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认知、认同到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之路

核心提示: 【摘要】分析核心价值观的教育问题,应当遵循价值观内化规律,从思想认知、情感认同、实践行动三个维度探究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之路。思想认知是核心价值观内化的基本前提,价值认同是核心价值观内化的重要过程,实践行动是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最终目标,只有将核心价值观付诸于实践才能发挥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和价值。

【摘要】分析核心价值观的教育问题,应当遵循价值观内化规律,从思想认知、情感认同、实践行动三个维度探究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之路。思想认知是核心价值观内化的基本前提,价值认同是核心价值观内化的重要过程,实践行动是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最终目标,只有将核心价值观付诸于实践才能发挥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和价值。

【关键词】认知  认同  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思想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的基本前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有机结合所形成的价值体系,每个方面、每个理念都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严谨的逻辑关系和重要的时代价值。

核心价值观认知就是社会成员对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性质、意义、结构等的看法、感知、记忆、想象等。感性认知是核心价值观内化最基础的因素,人们只有了解和理解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并将之转化为自己的思想认知,才有可能将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情感认同、价值认同,外化为自己的社会实践和自觉行为。然而,要将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个体的价值认同和自觉行为,不仅要提高大众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程度,还应当通过感觉、记忆、思维等方式将“知其然”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知其所以然”的理性认识,使公众准确把握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明确核心价值观的科学性和重要性。

从本质上讲,核心价值观认知的形成就是通过“宣传教育”这一中介环节将核心价值观“从外面灌输进去”,将之转化为社会公众的社会常识和思想认识。在这个过程中,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能为宣扬核心价值观营造一种社会舆论氛围,并潜移默化地影响公众的思想认识。所以,要广泛宣传核心价值观,应当充分发挥媒体的舆论宣传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将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以节日庆典、重大事件等为契机,宣传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基本要求、重要意义等;在微信、微博、BBS等新媒体平台上以通俗易懂的话语开展多样化的宣传,引导公众就核心价值观问题开展各种讨论。此外,应将学校作为核心价值观认知教育的重要基地,以学生为对象,开展有针对性、有特色的专门教育。比如,在思政课堂上,教师既可以用丰富的案例,现代化的教学方式讲解核心价值观,与学生交流互动,共同探讨,使学生能够全面而系统地了解与把握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重要意义和基本要求等,也可以组织开展核心价值观专题学习,引导学生系统学习和理解核心价值观。

价值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的重要过程

在核心价值观教育中,不能只满足于知道或了解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层面,还应增进核心价值观的情感与价值认同,将核心价值观转化为社会成员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认同。

核心价值观认同就是社会成员将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意识、意志、信仰的心理过程,也是社会大众形成价值观共识的关键环节。同时,实践表明,社会成员的核心价值观是无法仅仅依靠舆论宣传、思想灌输等方式培育的,还需依靠环境熏陶、情感体验、心理诱导、榜样示范等方式,增进公众对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这也就是说,从核心价值观认知到核心价值观认同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经历漫长而复杂的心理转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要经过无数次的价值评价、价值判断、价值选择、价值反思等,逐渐将核心价值观整合到自己的价值体系,形成崭新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认同。

从本质上讲,核心价值观认同是一种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需要经历一个内化过程,这个过程涉及理性认知、情感体验等多个心理活动。但在核心价值观教育中,主流媒体和宣传部门将大部分精力放到理论灌输和思想宣传之上,没有很好地将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公众的社会意识和价值认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化效果。所以,在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中,应将以理服人与以情感人结合起来,不仅要将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意义、作用等讲透彻、讲明白,还应将核心价值观转化为生动活泼、新颖时尚的网络话语,转化为生动的、人格化的、可亲可敬的群众话语,增进人们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自觉认同。比如,可以从现实社会生活出发,开展先进人物评选活动,树立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先进典型,发挥先进模范的带头作用,营造互帮互学、崇尚先进、积极进取的社会氛围,用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认同。再如,可以组织开展“三下乡”活动、下基层体验、红色旅游等教育活动,引导人们体验和感受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及意义。

实践行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最终目标

践行是将个体的思想认知、价值认同等外化为生活习惯、行为自觉的活动及过程,践行是检验核心价值观内化效果的基本方式,也是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最终目的。

核心价值观是一种价值观念和社会意识,也是在实践中形成的、经过人的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所形成的价值体系。马克思曾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如果思想观念仅停留于理性阶段,就会成为枯燥乏味、毫无意义的抽象物。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没有实践就没有社会生活。所谓实践,是主体作用于客观世界的中介与桥梁,也是人类所特有的、改造世界的对象性活动,它具有物质性、动态性、目的性等特征。核心价值观实践就是社会成员将核心价值观转化为自己的行为自觉,融入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等活动的过程,它是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价值旨归,也是核心价值观内化的高级阶段。只有将核心价值观付诸于实践,才能充分发挥核心价值观的效用及价值。

践行核心价值观就是用核心价值观指导社会实践和生活实践,将核心价值观落实到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之中。在核心价值观践行中,首先应将核心价值观落实到社会治理活动中,转化为政策法规、法律制度等,用法律和制度来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将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治理活动中,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社会协商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等,以形式多样的社会治理活动践行核心价值观。比如,可以用核心价值观指导分配制度改革,建立以公平正义为导向的收入分配制度,化解收入分配差距问题;也可以用核心价值观指导民生建设,建立完善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制度,让全体社会成员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此外,还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核心价值观实践活动。践行核心价值观不只是领导干部、理论工作者的社会责任,而且是每个成员的社会责任,领导干部应当以清正廉洁、克己奉公等方式践行核心价值观,私营经济从业者则应以遵纪守法、诚信经营等方式践行核心价值观。所以,在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应当建立核心价值观日常实践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核心价值观实践活动,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例如,以企业、社区、农村等为重点,开展形式多样的道德实践活动、文明创建活动等,引导社会成员遵纪守法、见义勇为、爱岗敬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等,为践行核心价值观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作者为南通大学文学院讲师)

【注:本文系2018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文化自信与高校通识教育思政聚合功能实现研究”(项目编号:2018SJA1196)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①陈勇、武曼曼等:《增强认知认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年第10期。

②王晓晖:《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求是》,2012年第23期。

③郑晶晶、曲建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的多层诠释及路径探索》,《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6年第3期。

责编/胡秀文(见习)  周小梨(见习)   

美编/王梦雅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胡秀文]
标签: 之路   认知   价值观   认同   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