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居安思危: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自觉

核心提示: 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要原则。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仍面临着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文化风险、社会风险和生态风险,我们必须理性客观地分析这些风险和挑战,坚持底线思维,保持战略定力,将忧患意识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全过程。

【摘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要原则。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仍面临着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文化风险、社会风险和生态风险,我们必须理性客观地分析这些风险和挑战,坚持底线思维,保持战略定力,将忧患意识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全过程。

【关键词】新时代  治国理政  忧患意识    【中图分类号】D62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强调“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进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要保有清醒的忧患意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必须要充分认识党治国理政面临的风险,将忧患意识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全过程。

理性分析党在治国理政方面所面临的风险挑战

第一,政治风险。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党的政治建设是一个永恒课题。要把准政治方向,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夯实政治根基,涵养政治生态,防范政治风险,永葆政治本色,提高政治能力,为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重要保证”。其中的“防范政治风险”属于新时代治国理政、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问题。当前我党治国理政面临的政治风险,从外部来看,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过营造经济危机、领海危机、邻国矛盾等,来触发我国的政治危机,甚至政治颠覆。此次美国挑起的对华贸易摩擦表面上是经济问题,实质上是政治问题。当然,最主要的政治风险还是来自于内部。当前我国内部的政治风险主要表现为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四大危险,以及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复杂政治斗争形势。

第二,经济风险。对于我国所面临的经济风险,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作了研判,指出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特定阶段,面临着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关系复杂变化,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此次美国挑起的对华贸易摩擦,暴露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些问题。比如,美国制裁中兴事件暴露出我国在关键技术领域落后所产生的技术依赖问题,让我们了解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中国芯”的重要性。

第三,文化风险。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给我国文化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新挑战。从外部来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开启了新一轮的“没有硝烟的文化战争”,一方面视我国的对外文化交流为文化渗透,孔子学院被视为宗教或政治的附庸而遭排斥;另一方面通过干扰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传播西方宗教信仰、利用现代传媒输出西方文化、俘获知识精英群体等途径和形式,对我国进行极具政治意图的文化渗透。从内部来讲,我国文化风险主要体现在“利益至上原则所引发的物质文化风险”和“社会信仰缺失所引发的精神文化风险”。物质文化风险主要体现在:对彰显优秀民族文化传统的特色建筑或具有历史文化纪念意义的名人故居的破坏与损毁、对古墓的偷盗式发掘、对有特别情感意义的自然景观的破坏,以及非理性的消费文化等。精神文化风险主要体现在:理想信念缺失、社会道德旁落、法律意识扭曲以及文化生活的肤浅化与低俗化等。

第四,社会风险和生态风险。中国仍处于重要的转型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人造风险”。比如,不讲社会规则、藐视法律权威、诚信缺失和社会运行成本加大、食品药品安全事件频发、贫富分化等。最近发生的长生生物疫苗事件、高铁霸座事件等,都反映出了当今中国社会民生领域的风险点和痛感点,需要认真反思与对待。生态风险主要表现在:生物多样性锐减,一些物种濒临灭绝,荒漠化、土地退化与干旱威胁着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高消耗、高排放,以及极端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等等。

自觉增强治国理政的忧患意识,使之成为一种责任担当

“自古失国之主,皆为居安忘危,处治忘乱,所以不能长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应该成为我们党登高望远的政治自觉。由于治国理政是一个系统工程,因而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忧患意识应该是全领域、全方位的。化解新时代我们党面临的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文化风险、社会风险和生态风险,必须要自觉增强治国理政的忧患意识,并努力使之成为一种责任担当。

第一,坚持底线思维,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新时代自觉增强治国理政忧患意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它要求我们党在新时代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中,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底线思维充分彰显了我党治国理政的人民性。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讲话指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创造历史伟业。这是尊重历史规律的必然选择,是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自觉担当”。新时代,共产党人必须要坚持“人民立场”的底线思维,把自己视为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从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二,保持战略定力,整体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是新时代自觉增强治国理政忧患意识的核心内容。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一个“变”和两个“没有变”,是对新时代我国基本国情的深刻而准确地把握,是我们党忧患意识的时代体现。要保持战略定力,就必须正确理解把握一个“变”两个“没有变”,自觉担负起“四个伟大”的新时代历史使命,更为系统、更为协调地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必须要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以革命性锻造精神和勇气,以历史为鉴,再塑党的健康肌体,确保党在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中始终是坚强的领导核心,并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是全国人民的主心骨。

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的,“中华民族是历经磨难、不屈不挠的伟大民族,中国人民是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人民,中国共产党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伟大政党。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我们每个人都必须自觉增强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忧患意识,始终保持艰苦奋斗、戒骄戒躁的作风,敢于动真碰硬、真抓实干,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作者为南京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参考文献】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

②《毛泽东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

责编/孙渴    美编/李祥峰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贾娜]
标签: 中国共产党   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