。2017年5月由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的《共建“一带一路”:理念、实践与中国的贡献》明确指出,建设“一带一路”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一带一路”之所以说是国际社会的大合唱而非中国的独角戏,就在于其秉承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这开创了合作共赢新模式,是“一带一路”建设得到国际社会广泛响应的重要原因。

四是基本精神。建设“一带一路”,中国倡导和秉承的是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历史和现实都证明,只要坚持合作共赢的基本思路,就能很好地处理不同国家、民族、人民之间的关系,实现共同发展。

五是建设内容。在三部委于2015年3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明确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这“五通”为“一带一路”合作重点内容。“五通”扎实推进,标志着“一带一路”建设逐渐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

重点合作成果丰硕

作为“五通”之首,政策沟通是“一带一路”合作的前提与保障,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顶层设计与政策支持。目前,诸多“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已经出台政策规划,与“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对接。

设施联通取得丰硕成果,尤其是六大经济走廊和“多国多港”建设中的一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稳步推进。比如,莫斯科—喀山高铁项目和中蒙“两山”铁路已完成前期准备工作;中国国内开通中欧班列的城市数量在今年上半年已达48个,涉及27个国家、约40个境外城市;喀喇昆仑公路二期扩建工程和巴基斯坦1号铁路干线的升级项目正在建设之中;中缅气、油管道项目分别于2013年和2017年完成;印尼雅万高铁、泰国高铁、中老铁路等铁路项目都在进行中,等等。此外,目前我国在非洲建设中的总铁路里程数超过6000公里,建设中的公路超过5000公里,还有一批港口和机场也在建设之中,完成的重点项目包括2017年5月通车的肯尼亚蒙内铁路,2017年7月通车的尼日利亚“阿卡铁路”,2017年10月通车的从埃塞俄比亚到吉布提的亚吉铁路等。

就“多国多港”而言,中国公司参与到相关10多个国家和20多个港口建设之中。比如,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口建设进展顺利,瓜达尔港经济开发区第一期建设基本完成;缅甸的皎漂港建设已开工;斯里兰卡的汉班托塔港和科伦坡港口新城建设回到正轨;非洲的吉布提港口项目顺利进行。

贸易畅通的合作重点在于推进贸易投资的便利化,包括就避免双重征税(中国与50多个国家签了协定)、商标标准化(中国与10多个国家实行“互认”)、海关协调联络机制建设、跨境监管程序协调等,做一些更合理的政策安排。

为促进贸易畅通,中国加快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园区。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18年上半年,中方共在46个国家建设初具规模的经贸合作区113家,累计投资348.7亿美元,入区企业4542家,上缴东道国税费28.6亿美元,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28.7万个。此外,中国与24个经济体签署了自贸区协定,其中东盟、巴基斯坦、格鲁吉亚、马尔代夫等都属于“一带一路”相关经济体;中国还与近20个国家建立了国际产能合作机制。这些都有力促进了“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贸易与投资。

资金融通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一是中国或中国公司联合相关国家在2015和2016两年间新创立三个国际金融机构,即亚投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和丝路国际银行。前两个银行有相当比例的资金用于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丝路国际银行则主要是为企业在非洲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金融服务。二是专门为“一带一路”建设设立了一系列基金,包括丝路基金、人民币海外基金、中非发展基金、中哈产能合作基金、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中国-欧亚经济合作基金、中俄地区合作发展投资基金等。三是中资银行加快在相关国家布局发展。目前有11家中资银行在27个相关国家(主要在东南亚、西亚和俄罗斯)设立了71个分支机构。四是通过发债筹集资金,支持“一带一路”建设融资。中国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银行和招商局港口控股有限公司等公司已经发行了具有相当规模的“一带一路”专项债券(包括部分熊猫债)。

从民心相通来看,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旅游以及政党、民间交流在过去的五年里得到快速发展。以教育为例,2013年约200个国家和地区的来华留学总人数约为35万人,2017年仅来自“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留学人数就达到30万左右。再看旅游,2013年来华旅游人数约为2600万人次,其中约60%来自亚洲;2017年来华旅游者约为4300万人次,其中约75%来自亚洲。

前景可期有理有据

我们对“一带一路”建设前景抱积极乐观的态度,既有理论依据,也有现实支撑。从理论上讲,适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与相关国家开展国际合作是大势所趋,具有客观必然性。一方面,“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多为发展中国家,促进经济增长是关键,解决基础设施短缺问题是当务之急。不少国家自然资源比较充足,绝大多数国家劳动力十分充足,很多国家甚至劳动力过剩,这些国家现阶段的发展主要问题是资本存量严重不足,导致缺乏必要的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使得产品无法与市场对接,即便是想要连接区域性市场也比较困难,或运输费用偏高。很多国家电力严重短缺,连维持基本的生活都很难,遑论生产。另一方面,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中国积累了一定的资本、能力和发展经验,到了适度增加对外投资,更加合理地配置资本、技术等要素的发展阶段。

从现实来看,“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很快就得到了世界许多国家、国际组织、跨国公司的热烈响应和积极参与,说明这一倡议的适时提出比较好地满足了全球共同发展的需要。特别是相关项目完成后,很快就给所在国带来多方面的积极效果,更使越来越多的人相信“一带一路”建设是一件可以促使国家发展、人民幸福的伟大事业。比如,蒙内铁路修成后,积极效果马上显现出来:货物运输成本很快就下降近80%,带动了沿线区域的经营活动,沿线城市和农村就业机会增加,甚至促进了沿线小城镇的复兴与繁荣,国家税收也得到增加。据肯尼亚官方估算,蒙内铁路为该国经济增长每年带来1.5个百分点的增量。再比如,巴基斯坦的萨希瓦尔燃煤电站项目于2017年完工后,解决了当地1000万人的用电问题,直接提升了当地民众的生活质量。

正因为“一带一路”建设可以为相关国家和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因此,我们认为推进这样的事业是有价值的。展望未来,总体上讲“一带一路”前景是积极可期的,但在新形势下也面临着新的压力和挑战。我们必须要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沉着应对,把这项伟大事业做成做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胡必亮,系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

[责任编辑:赵光菊]
标签: “一带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