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时事洞察 > 正文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2)

深刻理解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内涵特征

从习主席对“时代新人”多次阐述的要求和标准来看,坚定的理想信念、强烈的担当意识、过硬的本领能力、不懈的奋斗精神,就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应具备的主要内涵特征。

时代新人应当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长期而艰巨的伟大事业,需要付出极其艰辛的努力,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缼钙”,就会得“软骨病”,就不可能承担并完成使命任务。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必须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就能够开阔眼界、提升境界,在历史发展中找准定位,将个人发展和国家前途命运紧密联系起来,经受住各种风险困难考验,做到乱云飞渡仍从容,担当起民族复兴大任。

时代新人应当具有强烈的担当意识。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古往今来推动社会前进的历史人物无不怀有强烈的担当意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必然会面临各种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重大矛盾,最需要担当、最考验担当。习主席强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能有多大成就。”时代新人必须勇于担当、担起所担,心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把忠诚和智慧献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对工作任劳任怨、尽心竭力、善始善终、善作善成。

时代新人应当具有过硬的本领能力。大志非才不就,大才非学不成。时代新人不仅要有担当的宽肩膀,而且要有成事的真本领。本领大小、能力强弱不仅仅是个人的事,还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每个人都要不断提高胜任岗位、做好工作、干事创业的本领能力,在业务方面练就“两把刷子”,掌握真才实学,增益其所不能,努力成为各行各业的有用之才,在经济建设主战场、文化发展大舞台、社会建设新领域、科技创新最前沿、强军兴军第一线,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才华。

时代新人应当具有不懈的奋斗精神。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从积贫积弱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发展繁荣,靠的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顽强拼搏。梦在前方,路在脚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时代新人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奋斗。要立足本职、埋头苦干、攻坚克难,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勇于到条件艰苦的基层、国家建设的一线、项目攻关的前沿经受锻炼,以辛勤的汗水、默默的耕耘成就非凡业绩、创造美好生活,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牢牢把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实践要求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一项艰巨复杂的重大战略任务,需要脚踏实地、扎实推进。必须牢牢把握培养时代新人的实践要求,理清思路、明确责任、抓好落实。

发挥党组织的领导统揽作用。各级党委要从赢得青年、赢得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切实增强培养时代新人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培养时代新人作为单位全面建设的根本性工作,作为党组织工作重要内容,作为重要的社会责任,明确目标、任务、措施,强力统筹推进,真正把时代新人培养工作一以贯之地开展下去。基层党组织,要积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自觉把培养时代新人作为一种历史担当,结合各项任务平台主动作为,着力引领培养时代新人工作蔚然成风。

探索把握培养时代新人的特点规律。人才培养是一门科学,培养时代新人必然有其内在的特点规律,重要的是探寻规律、把握规律、运用规律。比如,要探索标准化培养,按照时代新人标准全面抓培养,结合工作任务精准精细抓落实,实行跟踪问效,不断完善时代新人的能力素质。探索特色化培养,注重结合工作实际,体现行业领域特色,使时代新人既符合党和人民要求的总体标准,又彰显职业特点,使育新人工作更加富有生机活力。探索个性化培养,把个体成长进步纳入单位发展规划,同时针对不同个体的思想基础、文化水平、行为方式、人生阶段、个人志向等特点,把时代新人努力方向定实在、定具体,确保奋斗有目标、践行有方向、评估有标准。

形成合力育人争做时代新人的新局面。培养时代新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在党委领导统揽下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把培养时代新人工作同各领域的行政管理、行业管理和社会治理结合起来,加强党政机关、各群团组织之间的沟通配合,形成齐抓共管、各方协同、多方共育的培养合力。把培养时代新人工作融入基层党组织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中,融入部队教育训练中,融入城乡居民自治中,融入人们生产生活和工作学习中,推动时代新人培养工作成为社会群体意识和人们自觉行动。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发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革命军人的主力军作用,发挥青少年的生力军作用,发挥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的积极作用,形成人人践行时代新人要求、人人争做时代新人的生动景象。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政治学院)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