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发展理念统领扶贫开发工作
习近平同志强调,“十三五”时期,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为我们坚持以新发展理念统领扶贫开发工作、积极探索贫困地区持续健康发展新路子、从根本上摆脱贫困指明了方向。
关于创新发展。习近平同志指出,完成脱贫攻坚工作任务,“需要不断改革创新扶贫机制和扶贫方式”。要以创新发展理念推动扶贫模式转型,从传统的救济式扶贫向开发式扶贫转变,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将创新发展融入到常态化、制度化的扶贫工作中,着力提高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关于协调发展。习近平同志强调,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大战略,是加强区域合作、优化产业布局、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的大布局,是实现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大举措。要以协调发展理念推进扶贫资源整合,加强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生产力布局、经济协作等方面的衔接与协调,提升区域整体脱贫能力。
关于绿色发展。习近平同志指出,扶贫开发要同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要以绿色发展理念确保扶贫开发可持续,积极探索将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的路径,创新旅游扶贫、电商扶贫、异地扶贫搬迁等脱贫模式,推动贫困地区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相协调、脱贫致富与可持续发展相促进,让贫困人口从生态保护与修复中得到更多实惠,实现脱贫攻坚与生态文明建设双赢。
关于开放发展。习近平同志倡导世界各国“携起手来,为共建一个没有贫困、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懈奋斗”。要以开放发展理念拓宽扶贫思路,大力吸引国内外产业、资本、人才等资源向贫困地区聚集,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并重,加强扶贫开发经验的互相学习交流,为国际减贫事业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关于共享发展。习近平同志指出,绝不能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要让13亿中国人民共享全面小康的成果。要以共享发展理念确保扶贫成果惠民,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不断完善就业、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让贫困群众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不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扶贫要同扶智、扶志结合起来
智和志是内力、内因,脱贫攻坚必须坚持志、智双扶。习近平同志指出,“脱贫致富贵在立志,只要有志气、有信心,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他还强调,“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这深刻阐明了内源扶贫的工作方向和重点,有力推动着我国扶贫开发从“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转变。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关键在于加强教育培训引导,促使贫困人口不甘贫困、提高素质,树立脱贫致富的志气,增强摆脱贫困的信心。近年来,各地探索出脱贫攻坚讲习所、脱贫致富电视夜校、惠农积分超市和校企联合培训等创新举措,通过宣传引导、教育扶贫、典型示范、制度约束、物质激励等方式,把扶志和扶智紧密结合起来;推动移风易俗,弘扬讲求诚信、自力更生等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引导贫困群众树立“苦熬不如苦干”“脱贫光荣”的观念,振奋脱贫致富的精气神,提升脱贫致富的能力。
扶贫开发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习近平同志强调,扶贫开发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要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扶贫开发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协同作战、合力攻坚。
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扶贫开发,要充分激活市场主体。根据各地的资源禀赋以及贫困户的经营能力和脱贫需求,因地制宜确定产业发展方向,有针对性地引进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市场主体参与产业扶贫,通过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同时,要善于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在组织社会扶贫资源、实现扶贫产品产销对接、承接政府扶贫职能转移、推进扶贫社会化等方面,社会组织具有独特优势。要支持社会组织加强能力和制度建设,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和社会公信力。
坚持党的领导是我国减贫事业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根本原因。习近平同志强调,越是进行脱贫攻坚战,越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在扶贫开发工作中要坚持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全过程体现党的领导,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严格落实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政治责任。选好配强贫困村“带头人”,不断夯实脱贫攻坚的组织基础,打通扶贫“最后一公里”。
(作者为中共海南省委副书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