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公共生态治理

核心提示: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要求生态治理工作应允许人民群众参与其中。人民群众既要作为生态治理的参与者,又要成为生态治理的评估者。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在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找到了平衡点,让两者统一起来,更符合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

【摘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要求生态治理工作应允许人民群众参与其中。人民群众既要作为生态治理的参与者,又要成为生态治理的评估者。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在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找到了平衡点,让两者统一起来,更符合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群众观 公共生态治理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一直以来,中国共产党都强调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以人民为中心,国家和社会治理要让人民群众参与其中,坚持做到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时刻以人民群众利益为出发点,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重要内涵。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生态治理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中坚力量,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应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意见。在生态治理上,马克思主义政党开展生态治理目的是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人民群众与生态治理息息相关,在开展生态治理时应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将人民群众参与作为生态治理的重点。

基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要求,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赋予人民群众生态治理主体地位,人民群众是生态治理的利益相关者,要鼓励人民群众参与生态治理,让人民群众为生态治理提供建议,拓展执政党生态治理的思路。同时,在生态治理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坚持做到群策群力、广集民智,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任何生态决策都不应违反人民群众利益。一旦其遭受人民群众抵制,就意味着生态治理行为存在问题,必须进行反省和纠正,并及时开展生态治理。生态治理需要全社会参与,生态治理成果的检验也要依靠人民群众,是否符合人民群众利益是检验生态治理成效的重要标准,只有人民群众肯定生态治理成效,才能认定执政党的治理行为取得成功。

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治理观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强调人民群众参与生态治理的重要性,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治理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中国化的成果,不仅秉承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基本理论,更结合中国实际情况予以创新,为更好地实现人民群众参与生态治理活动提供了基本遵循。

强调自然与文明同兴衰。习近平总书记从社会发展规律高度提出“生态兴则文明兴”。自然与文明同兴衰,人民群众是社会生活的主体,想要达到“生态兴”,就必须实现“文明兴”。从现实考量,“文明兴”需要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需求,只有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人民群众才会开始关注精神生活,才会关注生态治理。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注重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协调,减少对自然的索取,尊重自然规律,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物质与精神的平衡。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社会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对自然环境造成了破坏,大量耕地、森林遭受破坏,水资源日益枯竭,这些都对生命共同体造成了威胁。我们必须要有前瞻意识,防止土地、森林、水资源受到破坏,维系好生命共同体,只有人民群众具有前瞻意识,意识到自身是生命共同体的一个环节,才能更愿意参与到生态治理活动中。

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保持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平衡变得越来越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强调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要注重经济可持续性发展,人类要从自然中获取财富,但又不能破坏生态平衡。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为获得更好的生活品质,需要不断创造财富,但不能破坏生态环境。良好的居住环境不仅源于社会的进步,更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在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找到了平衡点,让两者统一起来,更符合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

基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生态治理路径

按照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要求,生态治理工作需要人民群众参与其中,为生态治理出谋划策,监督政府的生态治理行为,对最终的生态治理结果进行评估。政府应健全人民群众参与机制,拓宽人民群众参与生态治理的渠道,完善相应的生态治理评估机制。

健全人民群众生态治理参与机制。人民群众参与生态治理活动需要进行顶层设计。一直以来,我国都在进行行政体制改革,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各级政府应服务于人民群众,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依照人民群众的要求开展生态治理活动。当政府完成顶层设计,并出台相应的政策文件后,人民群众可以依照相关规定,积极参与到生态治理活动中。

拓宽人民群众生态治理渠道。当前,要拓宽人民群众参与生态治理的渠道,切实将人民群众作为生态治理的重要参与主体。首先,建立人民群众诉求表达平台。我国在畅通公民诉求表达上已取得一定成效,各类“领导信箱”“领导热线”随处可见。当前,我们应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官方账号等方式,接收人民群众的意见,让人民群众能够充分表达自身诉求。其次,完善人民群众与地方政府交流平台建设。在开展生态治理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政府部门与人民群众意见相悖的现象,这就需要建立人民群众与地方政府的交流平台,通过该平台向专家咨询,获取最正确的治理方式,并将沟通过程在平台上公布,向人民群众解释和说明未采纳意见的原因,获得人民群众的理解。最后,完善社会监督平台。如果政府在生态治理过程中未采纳群众意见,又未做任何说明和解释,应允许人民群众向监管部门举报,这就需建立完善的监督平台,以此保护人民群众参与生态治理的权利。

完善人民群众生态治理评估机制。政府生态治理成效需要由人民群众评估,只有符合人民群众利益,获得人民群众肯定的生态治理行为才是最佳的治理行为。为此,一方面,要强化目标导向评估。人民群众对政府生态治理行为进行评估并非依赖于主观臆断,而是要参照客观的治理标准,要客观、公正地评估政府生态治理行为,只有在既定目标导向下,人民群众才能履行好自身的评估权利。另一方面,要建立多元治理绩效评估机制。绩效评估能够准确反映政府生态治理行为,确保生态治理的目标得以实现。利用量化的绩效评估方式,能够提高人民群众评估的客观性;严格依照绩效管理进行项目评估,能够确保生态治理评估科学化、规范化,准确反映政府生态治理的水平和能力。

(作者分别为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大连海事大学教授、博导)

【参考文献】

①王芳、李宁:《基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生态治理公众参与研究》,《生态经济》,2018年第7期。

②刘海霞、胡晓燕:《习近平生态治理思想探析》,《实事求是》,2018年第5期。

责编/姜成 美编/杨玲玲 史航(见习)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牛牧瑶]
标签: 群众观   马克思主义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