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改革开放的40年,是亘古未有的40年,是彪炳千古的40年,是翻天覆地的40年。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再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造福本国人民到造福世界各国人民,改革开放40年,创造了人间奇迹,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页。
【关键词】改革开放 思想观念 理论创新 【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A
始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改革活动,其规模之大、地域之广、人口之多,是史无前例的。改革涉及内容之多、效果之大、影响之广,也是世所罕见的。40年的改革使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大国,使中国进入由站起来到富起来、再由富起来走向强起来的新时代。
观念转换·思想解放·理论创新——改革开放成功的关键
纵观改革开放40年,成功的关键因素是观念转换、思想解放和理论创新。从社会文化结构的角度而言,任何一种社会文化现象都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物质层面(表层)、制度层面(中层)和观念层面(深层)。观念层面的文化包括思想、精神、意识、理念、理论、价值观和伦理道德等,它是社会与文化形成、发展和变迁的基础。观念层面的变化,必然会引起制度层面和物质层面的变化。观念是人的行为活动的先导,行为是观念的外化形式。恩格斯指出,“推动人去从事活动的一切,都要通过人的头脑,甚至吃喝也是由于通过头脑感觉到饥渴而开始,并且同样由于通过头脑感觉到饱足而停止”。从中外历史来看,任何成功的改革或变革总是在观念层面进行更新和转换,通过宣传新思想、新理念、新理论,更新人们的观念,解放人们的思想,并在社会各阶层取得广泛共识,才有可能使改革顺利并取得成功。如果舆论宣传不够,没有在思想观念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没有获得大多数人的共识,改革将会阻力重重并难以取得成功。
观念转换和思想解放推动理论创新,推动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变。1978年12月18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隆重召开。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全党的工作重点由阶级斗争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开始了中国“富起来”的新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出一系列深化和完善改革的新思想、新理论、新理念。在发展方式上由主要重视经济建设转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发展理念上由主要重视GDP转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在治国理政基本目标上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转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对外关系上,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提倡互利共赢、开放包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有这些都为我国由“富起来”进入“强起来”的新时代提供了思想和理论基础。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我国一定能够实现从“富起来”走向“强起来”的新时代。
观念转换、思想解放和理论创新是改革开放成功的关键,也是最重要的经验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把思想观念比喻为“总开关”,他说,“对党员、干部来说,思想上的滑坡是最严重的病变,‘总开关’没拧紧,不能正确处理公私关系,缺乏正确的是非观、义利观、权力观、事业观,各种出轨越界、跑冒滴漏就在所难免了。思想上松一寸,行动上就会散一尺”。
以民为本·顺民意·正民心——改革开放成功的根本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紧紧围绕以民为本、为人民谋幸福而展开工作。坚持改革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改革的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原则。邓小平同志更是从关心群众的整体利益出发,提出“要把经济建设当作中心”,“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可以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其他地区、其他的人,逐步达到共同富裕”。他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看成是我们党和国家“最大的事情”,看成是党和人民“最大的政治”。40年来,党和政府深怀爱民之心,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恪守为民之责,不断推进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善谋富民之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顺从民意,根据人民群众的意愿进行改革,也是改革成功的因素之一。邓小平同志曾多次强调,我们每做一件事,都要看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以人民的幸福、安全、健康等为根本,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各项建设的动力和源泉。他在2016年4月18日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三次会议时指出:“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正民心,是古代政治思想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国传统文化以培养善良、老实、本分、厚道的人为基本目的。注重教化,重心性修养,通过压抑个性、私欲来规范行为;通过教化、修养来提升人的自律意识;重树立典型作为学习的榜样,以典型人物的意识和行为约束自己;通过教化使每一个人都有“良心”,都有廉耻感,使每一个百姓都成为“讲仁义、重诚信、崇道德、尚智慧、敬廉洁、守法规”的中国人。汉代大儒董仲舒从人性论出发,阐明了行教化、正民心的重要性,他认为,只有行教化,才能正万民。仅凭借刑罚为政,不足以禁止民众利欲之心的泛滥,只有教化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奸邪。他说,“夫万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下,不以教化堤防之,不能止也。是故教化立而奸邪皆止者,其堤防完也;教化废而奸邪并出,刑罚不能胜者,其堤防坏也。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上自黄帝,下及三王,莫不明德教,谨庠序,崇仁义,立教化。此百世不易之道也”。在他看来,仅凭借刑罚为政,不足以保障社会安全和稳定,礼乐教化才能使人性为善、思想统一、风俗移易、民心向顺。他认为养民、教民、安民是天赋于君主的使命。
改革开放初期,物质文化的发展与精神文化的建设不同步,再加上外来各种不良思想的冲击,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等由一元化转向多元化,传统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失去功能,造成价值错乱、道德失范。少数人利益熏心,金钱至上,唯利是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方面,掀起声势浩大的反腐败浪潮,横扫了贪腐猖獗的不良风气,民心得以振奋,党风得以清正;另一方面,党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且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2013年12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指明了方向。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以民为本、顺民意、正民心,既是古代中国的治国之本,也是改革开放成功的根本因素,更是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本因素。
循序渐进·由点到面·上下联动——改革开放成功的保障
从中外历史上的改革方式来看,可分为渐进式改革和激进式改革两类。大多数情况下,渐进式改革成功率较高,如中国历史上的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够成功,其原因之一是实行渐进式改革方式。商鞅变法分三步:首先,在物质生产层面进行改革。公元前359年,秦国国内颁布《垦草令》,作为全面变法的序幕,其主要内容是开垦荒地、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等。其次,在制度层面进行改革。在《垦草令》实施三年后,即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非王族大臣领政),在法律制度、世卿世禄制和家庭制度等方面进行制度层面的改革。最后,公元前350年,继续进行制度层面的改革。一是废除贵族的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二是普遍推行县制;三是统一度量衡制;四是编订户口,五家为伍,十家为什。渐进式改革方式,保证了商鞅变法的顺利进行,秦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得到迅速发展,逐渐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后来秦王朝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激进式改革成功率较低,如历史上的王安石变法和康梁戊戌变法,都属于激进式改革,短期内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其结果都没有成功。
40年前,我国采用的改革方式是循序渐进、由点到面和上下联动相结合的渐进式改革方式,先易后难,先行先试,逐步推进,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摸着石头过河”的方式。“摸着石头过河”,对于大胆解放思想、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起到了巨大的指导作用,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经典话语。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区域差异大,如果采用激进式改革,有可能造成社会动乱和国家分裂。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有一个由浅入深、由表象到本质、由直观到抽象的循序过程。采用循序渐进式改革,可以保障改革顺利推进并获得成功。我国的改革首先在农村和农业生产方面进行,以解决吃饭问题。然后逐步从农村到城市、由农业到工业、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由沿海到内地进行渐进式改革;“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逐步过渡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由点到面,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优良传统。无论是农村改革还是城市改革、无论是农业改革还是工业改革,在实行某种决策之前,往往先搞试点,先做试验,验证方案是否可行、是否科学,取得经验后再扩大到面,扩大到全省或全国。而在改革开放中,最具典型代表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是由点到面逐步推广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成功实施,使得广大农村地区迅速摘掉贫困落后的“帽子”,逐步走上富裕的道路。
上下联动,是改革开放成功的经验之一。无论任何改革,如果只有领导层面的主观意志,而没有群众层面的主动配合,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同样,如果只有群众层面的主观意志,得不到领导层面的支持,一样也不会成功。因此,经济特区的成功设立,就是先搞试点,上下联动,先由基层提出建议,然后获得中央的大力支持。
总的来说,中国改革开放的40年,是亘古未有的40年,是彪炳千古的40年,是翻天覆地的40年。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再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造福本国人民到造福世界各国人民,改革开放40年,创造了人间奇迹,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页。
【参考文献】
①《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
②《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
③《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
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
⑤高尚全:《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国改革四十年的回顾和思考》,《全球化》,2017年第9期。
⑥萧功秦:《戊戌变法的再反省──兼论早期政治激进主义的文化根源》,《战略与管理》,1995年第4期。
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年。
⑧石磊译注:《商君书》,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
⑨冯惠民:《商鞅》,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
责编/肖晗题 美编/于珊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