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文化自信的根基,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坚定文化自信,必须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革命文化、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铸就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革命文化 文化自信 【中图分类号】G120 【文献标识码】A
2016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讲话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文化自信的建构必须要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结合,创造出更为先进的中国文化与中华文明。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释放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动了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诞生,并且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融合,释放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了文化自信。
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焕发了新的活力。客观而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离不开传统文化的包容性与开放性。千百年来,中华文化因其强大的延续性以及独特的发展特质,形成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厚德载物、海纳百川、博采众长等精神,是中华文化特质的集中体现,为马克思主义融入中华文化提供了基础。事实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思想文化成果,与中华文化有着巨大的差异,但中华文化以其博大的胸襟接纳了马克思主义,并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能够在中国社会广泛传播并实现中国化,获得中国人民认同,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能够与中国社会发展实践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并不是随意的组合或者肤浅的结合,而是与其特质进行深度融合,内在特质的契合加速了两种不同类型文化的接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赋予中华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成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
其次,革命文化为文化自信注入了红色基因。革命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是民族危亡时刻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而产生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文化形态之一。革命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重大成果,其发展进一步强化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文化传承在很多时候并非是自发行为,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将马克思主义与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内的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具有明显“中国风格”的革命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扎根于中国革命实践。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爱国主义、自强不息等精神直接融入马克思主义,极大地充实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革命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提供了巨大的理论支撑,凸显了中国革命实践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推动力。
最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文化自信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最新成果,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建设实践的新成果,更是革命文化在和平时代的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的推动下,吸收外来优秀文化成果,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而不断完善,是我国坚定文化自信的逻辑起点。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为基础,是实现了传统与现代交汇、东西文明结合的新型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是不断吸纳中外优秀文化的过程,也是不断提升中国文化自信力与影响力的过程。只有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以及外来先进文化相结合,才能够实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本土化,才能实现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转换与创新。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中国文化自信的根基,不仅凸显了中国文化的强大基础,也标志着我国文化自信进入了新的阶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背景下坚定文化自信的路径
第一,推进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创造了优秀灿烂的文化,这些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之魂,也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文化自信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养分。当下,一些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较为狭隘,存在着对传统文化的误解。如此,不仅不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对接,也会破坏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感知。
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是我们最显著的优势,也是国家软实力的体现。中国要坚定文化自信,就必须增强社会大众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积极弘扬传统文化中的真善美追求,提高社会大众的文化品位。同时,也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找寻解决人类社会发展难题的重要启示。比如,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观念,实际上就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些智慧对于解决当前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问题也有着重要借鉴作用。此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找到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引起社会大众的共鸣,使人们能够在日常实践中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二,推进革命与建设的结合,传承并创新中国革命文化。中国革命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产物。革命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体现。比如,在井冈山时期,革命文化的精神核心是艰苦奋斗;在长征时期,革命文化的精神核心是勇于牺牲的精神;在抗战时期,革命文化的精神核心是为了民族解放而同仇敌忾的气魄;在解放战争时期,革命文化的精神核心是心系大众、为人民谋福利的精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自于革命斗争,没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就不会有当代的社会主义。坚定文化自信就要找到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的结合点,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继承、创新、发扬革命文化。尽管现在是和平时期,但革命文化的精神内涵已经融入中华儿女的血脉之中,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的强大力量来源。未来,我们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继续弘扬革命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第三,推进现实与未来的结合,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文化发展事关国家发展,也关系到民众的福祉。历史的经验表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于增强社会大众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以及认同感具有重要作用。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科学的大众化文化,是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由此可知,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需要立足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和人类社会发展趋势,要在建设的过程中找准现实与未来的结合点。增强文化自信,需要加强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宣传,从而将国家层面的文化自信转化为每个社会个体的文化自信。文艺工作者应自觉坚守道德底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坚持文化自信,为社会大众呈现有深度、有内涵、有道德的正能量作品,积极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文化自信力。
(作者为贵州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参考文献】
①曾麒玥:《文化自信的实现路径——习近平的文化自信观探究》,《社会主义研究》,2017年第4期。
责编/孙渴 美编/王梦雅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