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中国学术,发展中国理论,必须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持不懈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坚持不懈从中国实践出发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把研究回答新时代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为主攻方向,着力提升原创能力和水平,不断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发展中国理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这一要求同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致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40周年贺信精神一脉相承,为新时代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指明了前进方向。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持不懈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哲学社会科学
任何一种哲学社会科学体系,都有一个以什么样的思想理论来指导的问题,它决定着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属性和发展方向。当代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这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灵魂所在、命脉所在、优势所在,是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新时代繁荣中国学术,发展中国理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理论,而不是封闭僵化的教条。恩格斯说,我们的理论“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造性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作出了重要的原创性贡献。这一重要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新时代最鲜活生动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思想旗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旗帜,是全党全国人民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就是真正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哲学社会科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不懈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是新时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不断前进的根本保证,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证。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占据统摄地位,学懂弄通做实是长期的战略任务。我们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要始终把这一重要思想作为主心骨、定盘星、度量衡,坚持不懈地以这一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科研,推动工作。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准确把握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立场观点方法。要在学习领会的基础上,系统深入地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要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学理化、学术化,又要注重对现实问题和群众关切热点问题的理论回答,书写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学术经典,彰显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伟力。
把研究回答新时代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为主攻方向,坚持不懈从中国实践出发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把研究回答新时代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为主攻方向,是繁荣中国学术、发展中国理论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挥自身功能、体现自身价值、实现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任务。
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哲学社会科学既有传统优势的基础理论研究,也有对党和国家宏观决策产生重要影响的应用对策研究。无论是基础理论研究,还是应用对策研究,都要坚持问题导向。每个时代总有它自己要解决的问题,准确地把握和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够把人类社会推向前进。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哲学社会科学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如果对党中央关心什么需要什么不重视、不了解、不研究,如果对时代、社会发生的变化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不了解、不关心、不研究,如果不能给党和国家重大决策提供有分量、有价值的咨询建议,如果社会上看不到高水平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听不到哲学社会科学有影响力的声音,那么哲学社会科学存在的价值就无从谈起,也就失去了生命力。
世界上没有纯而又纯的哲学社会科学。一切引领时代进步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都是在回答和解决人与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中创造出来的,都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正是在对所处的时代和世界进行深入考察的基础上,对那个时代和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进而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我们提供了观察世界、分析问题的有力思想武器。只有聆听时代声音,回应时代呼唤,研究回答重大紧迫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时代脉搏,揭示发展趋势,推出无愧于时代的研究成果,从而引领时代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必须从中国实践出发,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把研究重点放在党和国家关注的重大问题上,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上,放在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上,放在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重大问题上,从当代中国伟大变革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炼出有学理性的新理论,概括出有规律性的新实践,更好地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
着力提升原创能力和水平,坚持不懈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
原创能力是哲学社会科学的核心竞争力,是繁荣中国学术,发展中国理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哲学社会科学的关键环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有没有中国特色,归根到底要看有没有主体性、原创性。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不仅难以形成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而且解决不了我国的实际问题”。只有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进行深入研究,才能够通过观察中国政治体制的实际运作,形成能够解释中国的概念和理论。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国情。西方理论植根于西方土壤,如果不顾中国实际,套用西方理论解释中国发展,用西方的概念、范畴和话语生硬地裁剪中国实践,那么不但得不出正确的结论,而且容易落入西方的话语陷阱。只有以我国实际为研究起点,提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构建具有自身特质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繁荣中国学术,发展中国理论,传播中国思想,必须着力提升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原创能力和水平。
提升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原创能力和水平,要努力构建布局合理的学科体系。目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已基本确立,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一些学科设置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学科体系不够健全,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比较薄弱。要坚持突出优势、拓展领域、补齐短板、完善体系的原则,既要发挥马克思主义学科的引领作用,扎实巩固基础学科,又要加快发展应用学科;既要培育发展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又要传承好冷门学科、“绝学”等濒危学科,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提供坚实的学科支撑。
提升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原创能力和水平,必须立足中国实践、中国经验,坚持用中国理论解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写出有深刻洞见的著作,提出有独特创见的理论,创造有战略远见的学说。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立时代潮头,通古今变化,发思想先声,总结中国实践,提炼中国智慧,创建能够准确深刻系统地反映中国伟大社会变革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学术体系,为人类思想的发展和文明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新时代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进行知识创新创造了可观的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更可以检验现存所有的概念和理论。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融通各种资源,彻底走出西方概念和理论模式的窠臼和束缚,立足中国实际,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没有学术品质、学理厚度,就不会有自己的国家话语权。在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上,我们最有发言权,但实际上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国际上的声音还比较小,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关键的一点是,还没有建立起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称的具备理论性、逻辑性、系统性和完整性的话语体系。很多时候,一些人仍习惯于借用西方话语来认识中国,套用西方理论解释中国现实,搬用西方概念描述中国实践,这样的话语因为缺乏知识广度、学理厚度、思想深度而无法说明和解释中国实践。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发展自己的理论,构建自己的话语,要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通过国际学术会议、发表学术文章等形式,引导国际学术界展开研究和讨论,让中国特色表达成为国际社会熟知的议题,让中国观点成为世界声音、成为国际共识。要更加自觉地构建中国理论,更加鲜明地展示中国思想,更加响亮地提出中国主张,提升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学理化、大众化、国际化水平,从而在国际风浪面前保持定力和担当,坚决捍卫国家核心利益,从容应对各种挑战。
繁荣中国学术,发展中国理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和加强党对哲学社会科学的领导。要加强政治领导和工作指导,一手抓繁荣发展、一手抓引导管理。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多出拔尖人才、顶尖成果。要贯彻“双百”方针,推动形成崇尚精品、严谨治学、注重诚信、讲求责任的优良学风,营造风清气正、互学互鉴、积极向上的学术生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不辜负新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以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繁荣中国学术,发展中国理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