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课题组
未来几年,我国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着特定的背景:经济转型升级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新的要求。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破解服务型消费供给短缺、加快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开放转型等成为重大任务;发展的外部环境明显变化,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新的要求。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重要选择在于以更大的决心和魄力深化改革开放,释放内需的巨大增长潜力。
总的建议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从内外环境变化出发,把解决经济增长的短期问题和中长期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在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的同时,更需要牢牢把握释放内需市场潜力这一战略基点。通过深化市场化改革,着力解决制约经济转型升级的体制瓶颈,打破制约内需潜力释放的体制掣肘,既为短期稳定经济创造有利的市场条件,又为中长期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预期。
一、把充分释放内需潜力作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基点
作为13亿人的大国,经济转型升级蕴藏着的巨大内需潜力,是我国经济中长期发展的“压舱石”,更是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新变局的“最大底气”。
1.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历史关节点
(1)我国进入工业化后期,产业结构正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型升级。根据人均GDP、产业结构、城镇化率、第一产业就业比重等指标判断,我国总体上开始进入工业化后期。预计到2020年,我国服务业占比有望从2017年的51.6%提高到55%左右,基本形成服务业主导的产业结构。
(2)我国进入消费新时代,消费结构正由物质型消费为主向服务型消费为主转型升级。2017年,我国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下降到29.3%,首次低于30%。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重要特征的服务型消费逐渐成为全社会消费的重心。2016年,我国城镇居民服务型消费支出占比达到45.2%,预计到2020年,这一比重将提升到50%左右。
(3)我国进入全面开放新阶段,开放结构正由货物贸易为主向服务贸易为重点转型。2012-2016年,我国服务贸易年均增速9.6%(以人民币计价),高于同期货物贸易9.7个百分点,高于同期GDP增速2.3个百分点。2017年,我国服务贸易规模达到6960亿美元,预计到2020年,服务贸易规模有可能增长到1万亿美元左右,占外贸总额比重有可能提升到20%左右。
2.我国经济转型升级蕴藏巨大的内需潜力
(1)消费结构升级蕴藏巨大内需潜力。2017年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为53.6%,如果到2020年能达到60%左右,届时消费规模将达到45~50万亿元左右,新增市场空间将达10万亿元以上。
(2)产业结构升级蕴藏巨大内需潜力。我国服务业占GDP比重仅略高于低收入国家水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与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如果到2020年我国服务业占比达到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服务业规模将有望达到50万亿元左右,新增市场空间将达10~12万亿元。
(3)人口城镇化和乡村振兴蕴藏巨大潜力。预计到2020年,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将由2017年的42.35%提高到45%左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由2017年的58.52%提高到60%~65%。人口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双轮驱动”将带来巨大投资消费需求。以消费为例,2017年,我国1个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相当于2.65个农村居民。如果农村居民消费水平能接近或达到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一年可带来10万亿元的新增消费。
3.内需潜力的充分释放能够支撑我国的中速增长
(1)内需潜力释放有条件支撑我国未来10年6%的增速。如果2020年我国消费规模达到50万亿元左右,未来几年经济增速有望保持6.5%左右。以服务业为例,过去10年服务业每增长1个百分点,可以带动经济增长0.43个百分点。如果服务业保持8%~9%的增速,每年将带动3.8~4.3个百分点的增长。
(2)内需潜力释放奠定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一是充分就业基础上的增长。服务业年均增长9%,每年吸纳就业将达到1000万人左右,到2020年服务业就业人员有望达到4亿人,占总就业人员比重达到50%左右;二是收入分配结构优化基础上的增长。如果服务业占比能够提高到55%左右,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劳动者报酬占比就有可能从2016年的47.46%提高到2020年的50%左右,由此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有望提高到35%左右;三是符合绿色要求的增长。初步测算表明,如果服务业占比提高到55%,以2012年GDP总量估算,到2020年能耗总量将减少消耗14.16%,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将减少18.23%。
(3)13亿人的内需大市场是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新变局的“压舱石”。我国是世界上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发展中国家。有研究估算,2016-2021年我国消费增量将高达1.8万亿美元,相当于2021年英国的消费市场规模。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新变局,关键是把我国内需潜力这一巨大优势利用好、发挥好。
4.新阶段充分释放巨大内需潜力的时代性课题
(1)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破解制造业大而不强的突出矛盾。从规模看,我国制造业增加值约占世界制造业20%的份额,已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但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为50%左右,与发达国家74%的平均水平相差20个百分点以上。
(2)扩大有效服务供给,破解服务型消费供给短缺的突出矛盾。例如,2017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到2.4亿人,占总人口的17.3%。预计到2055年,这一比重将达到35%。例如,按照“百名老人5张床位”的国际标准计算,我国养老相关服务供给仍存在巨大缺口。
(3)加快服务贸易的创新发展,破解服务贸易比重偏低的突出矛盾。2016年,我国服务进出口额占我国贸易总额的比重为15.1%,2017年下降至14.5%,不仅远低于部分发达国家,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3.7%)。2017年,我国旅行、运输、建筑等三大传统服务贸易占比为65.6%;金融、保险、知识产权、技术、电信、计算机和通讯等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服务贸易额仅占14.4%。
5.关键在于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
(1)用市场化的办法释放内需潜力。市场经济是释放内需潜力的有效机制,没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基础,有效需求难以识别,有效供给难以出现,内需潜力难以有效释放。立足释放内需潜力,不断扩大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范围,尽快形成内需潜力释放与经济增长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2)推进服务业市场开放进程。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市场开放的重心主要在工业领域,服务业领域市场化改革严重滞后,导致服务业领域“有需求、缺供给”“有产品、缺品牌”“有服务、缺标准”等现象比较普遍。
(3)尽快改变城乡二元分割的经济结构。由于城乡二元分割,资源在城乡间的自由流动受到制约,农村巨大的市场潜力尚未完全释放、激活。
(4)加快形成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由于产权保护制度化法治化进程缓慢、税费负担较重等诸多因素,民间投资一度出现断崖式下滑,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着某些政策与体制性障碍。
(5)破题中高级要素的市场化改革。我国已经拥有世界第一的人才规模和世界第二的研发投入,但由于创新要素受不合理的体制束缚,人才的规模优势、研发投入规模优势难以转化为自主创新优势,科技创新与经济转型升级相脱节的矛盾比较突出。
二、以降低制度成本为重点振兴实体经济
我国巨大的内需潜力优势要转化为实体经济的发展优势,关键在于以深化改革降低制度成本。这就需要加快产权保护和要素市场化配置,大幅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扭转资源配置“脱实向虚”的趋势。
6.加快以制造业转型升级为重点的实体经济发展
大国经济的根基在于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根本在于制造业。13亿人的内需潜力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例如,尽管我国不是机器人发展最先进的国家,但机器人的最大市场在我国。2017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出货量达到38.1万台,同比增长29%,中国地区高增长达58%。2017年我国机器人销量达到13.8万台,占全球比例由14.5%上升至36%。问题在于,能否以市场化改革打破制约实体经济发展的某些制度性障碍。
7.以大幅降低企业税负为重点改革税收制度
(1)大幅降低企业税负。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16年所有国家(地区)平均总税率为40.6%,而中国总税率为68%,远高于平均水平。建议尽快对实体经济实施“休养生息”,进一步加大减税力度,着力减轻中小微企业税负、减轻企业社保支出。
(2)加快改革税收制度,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税收制度。以“简税制、低税率”为导向深化税收体制改革。建议在国内部分自贸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先行探索。
(3)着力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有调查显示,2017年上半年企业民间融资成本在12%~15%左右,2018年普遍上涨至20%以上。把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作为深化金融改革的重要目标,创新普惠金融,提高政策性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力度,扩大直接融资比重。
(4)着力降低行政成本。把降低财政供养人数作为深化党政机构改革的重要目标,在省市县对职能相近的党政机关探索合并设立或合署办公,尤其是市县要加大党政机关合并设立或合署办公力度,机构限额统一计算;更多采取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等办法,推行“养事不养人”。
8.以创新要素的市场化释放创新活力
(1)以激活创新要素为导向改革科技体制。对科研人才全面松绑,赋予科研人才更大的自主权,使人才的规模优势、研发投入规模优势转化为自主创新优势。
(2)承认并充分保护科研人员的合法利益。对科研人员科技创新收益和成果转化收益不设上限,鼓励落实科研人员带着科研项目和成果创办企业。形成市场导向的人才流动机制,推动中高级人才自由流动。形成人力资本股权化的制度性安排,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
(3)在市场竞争中加快培育大国工匠。完善市场秩序,形成“工匠精神”的土壤;以培育高技能人才为重点放开职业教育市场;鼓励和支持企业推行技术工人员工持股。
9.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重点加快国有资本战略性调整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关键是调整优化国有资本战略布局,在推动产业结构变革、扩大实体经济有效供给中发挥重大作用:第一,规模庞大的国有资本要反映社会需求变化,成为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重要提供者。第二,国有资本配置要充分考虑市场公平竞争的要求,要破除行政垄断,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新的制度空间。第三,从国际视角看,需要参照国际惯例,用管资本的办法取代管企业的办法,优化国有资本布局。
10.以产权保护制度化法治化为重点稳定社会资本预期,激发社会资本活力
当前,民营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举足轻重,可以概括为“56789”:税收贡献超过50%,国民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对外直接投资占比均超过60%,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超过70%,城镇就业超过80%,对新增就业贡献达到90%。这就要完善产权保护司法程序,加快建立产权保护中的政府守信践诺机制,以出台民法典为重点强化产权保护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