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资源环境保护形势的日益严峻,中央政府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为践行这一理念,政府采取坚持市场导向、优化产业结构、调整补贴政策、推动税制改革、重视国际贸易等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用好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从而实现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宏观经济调控 资源环境保护 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202 【文献标识码】A
我国在经历了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之后,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的成果举世瞩目。但是,由于经济增长方式的局限,在资源环境保护方面也走上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老路。例如,个别地区竭泽而渔的发展依然成为其获取经济发展成果的主要手段,而由此带来的能源枯竭、水污染、河湖萎缩、空气环境恶化等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目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加,而宏观调控作为协调市场经济的“看得见的手”,在资源环境保护方面的引导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宏观经济调控对资源环境保护的影响
在传统经济学理论中,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并不能引起资源环境质量上的改变。因此,其在资源环境利用方面的作用微乎其微。但是从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经验中我们发现,市场经济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宏观调控是一条重要的线索,这条线索的波动会直接或间接地对资源环境的开发与利用产生影响。因此,如何通过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推动资源环境保护,建立可持续、可循环的经济发展模式则成为许多国家关注的重点问题。
从现代经济发展经验来看,宏观经济调控对资源环境保护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价格波动的影响,政府通过定价体系能够有效地控制资源供求管理,如对水费、电费、采暖费的控制等;产业政策的影响,宏观调控政策能够通过对某些产业的扶持,调整资源供需,促进资源环境的开发与保护;贸易自由政策的影响,开放型经济能够促进资源在国际市场中的流动,以补充国内资源不足,同时利用国际贸易中的绿色标准调整国内产品生产模式等;利率的影响,通过利率调整能够引导消费行为,如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高利率会削弱人们可持续性使用和管理资源的动力;产权的影响,通过对资源环境产权边界的划分进行系统规范,对问题企业及时进行追责;补贴的影响,政府对某些产业实行补贴,被补贴企业的最终产品价格不能准确反应生产成本和资源环境成本,从而难以调动企业参与资源环境保护的积极性;投资的影响,利用宽松的投资环境,合理规划投资,为资本进入提供条件,提高资源利用率;税制的影响,政府税收能够促使生产者将外部效应内化,比如,在税收的压力下,企业将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排放内化为自主行为。
坚持市场导向,建立系统完善的资源环境价格体系;优化产业结构,推进资源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价格是市场发挥资源配置作用的主要手段,通过价格的波动来引导经济行为是市场经济运转的基本方式。自然资源不同于其他资源,其具有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因此,其价格体系的建立不应该完全依赖于市场。政府在制定宏观经济调控措施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坚持市场原则,注重价格波动对资源供需的影响。比如,在水价的调整中,关注价格波动幅度与供水公司的成本,以及工厂、民众节水行为的影响。另一方面,还应坚持保护性原则,将价格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避免价格过低造成资源浪费。
目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转型的关键时期,传统产业的活力下降,在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中的负面效应逐渐凸显。因此,政府应根据国民经济持续发展要求,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通过协调不同产业在国民经济增长中的比重,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并针对一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产业进行扶持,以引领产业结构创新发展。另外,还应关注新兴科技的发展,重视其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提高其对不可再生能源的替代效应,以促进资源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重视国际贸易,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投资引导,保证经济发展规模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国际贸易中我国应根据世贸组织的相关标准对企业的生产方式进行调整,促进绿色产品的生产与出口。近年来,一些国家对我国产品建立绿色壁垒,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我国一些出口产品没有达到国际标准,而这些问题能够倒逼政府调整宏观经济发展政策,推动绿色经济模式的构建。此外,我国在对外交往中,也应该警惕“洋垃圾”的流入,全面抵制一些国家利用各种手段向我国输入废塑料、未分类废纸、废纺织原料、钒渣等“洋垃圾”,以减轻我国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压力。
投资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但是盲目投资会导致重复生产,资源利用率低,造成资源浪费。因此,在宏观经济调控中,政府应注重对投资的引导。首先,改善投资环境。吸引投资进入市场,为资源的有效利用创造条件,以拉动当地的经济增长。其次,控制投资行为。合理规划投资规模,依据国家“去产能、去库存”的相关要求,对于一些高投入、高污染的产业进行严格限制,避免重复投资影响资源环境保护工作。最后,引导投资方向。如对新能源的开发、新技术的研发等产业落实鼓励投资政策,以吸引更多市场资源进入其中。
调整补贴政策,发挥其在资源环境保护中的积极作用;推动税制改革,提高宏观调控对资源环境保护的力度
补贴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通过政府补贴能够降低某些产业的经营成本,调动其投资生产的积极性。但是目前我国一些产业的补贴政策不合理,对资源环境保护造成了负面影响。基于此,在宏观调控过程中,国家第一步要逐步取消一些不合理的补贴,尤其是针对一些技术水平低、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应停止补贴,利用竞争手段引导其退出市场;第二步是优化政策补贴制定方法,完善相关的评估制度,从经济、社会、生态等多个角度评价补贴政策的合理性以及相关标准;最后,严格项目补贴的申请流程,围绕节能、节水、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污染防治等目标推动项目申报,以体现补贴在资源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税收是政府体现公共服务职能的主要方式,通过税收政府不仅能够实现对不同经济发展行为的有效控制,更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推动社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目前我国的税收制度在资源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相对薄弱,缺乏系统完善的税收体系,从税目、税基、税率等方面难以看出对资源环境保护工作的支持。对此,相关部门应立足我国经济发展现实,积极吸收西方国家的税制经验,推动资源环境税制的建立,如在企业所得税、资源税、消费税等传统税目的基础上,对燃料、噪声、垃圾、水污染、土壤保护等征税,以提高政府资源环境保护力度。
从工业革命时代走来,我们在人类社会发展经验与教训中逐渐认识到了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同等重要的道理。我国目前在资源保护方面依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在中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倡导下,各地区纷纷发力,在协调市场价格,制定产业政策,完善法律法规等方面制定了相关措施,以强化宏观经济调控对资源环境保护的影响,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构建良好的条件。
(作者分别为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世界经济专业博士研究生;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教授、博导)
【注:本文系吉林大学人文社科重大课题培育项目“20世纪70年代日本稳定增长与转换结构研究”(项目编号:2016ZDPY14)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①刁萌萌、赵震等:《试论中国宏观经济调控与资源环境保护关系》,《中国商论》,2018年第4期。
②丁晓峰、孙永生:《当前经济结构调整与环境保护方向探析》,《环境与发展》,2017年第3期。
③杜江江:《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对环境保护的制约能力分析》,《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3年第4期。
责编/高骊 谢帅(见习) 美编/宋扬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