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大学生群体存在对传统文化认知不够、对革命文化认识片面、对先进文化关注不足、对西方文化盲目认同等文化自信缺失的现象。从讲好华夏文明故事、红色革命故事、改革开放故事、中西差异故事出发,有利于弥补这些缺失。而搭建讲好中国故事的“台”、磨砺讲好中国故事的“术”、提升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则是讲好故事的必备条件。
【关键词】大学生 文化自信 中国故事
【中图分类号】G240 【文献标识码】A
作为新时代发展的见证者、奋斗者与创造者,“90后”大学生们文化自信的坚定程度决定着中国文化的走向与地位。而作为传播中国文化的主要承载形式,讲好中国故事,是新时代青年坚定文化自信的着力点。
讲好中国故事的现实困境: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
增强讲好中国故事的底气,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是重点。让中国人自信的文化应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但是,当前部分大学生对于这些文化并不了解,文化自信现状不容乐观。
对传统文化认知不够。传统文化历经多年传承与发展,已成为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基因,但很多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知之甚少,甚至认为传统文化早已过时,不知道何为传统经典,更难以理解以和为贵、与人为善等传统理念的涵义。比如,一些大学生对春节、端午、中秋等经过我国历史文化积淀的传统节日不甚了解,更不用提知其背后所蕴藏的文化意蕴及表现出的生活方式了。
对革命文化认识片面。对于和平年代成长起来的大学生而言,“革命”二字是生疏的,他们无法全面了解革命先辈在革命实践中铸就的由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苏区精神等形成的革命文化。在当前安定富足的社会环境下,一些大学生甚至认为不再需要革命精神和革命文化了。
对先进文化关注不足。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文化创造,代表着中国文明发展的进步方向。现实中仍有部分大学生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认识,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等一知半解、关注度不够。而一些学生认为国外高等教育优于国内教育,纷纷出国留学,这其实是对先进文化不了解、缺乏文化自信的一种表现。
对西方文化盲目认同。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国文化冲击着中国人的生活。由于外来事物传播速度快,大学生的接受程度高,他们更热衷于过洋节、吃洋快餐,喜爱穿戴使用外国品牌,痴迷外国大片,偏爱在交流中夹杂英文单词……所谓的“英雄主义”“拜金主义”冲击着大学生的价值观,悄无声息地影响着他们的文化自信。
讲好中国故事的当代诉求: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的着力点
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的现状影响着中国故事的传播,而高校在引导大学生客观理性地认识和传承中华文化方面承担着特殊的使命,要着力构建适合大学生表达习惯的话语体系,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向其讲好讲活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
讲好华夏文明故事,坚定大学生传统文化自信。坚守传统文化,意味着领悟并传承中华美德、人文精神与传统核心思想,例如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等感人传说,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以及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这些积聚着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成为中华文明绵延不绝、历久弥新的源泉。总之,讲好华夏文明故事,有利于大学生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从传统文化中挖掘优秀的精神财富和传承中华文化基因。
讲好中华红色故事,坚定大学生革命文化自信。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无数优秀共产党员抛头颅、洒热血,用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带领中国人民摆脱了被奴役被压迫的命运,走上了社会主义的道路。中国共产党凭借无可比拟的先进性,演绎着一个个奋发向上、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展现着中华儿女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革命精神。向大学生讲好中国故事,要以传递信念坚定的精神追求、勇于担当的革命品格为目标,引导他们理解、认同革命文化。
讲好改革开放故事,坚定大学生先进文化自信。奥运精神、抗洪精神等优秀文化,屠呦呦、袁隆平等建设楷模,中国高铁、量子计算机等重大发展突破,无不体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巨大感召力。先进事迹和先进人物表现出来的先进文化,不仅使大学生陶冶了情操、增强了担当,更使他们对中国先进文化及未来发展充满憧憬,以此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讲好中西差异故事,坚定大学生中国文化自信。针对部分大学生认为中国文化已经过时,盲目追随、崇尚西方文化的现象,有两点需要向他们传递:一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文化底色和魅力,让大学生真正领会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二是教会大学生理性判断西方文化,让他们认识到,中国的发展正是吸收了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并愿意与世界共享文化成果的结果。所以,大学生要认清中西文化差异,形成对西方文化的正确认识,自觉抵制不良文化的入侵。
讲好中国故事的实践路径:重构大学生文化自信
大学生群体是中国声音的重要传播者、中国故事的重要讲述者,也是中国形象的重要塑造者。讲好中国故事,需要引导青年人以理性客观的态度认识中国国情,了解中国文化,重树文化自信。
搭建讲好中国故事的“台”。一要搭建好网络平台。高校可利用微信、微博、贴吧等网络媒体资源开展文化主题互动,为大学生提供文化交流机会,提升文化理性思维;可利用官方网站开通专栏,用大学生易于接受的内容和话语体系引导其深入了解校史、国史,提升荣校爱国意识。二要搭建好课程平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增加中国故事的内容,结合理论讲述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发生的实践故事;不断创新课程体系,在授课时挖掘专业背后蕴藏的精神文化,如工匠精神等。三要搭建好党团平台。依托党团组织生活、党课团课、党日活动、团日活动等实践活动宣讲相应主题的中国故事,依托文艺晚会、红歌比赛等多彩的艺术形式展现和歌颂中国故事。四要搭建好第二课堂平台。通过讲座、论坛、班会、主题活动等形式传达中国故事,邀请校友、专家学者讲述经典故事,借鉴“诗词大会”“朗读者”等精品电视节目,开展线下活动,使大学生在参与中领悟文化魅力。
磨砺讲好中国故事的“术”。主要是做到三个结合:一是真实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用丰富的表现形式还原真人真事,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呈现中国故事,更易为大学生所接受。二是情与理相结合。循循善诱,将道理寓于故事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人悟道。三是政治性与共鸣性相结合。未来接班人应接受好的中国故事的熏陶和洗礼,在传承信仰的过程中,既说他想听的,也说我想讲的;先说他想知道的,后说我要说的,找到思想共鸣。
提升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好的宣传队伍让精彩的中国故事更出彩。要重视发挥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的朋辈教育作用;要重视融合多学科人才,例如用法学专业的人才讲述法治故事,用文学专业的人才重点宣讲传统文化故事,用体育专业人才讲奥运精神,等等;要重视融合不同年龄层次的中国故事,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经历讲述不同年龄阶段的故事;要重视培养讲故事者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文化素养、国际视野,以更好传达中国声音,展示中国方案,体现中国精神的独特价值和时代意味。
(作者为南京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分团委书记、讲师)
【注:本文系2017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思想政治工作专项立项课题“基于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大学文化建设实效研究”(项目编号:2017SJBFDY352)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夏赟、袁高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如何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以讲好“中国故事”为载体》,《继续教育研究》,2018年第1期。
责编/周素丽 张忠华(见习)
美编/王梦雅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