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中旬,暑气正盛。带着盛夏的余温,“天南地北金东人”采访团队来到了傅村镇华丰电动工具有限公司拜访乡贤辛永良。
格子衬衫,布鞋,采访时间歇闭目沉思,这位董事长出乎意料的低调朴实。“与其说是常州人,我倒更像个金东人。”辛永良笑着对我们说。
1983年,辛永良跟随姐姐从江苏来到金华创办电动工具试制厂。据他回忆,创业初期,一没资金,二没人手,因此格外艰辛。由于资金有限,只好在傅村镇租了一间大礼堂用来制造电动工具配件,厂里的工人加起来只有五六名。但是艰苦的条件并没有令辛永良退却,到了第二年,他将工厂搬至孝顺镇的民房。不久后,租用的场地又限制了扩大生产,1985年,他又将工厂迁至夏宅村的一座空校舍里,挂起了“金华县电动工具试制厂”的牌子,开始安装角向磨光机整机,并着手研制电动工具新产品。
自己开发新产品谈何容易,特别是在当时没有专职技术人员,设备、仪器都很简陋,许多材料无法在本地采购的情况下。有朋友劝他放弃,安稳做配件。但是辛永良想得更远,一个企业如果安于现状不求创新,那么只能面临倒闭。根据当时的市场情况,他决定从110石材切割机和35型手提式插入振动器这两款产品入手,从1985年至1987年两年多时间里,辛永良没日没夜研制,试产,失败了再来。功夫不负有心人,1987年,这两款产品终于以其功率大、体积小、价格低等诸多优点填补了省内市场空白,被评为“浙江省星火科技项目产品”。其中石材切割机的功率比日本“牧田”的都大,而价格却只有它的三分之一。
光有好产品还远远不够,有市场才能产生利润。1990年开始,辛永良不再满足于内销,而是将目光放远,着眼国际市场。“当时的金华县,很少有企业做出口,我做出口算是抓住了好时机。”辛永良说,正因为出口企业少,所以刚开始做出口时觉得很容易。“产品还没组装好,集装箱已经在外头候着了,当时就感觉前景很广阔的样子。”
近年来电动工具出口竞争变得十分激烈,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辛永良经过大量的调研和细致的分析,把出口重点放在欧洲和北美。并根据企业自身实际,果断做出决策,在当前形势下,首先要保住全厂工人饭碗,念好“稳”字经,提出了“以稳定老产品求生存,以开发新产品图发展”的总体战略。对轻车熟路的老产品,实行“保本求存”的营销战略,与此同时,又加大科技投入,调优产品结构,开发科技含量较高的新产品。到目前为止,华丰电动工具有限公司共有员工近1200名,产值可达6亿。
“金东很包容,不排外,外来人在这里做得了事。”说起金东,这位“金东人”忍不住感慨。初到金东创业,正是金东的包容性使得辛永良能够在电动工具行业自如地施展拳脚。金东的好,他一直记在心里。随着企业越做越大,资金实力日益雄厚,辛永良没有忘记金东的好,他先后担任过金华县政协常委,金华市工商联常委,金东经济开发区商会会长,金华市政协常委,金华市工商联副会长、金东区工商联会长,金东区政协副主席等,为金东发展出力。此外,还不忘回报国家和社会,对社会福利事业、公益事业、教育事业的支持从来不吝啬,对上交国家税金也从不含糊,十多年来,捐助各种社会福利事业、公益事业、教育事业经费达1000多万元。
对于金东的变化,辛永良也一直看在眼里。他告诉我们,刚来金东时,金东区还未建区,工业环境差,基础设施很不齐全,配套企业少,电动工具加工只能去永康。同时,出口企业很少,人才不足,资金短缺,科技含量低。如今的金东已不同以往,政府对企业更重视,工业环境大大改善了,出口企业已达到60%。
关于金东未来的发展,辛永良提出了一些想法:“希望政府能够注重招商引资,要实在,切勿“一头热”。不仅如此,还可以请专家顾问事先考察,确保项目可靠性及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