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现代转换让传统文化更具活力

核心提示: 为解决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冲突,延续传统文化生命力,增强现代文化软实力,应注重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重点关注伦理道德、人际关系、社会利益等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未来发展过程中,传统文化现代转换要敢于摒弃文化糟粕、注重价值创新、确保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摘要】为解决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冲突,延续传统文化生命力,增强现代文化软实力,应注重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重点关注伦理道德、人际关系、社会利益等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未来发展过程中,传统文化现代转换要敢于摒弃文化糟粕、注重价值创新、确保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关键词】传统文化 现代转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D82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传统文化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强调要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中,如何更好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做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十分必要。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是秉承传统文化精髓,摒弃文化糟粕,在现代转换的过程中不断进行价值创新,让传统文化更加丰满,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相得益彰。

中华传统文化亟需进行现代转换

解决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冲突。中华传统文化之所以要进行现代转换,其根本在于传统文化中的部分思想与现代社会环境存在冲突,其中最明显的就是传统文化“德治”与现代文化“法治”。中华传统文化强调以“德”治天下,要求统治者以较高的道德标准治理社会。在现代社会中,必须利用法律武器,对违反社会要求、侵犯他人权益的行为进行法律处罚。面对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必须将传统文化进行现代转换,摒弃传统文化中与现代社会相悖的内容,促进现代社会平稳发展。

延续传统文化生命力。将传统文化进行现代转换,并非摒弃传统文化,而是在保持传统文化精髓基础上,对传统文化加以变革,其本质仍是延续传统文化,转换的原因则是为了提升传统文化的生命力,让传统文化能够在现代社会中更好地传承与发展。事实上,传统文化历经千年发展,始终都处于不断的变化中,在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下,传统文化都需要更换“外衣”,让自己更符合当代社会要求。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是历史长河中常见的一种变化,保存传统文化的精髓,为传统文化披上现代化“外衣”,才能让传统文化得以更好延续。

增强现代文化软实力。我国传统文化历经千年发展,不断累积融入优秀文化,要想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中依然发挥重要作用,将传统文化进行现代转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增强现代文化软实力。现代文化只有以传统文化为基础,结合现代社会特点不断创新,才能确保现代文化始终具有先进性。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文化底蕴,是体现中华文化软实力的关键,只有将传统文化进行现代转换,让传统文化得以保存,才能不断增强现代文化软实力,助力我国走向文化强国。

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内容

传统文化中伦理道德价值观念转换。在传统文化中,关于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的内容最应进行现代转换,传统文化中的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对当时社会治理、社会发展有着巨大作用,但进入现代社会后,部分传统文化的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已失去意义,或与现代法治社会相悖。以春秋时期传统文化中“君贵民轻”为例,该文化强调君主贵于平民,应立于平民之上,但在现代社会中,人民群众是支撑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在这种环境下,“君贵民轻”显然不符合现代社会要求,需摒弃。

传统文化中人际关系处理方式转换。传统文化并不重点关注人际关系处理,尚未强调人际关系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但是,在不同历史阶段也提出人际关系处理的价值准则,比如“和而不同”“仁者爱人”“言必信,行必果”等,不同于传统文化中伦理道德,这些人际关系处理方式依旧适合于现代社会,但需要重新对其进行“包装”,运用现代化的语言重新论述。将传统文化中人际关系处理方式进行现代转换,使之更加完整全面,更容易被现代人理解和肯定,这种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是在传统文化核心基础上,对其进行现代“包装”产生的一种转换行为。

传统文化中社会利益关系调整转换。传统文化社会利益关系主要强调个体与他人关系,社会利益关系较为简单,只要能够恪守诚信、法治,就能够妥善处理社会利益关系。但是,现代社会中除了要妥善处理个人与他人关系,还要处理个人与自然、国家与国家关系,明显更复杂于传统文化中社会利益关系,因而需要对传统文化中社会利益关系调整转换,通过丰富传统文化利益关系内容达到转换目的。传统文化利益关系主要以“君子喻于义”“治国无法则乱”作为主要内容,现代社会将其概括成为平等、自由、公正、法治。除此,在人与自然关系时强调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在对待国家之间关系时强调爱国、友好,这些都是现代社会利益关系产生的新内容。

中华传统文化现代转换的正确路径

弘扬与摒弃传统文化精髓与糟粕。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要采取正确方法,选择正确对象,要选择传统文化精华进行现代转换,自动摒弃传统文化糟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对传统文化要坚持古为今用、去伪存真,经过科学扬弃后为我所用。总书记的指示正是传统文化现代转换的正确路径,要科学区分传统文化,大胆剔除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将优秀的传统文化重新包装,予以现代转换。比如封建社会中始终存在“治民之术”,这种文化无论怎样包装,其本质上都是错误的,是与人民群众对立的思想价值观。面对此种传统文化,就要坚决摒弃,防止这种文化对现代社会的民主造成干扰。当然,传统文化中更多的是优秀文化,应将其进行现代转换,让其更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规律,应将传统文化精髓用于保障社会发展,巩固社会主义现代文化的先进性。

注重传统文化现代转换价值创新。无论多么优秀的传统文化,都会局限在特定历史时期内,与现代社会必然存在一定差距。面对差距,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必须做到价值创新,在传统文化基础上增添新价值,不断丰富传统文化内容。以传统文化中诚信文化为例,诚信文化是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现代社会必须的一种精神,但是,传统文化中的诚信始终局限于个体之间的信任,并以道德约束诚信行为。在现代社会中,诚信不仅用于个体之间的交往,社会团体、企业、国家都必须做到诚信,一旦违反诚实信用,可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可以看到,在传统文化现代转换的过程中,诚信文化得到更广泛的延伸,从个人领域扩展至企业、国家,现代社会赋予诚信文化更广泛的应用范畴,建立了严格的法律体系约束诚信行为,这种价值创新是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正确方式。

确保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得益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并非对立,诸多现代文化都是由传统文化演变而来,不能因传统文化不适应现代社会就予以抛弃。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应发挥纽带作用,不断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才能提高国家文化的软实力。以传统文化中爱国文化为例,精忠报国的岳飞展现了良好的爱国文化,在现代社会中,航天英雄杨利伟、奥运健儿们也是爱国文化的发扬者,他们在行为上差异巨大,但都践行了爱国文化。无论是传统文化,还是现代文化,爱国文化让各个岗位、职业的社会群体秉承爱国热忱。可以看到,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要坚持本源精神,确保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得益彰。

(作者为成都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讲师、学工办副主任)

【注:本文系2018年度四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科研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研究”(项目编号:CSZ18075)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①马长世:《现代性视域下的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及其现代转换》,《广东社会科学》,2018年第7期。

②张师伟:《西学东渐背景下中国传统“自由”思想的现代转换及其影响》,《文史哲》,2018年第5期。

责编/张蕾 美编/杨玲玲 史航(见习)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谢帅]
标签: 传统文化   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