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经济金融 > 环保 > 正文

聚焦中非“十大合作计划”

——共同构筑绿色发展美好未来

“中非合作绝不以牺牲非洲生态环境和长远利益为代价。”2015年12月,习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上宣布了中非“十大合作计划”,其中“绿色发展合作计划”承诺中方将支持非洲增强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能力,支持非洲实施100个清洁能源和野生动植物保护项目、环境友好型农业项目和智慧型城市建设项目。近3年来,从野生动植物保护到环境治理,从气象监测到低碳城市规划,中非绿色发展合作在非洲这片希望的大陆、发展的热土上全面铺开。

积极参与非洲保护野生动物的行动

“这是一条‘绿色之路’,野生动物能跟铁路和平相处。”因途经内罗毕国家公园和察沃国家公园等野生动物保护区,中国企业承建的蒙内铁路根据沿线野生动物迁徙种类和迁徙路径以及活动习性,专门设置了14个野生动物通道,线路两侧设置隔离栅栏,避免动物通过时与列车相撞。铁路还在小河沟等低洼处设置涵洞,方便斑马等动物饮水。这些细心的设计令国外媒体称赞“中国在非洲造的铁路,连长颈鹿都很满意”。

非洲野生动物资源极为丰富,是大型野生动物种类和数量最多的大洲,同时野生动物盗猎问题也很严重。据统计,过去10年,在与盗猎者的战斗中,超过1000名非洲野生动物巡护员献出了宝贵生命。今年8月7日,2018年非洲野生动物巡护员奖颁奖仪式在南非开普敦举行。中国企业设立的这一奖项为来自17个非洲国家的50名一线野生动物巡护员提供奖励。这是首个面向非洲野生动物巡护员的奖项,彰显中国企业积极参与非洲野生动物保护的努力。目前,中方已同南非、肯尼亚等非洲国家签署了有关保护野生动物合作协议。今年初,中英在约翰内斯堡联合举办了野生动植物保护执法培训,7个非洲国家的野生动物保护执法人员参加了培训。

“我们经常看到中国企业在非洲进行投资和建设,帮助非洲发展经济。现在我们看到中国人还在热心地关注非洲的环境。”肯尼亚马赛马拉国家保护区大象巡护员威尔逊·塞罗瓦表示。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环境署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则称,中国在环境保护领域起着全球性的作用,中国政府全面禁止象牙制品交易是从源头上保护非洲野生大象的举措。中国企业也在以实际行动支持野生动物保护。

“绿色发展”还体现在蒙内铁路管理、施工的各个环节。为全方位掌握施工环节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中企聘请专业的环评公司作指导和咨询。在项目推进过程中,通过周密布置和科学规划,尽量减少破坏地表,保护河岸,尽量减少对耕地、林地的占用,着力进行水土流失防护,进行噪声、水、空气、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

“我们和中国在环境保护领域是非常好的伙伴。”南非环境事务部部长艾德娜·莫莱瓦表示,南非非常珍视和中国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合作。

为非洲“绿色长城”建设提供重要支持

非洲一些国家积贫积弱,与生态环境脆弱有重要关系。几乎覆盖11个国家的非洲萨赫勒地区是撒哈拉沙漠南部边缘向草原过渡地区,严重荒漠化让这里的社会经济生活水平受到严重影响,成为全世界最贫穷的地区。

非盟2007年发起“绿色长城”建设,计划从西非到东非种植一道宽15公里、长7600多公里的林带,以防止撒哈拉沙漠进一步扩大。去年9月,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与非洲“绿色长城”组织方签订协议,也参与到非洲“绿色长城”的建设之中,并与毛里塔尼亚等国开展合作。

“请中国政府接受我最真诚的感谢。”毛里塔尼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部部长阿麦迪·卡马拉说,中国在“绿色长城”项目等方面给予了毛里塔尼亚非常宝贵的支持,为促进毛里塔尼亚环境保护、渔业开发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是南南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支柱国家,我们期待未来中国能够继续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技术转移,相信这会进一步促进中非友谊和中非伙伴关系的提升”。

从塞罕坝到库布其,中国防治荒漠化的成果和成熟经验享誉世界。中共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荒漠化土地面积由20世纪末年均扩展1万多平方公里转变为目前年均缩减2400多平方公里,在世界上率先实现由“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如今,中国的土壤修复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及遥感技术都将在非洲荒漠化防治领域得到应用,非洲“绿色长城”组织执行秘书长阿卜杜拉耶·迪亚表示,中国应对荒漠化经验丰富,将为“绿色长城”提供重要支持。

中国还通过环境友好型农业项目帮助改善非洲大陆的水土。在卢旺达南方省的中国援助卢旺达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根据当地气候环境开展的菌草技术培训班在当地深受欢迎。菌草栽种技术不仅有助于当地人解决健康食品来源和生计问题,还消除了以往菌生长对木材依赖而导致的林业破坏,能够护坡固土,防止水土流失。“中国朋友为卢旺达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已经脱贫致富的菌草技术培训班学员莱昂尼达斯说。

助力非洲落实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

“晚上出门再也不害怕了!”2016年6月,中非首都班吉漆黑的夜晚被太阳能路灯点亮。中国援中非太阳能示范项目所提供的200盏太阳能路灯,为班吉市部分公共设施和主要干道提供夜间照明。中非能源部长姆博利指出,太阳能示范项目有效缓解了班吉能源短缺、照明不足的状况,大大改善了市内夜间安全状况,是“深入民心、广受好评的民生工程”。

拥有400多万人口的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和许多非洲大城市一样,在经历快速城市化的同时,也受到“垃圾围城”的困扰。不久前,中国企业承建的非洲第一座垃圾发电厂竣工,日城市垃圾处理量可达1400吨,年发电量185吉瓦时,有效解决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成为中国推动非洲绿色发展的新名片。埃塞俄比亚电力公司总裁阿泽布·阿斯纳克指出,垃圾发电厂是埃塞发展绿色能源战略的重要部分,“这是埃塞乃至非洲的标志性工程。”

成功的合作故事还发生在赞比亚、加纳、卢旺达以及更多国家……中非可再生能源技术转移南南合作项目自2015年开始实施,包括小水电、太阳能、风能、沼气、清洁炉灶等在内的多个示范项目陆续在非洲落地。对于中国政府在解决世界无电人口和地区的用电问题上所付出的努力,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给予高度肯定:“中非可再生能源技术转移是南南合作的创新性重要典范,正是中国和非洲国家为实现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采取的积极行动。”

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环境,是中国和非洲的共同目标。今年8月17日,中非环境合作中心临时秘书处在位于肯尼亚的联合国驻内罗毕总部揭牌。成立中非环境合作中心旨在促进中非之间的绿色技术转移、分享中国绿色发展经验,为中非交流提供桥梁。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副执行主任乔伊丝·姆苏亚称赞说,中非环境合作中心为非洲国家和中国提供了在南南合作框架下开展合作的平台,推动双方共同应对全球环境挑战。

中共十九大报告强调“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绿色发展也是非洲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非盟《2063年议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中非携手落实绿色发展目标,共同构筑绿色发展美好未来,将为共建清洁美丽的世界作出新的贡献。(记者 白阳)

[责任编辑:银冰瑶]
标签: 中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